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事政變對東亞民主的傷害與因應

(攝影 / 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2月1日緬甸軍方發動政變推翻緬甸民選政府,緬甸民眾上街抗爭爆發至今,根據多方消息,民眾死亡人數已逾400人。對於受到國際社會關注的緬甸現況,永社與台灣制憲基金會邀請相關學者、專家及在台聲援行動參與者舉辦座談會,共同探討「緬甸軍事政變對東亞民主的傷害與因應之道」。

緬甸華僑、東吳大學推廣部緬甸語教師陳啟明表示,包括遭到血腥鎮壓的羅興亞人,緬甸人民幾乎都反對政變,地方政府的公務員亦陸續加入罷工,他希望更多台灣人民聲援緬甸的公民不服從運動,也希望還沒有表態的台灣政府能夠聲援緬甸人民。東南亞國家協會(東協)各會員國未表態支持緬甸民眾,卻也未承認軍政府;陳啟明表示,東協這樣的態度已使緬甸民眾不信任;此外,倘若人民抗爭能成功,多數緬甸人民將會站在國際民主陣營。

關於翁山蘇姬一改過去親美的立場轉向親中立場,陳啟明表示,緬甸《2008憲法》是2008年由緬甸軍政府公布提出,軍政府長期跟中國關係深厚。雖然翁山蘇姬所帶領的全國民主聯盟(NLD)在2015年勝選,但她為了緬甸能夠和平轉往民主化,選擇配合軍方、跟軍方打好關係,這是她的權宜之計,為的是緬甸能夠和平轉向民主。

《緬甸時報》英文版駐仰光記者劉忠恩表示,中國在緬甸的勢力遠大於美國與印度,國際社會的民主陣營若要靠印太戰略同盟的印度去影響緬甸軍方,基本上是無效的。他指出,翁山蘇姬上任,原本有民主陣營支持,可是因緬甸鎮壓羅興亞人,西方國家立即疏遠翁山蘇姬,導致她必須倚靠中國,協助緬甸推動公共基礎建設與能源計畫。去年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緬甸,是中緬兩國關係達到高峰,而翁山蘇姬為何要與中國密切合作,這件事值得深入思考。

劉忠恩指出,緬甸邊境的少數民族幾乎都有武裝部隊,稱為「民地武」,中國跟幾個民地武的關係匪淺,緬甸政府則是忌憚,中國操弄這個三角關係,在緬甸獲取最大利益。他指出,緬甸人民一開始上街,是單純希望軍方能還權於民選政府,可是手段越來越凶殘的軍方似乎沒有退讓的打算,於是人民將抗議目標轉向制定新憲法,要一勞永逸剷除軍政府,使緬甸成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此外,民地武多是支持文人政府,成立聯邦軍的可能是人民的希望。人民結合民地武一起向軍方開戰,若一旦成軍,緬甸會陷入大規模內戰,這對東協而言沒有好處,因為有許多難民會逃亡到東協國家。

研究緬甸政經發展的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副教授楊聰榮指出,羅興亞人事件是遭各方利用的議題,軍方要搞倒翁山蘇姬,選擇對羅興亞人採取血腥鎮壓,使翁山蘇姬陷入道德困境,東協也利用羅興亞人事件增加翁山蘇姬的負評。而那些具有國際社會影響力的國家應該善用對緬甸的了解,給予翁山蘇姬某些程度上的支持,但實際上沒有,是造成這次軍事政變的深層原因。

東華大學亞太區域研究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許建榮說明,解決緬甸問題的關鍵是中國,就如同北韓問題一樣,即便世界都介入北韓,但只要中國沒有介入,北韓問題就無法解決,而緬甸也是同樣的情況。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