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評論

觀點評論

[窗口]現代公民與好撒馬利亞人

◎趙庭正 最近的台灣很「不平靜」,公民運動攻佔媒體版面,很多問題浮現在腦中。上街頭遊行有用嗎?新聞報導都呈現單極化的思考。如果一方是受害者,另一方一定就是邪惡至極的壞人嗎?如果我沒有去凱達格蘭大道,是不是就表示我不夠關心社會,沒有道德勇氣和行動力?我腦中浮現聖經中「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擔心著自己是祭司、利未人,而非付出行動的撒馬利亞人。 故事中有一個旅人在路上被強盜打傷,衣服被剝光搶走,祭司和利未人經過看見,都轉頭走掉,唯有一位被猶太人輕視的撒馬利亞人,停下來救了落難的旅人。在現代台灣的社會中,那個被害的旅人是誰?可說是這個國家,也可能是這塊土地上的每一個人。強盜是誰?有時是政府,有時是媒體,有時是財團,可以是任何強權。而那些路過卻沒有搭救我們的又是誰?是那些位高權重的人、是那些有學術地位的人,是那些握有媒體發言權的人。他們帶來二度傷害,使我們更加失望。 會失望是因為原本有期待,但是有時失望未必是件壞事。幻想破滅時,正是調整不合現實的期待,建立現實感的時候。當人調整了認知,重新與現實對焦之後,會開始思考有效的應對方式,湧現行動力。當人們重新負起自己的責任,而不只是把責任歸咎政府、民代、媒體時,便產生了自我效能感。這麼說並不表示政府、民代、媒體沒有他們應負的責任,而是強調公民不該捨棄了自己的權利,將範圍限縮到「投票」和「批評」這兩件事。 國家的命運,終究是人民在承受,光是罵政府,國家一樣完蛋,自己安身立命之所前途如何,光等別人來決定是不行的。公民的權利不限於投票與謾罵政府,可以有更多的參與。隨著權利而來的是責任,公民有了解議題的責任,有提升自己思辨能力的責任,有善用自己發言權的責任。 台灣人民能挺身而出表達意見,跟受冤屈迫害的人站在一起,我覺得是很棒的事,在情感上能給當事人很好的支持陪伴,也讓我們再度對台灣的前途湧起了希望。只是,公民參與不單只有上街頭遊行抗議這樣的方式。在生活中去實踐公民身分的責任,雖沒有像街頭運動那樣激情浪漫,卻也是同樣的重要。 在我們的生活中,你是否意識到自己是一位公民?如果每天在網路上按讚、串連,支持遠方的公義行動,上街去遊行抗議,但是在上下班的途中、生活的周遭中,見到需要幫助的人卻不願意停留,見到侵害他人權益的行為卻不敢阻止,那麼,我們跟找各種藉口掉頭走開的祭司、利未人又有什麼不一樣? 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那個落難的旅人,也都可以是以行動來實踐愛的現代撒馬利亞人。

[社論]耶穌怒目環視左右

耶穌在一般會友心中的形象,多半是慈愛牧羊人的樣貌,總是以鼓勵、安慰的態度出現;但是我們也不會忘記,在馬可福音3章5節,祂曾因為法利賽人設下「安息日是否治病」的陷阱「怒目環視左右」,問眾人:「關於安息日,我們的法律是怎樣規定的?做好事還是壞事?救命還是害命?」結果大家不發一語。不只如此,在11章15節更趕走聖殿裡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的人桌子和販賣鴿子的人凳子。前者違背傳統律法醫治病人,表明我們應該離棄宗教上的虛偽;定睛在死板的宗教規定上,不如反省、體察、傾聽人民的真實呼求。後者的潔淨聖殿行動,則進一步要求信徒留心混雜在教會中,讓人們習以為常卻不斷腐敗教會的行為。 長老教會的上帝國宣教,是擴展了教會的範圍,告白整個社會都在上帝的主權中,從這個眼光重新閱讀經文,耶穌更要求今時今地的基督徒不能默不作聲,而必須傾聽弱勢的聲音,並留意習以為常卻侵蝕著社會根基的行為。 近日政府一連串的倒行逆施,引爆「把國家還給人民 818拆政府」的公民運動。教會面對這股浪潮,是否該學習耶穌站在弱者的角度醫治病人,怒目環視袖手旁觀的經學教師?還是我們根本成了噤聲不語的法利賽人,自恃清高的將政府與抗議者各打50大板,接著要求信徒服膺政府領導,齊心建立虛偽的祥和社會?面對以丟雞蛋、彩繪地磚來表達訴求的非暴力抗議者,近日出現了一種看似中立的聲音說:「抗議的訴求值得同情,但是方法錯了,溝通必須理性一點。」然而耶穌對著聖殿中擺攤的人翻桌時,祂也不是用一種和顏悅色的方式溝通。 韋伯(Max Weber)將人的理性分為「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前者是手段,後者為目標,兩者本應密不可分。要求抗議理性一點,其實是指要遵循既有的工具理性;而追求一個人類更好的未來,是屬於價值理性。工具理性是重要的,它能維護一個社會基本的運作,但是當它失效、越位時,我們有時得超越它,才能彰顯價值理性的目標。 近日正是再一次重省基督徒社會責任的機會,當我們以為這個世界與我無關,定睛在上帝之城時,耶穌卻是怒視四周地走進人群、斥責偽善者,並打翻那些圍繞在聖殿附近的生意,回復這個地方原有的功能。這些抗議的群眾是不理性的嗎?不,那些不出聲、甚至反動的旁觀者,才是加深壓迫、沒有盼望、不信上帝國降臨、缺乏價值理性的暴徒。  

