全國婦女靈修營 從基督教藝術看信仰

(攝影/林婉婷)

【林婉婷高雄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於6月27日假中華電信學院高雄所舉辦為期三日的「全國婦女靈修營」,今天以「睜開眼的祈禱——藝術凝視的信仰關懷」為主題,邀請東海大學美術系講師、基督教藝術工作者羅頌恩老師擔任主講人,透過觀看基督教藝術經典畫作來產生信仰反省。

在開會禮拜上,總會婦女幹事連嫦美牧師以羅馬書1章20節、「看見・看出」為題講道。她談到,人們能透過創造看見、看出上帝的心意,再加上人們有上帝給予的恩賜,能夠以藝術等多元方式,來表達對上帝的崇敬;她盼望透過三天的時間,聖靈開啟與會者們的藝術眼光去好好領受。信息後由總會婦女主委陳菲菲介紹與會之中會/族群區會和講師。

(攝影/林婉婷)

在第一場專講「為什麼需要在乎圖像?基督教藝術的屬靈眼光」中,羅頌恩談到並不是只有繪畫聖像才是基督教藝術。自己在德國留學期間,意識到要以信仰為視覺藝術創作主題,就必須對基督信仰與教會的發展歷史有深刻暸解,才能有更深入的體悟與表達;另也進一步發現基督教藝術有現代化、也就是被「翻譯」的必要。

為什麼需要以視覺藝術來理解信仰?以視覺藝術來表達信仰,是否可能會淪為偶像崇拜?羅頌恩點出,除了基督信仰、尤其是天主教和東正教本身就有默觀、聖像靈修的傳統,另外也可以從視神經科學和人智學(靈性科學)角度來解析。

(攝影/林婉婷)

他說明光線照在物體,人類視神經接收後傳輸、處理、連結、判斷資訊、產生視覺結果等過程,並且透過錯視圖的例子,來強調圖像會觸發人類大腦的不同區塊活動,視覺是經過「選擇」的,因此在「看到」與「知道」之間其實就已經有「創造」,與本身是否有藝術創作能力無關。

而從人智學角度來看,創立該學說的學者史坦納(Rudolf Steiner)將「人的存在」分為「身體」「靈魂/心靈」和「靈性」。身體是指感官和周圍世界,靈魂/心靈是指對經驗的體會與印象、例如情緒;靈性則是指能夠把經驗與感受對應、連結到「上帝」的思想力,這對基督徒來說並不陌生。例如當人們看到浩瀚星空而意識到宇宙法則的奧妙,那種直覺性感動,也意識到星體依照不屬於人類的法則運行,就是靈性的思考層次。

(攝影/林婉婷)

在天主教的默觀中,觀看聖像不是欣賞藝術,而是透過細細觀看受苦的耶穌、憂愁的馬利亞、流淚的門徒等畫面,思考聖經與基督的教導,專注、等候聖靈充滿。羅頌恩也以多幅藝術經典畫作為例邀請與會者們觀看、思想與討論。

連嫦美受訪時談到自己曾經聽過羅頌恩談基督教藝術;站在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的角度,希望藉此機會與姊妹們分享不同的主題和資源。這也是第一次以基督教藝術主題為全國婦女靈修營內容。

(攝影/林婉婷)
廣告/台灣府城教會報-手抄活動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