台灣教會當警醒

◎余杰   日前,由蒲公英基金會組織的所謂「台灣基督教教牧參訪團」第3次訪問中國,受到中共統戰部、國台辦、國家宗教局等部門的高官接見。   參訪團總幹事魏悌香表示:「透過逐年交流,兩岸的關係越發邁入『四季如春』的階段!」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陳喜慶表示,統戰部的工作並不神祕也不可怕,「兩岸基督教當團結起來,為兩岸的和諧、合一做出努力與貢獻。」國台辦主任助理龍明彪說,兩岸基督教交流不只要做好,更要做大。國家宗教局副局長蔣堅永說,大陸全面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雙方約定,8月底將在台灣舉辦第1屆兩岸基督教論壇。   中共毫不心疼地耗費納稅人的錢財,將某些貪戀榮華富貴的台灣教會人士邀請到中國胡吃海喝、紙醉金迷;而且開始對外滲透,像章魚一樣將吸盤伸向台灣的心臟。就在該參訪團展開其豪華行程的同時,中國的宗教自由狀況與人權狀況一樣正陷入1989年天安門屠殺之後的最低谷。   僅舉一例便可說明情況惡化到何種程度:北京守望教會的牧長同工,因為爭取公開敬拜的自由,已被軟禁在家中超過兩年。既然參訪團以「和平之子」為標榜,為何不遵循聖經之教導,「與哀哭者同哀哭,與捆綁者同捆綁」,去探訪守望教會的肢體?就在他們到統戰部與中共高官談笑風生、合影留念之同時,主內肢體正在受苦受難,為何不聞不問?用一句西方諺語來說,中國的宗教迫害於他們而言,猶如「房間裡的大象」,他們假裝沒有看見。   蒲公英基金會之類的機構,長期偷盜十多家基督教新聞出版機構的智慧產權,當受到詰問時,居然理直氣壯地説,傳福音不該計較版權。耶穌難道鼓勵用盜賊的方式傳福音嗎?不過,也只有這樣的「稗子」,才會與奉共產黨為元首的彼岸「三自會」把酒言歡、狼狽為奸。   (作者為中國公共知識分子,旅居美國)

[社論]咱有新酒了

耶穌將天國的福音帶到加利利地區時,提到一個新舊難合的比喻,說明新時代來臨,新的思維正在發展,整個外在環境也需要改革更新,否則新酒將撐破舊皮袋。不過這比喻也提醒我們,當舊皮袋破了,新酒也漏了。 當我們看到25萬人走上凱道,難免會問什麼原因驅使這群街頭素人勇敢上街,為素昧平生的受難家屬要真相、討公道。有人認為這次公民運動來自新科技網絡聯絡方便,或是抗議者有著共同的切身經驗;甚或是認為檯面上的政治明星已經過時、政黨動員已經落伍。無論你怎麼看,正確的社會分析是必要的,否則這場運動又淪為一場偶發的激情。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又該怎樣看這件事呢? 許多人欣慰地看出台灣前途有救了,年輕人出來關心時事,街頭不再是老面孔;也看出台灣人情的溫暖,有愛心關注他人事務。但是我們看不到那麼大群人曾為陳文成案、林宅血案走出來,看不到有那麼多人對勞工遭欠薪發出同情的聲音。這樣的差異,不在於受害者不值得同情,而是群眾對受害者疏離。這種疏離來自高壓統治,統治者壟斷資訊、遏止人民串連、混淆社會視聽。這種疏離現在仍在,因為媒體壟斷、集遊惡法、鳥籠公投並未消失。這種疏離也來自我們本身的短視,例如台灣四處都有土地正義的問題,而受關注的只有大埔農民和士林王家。我們必須深切反省這種疏離的存在,不能只把焦點停留在單一個案,必須學習從個案出發,做出制度面的改革,徹底解決問題,否則只會繼續在一連串的個案中打轉,疲於奔命。 當經濟發展遲緩,人權指數倒退,你還指望這個顢頇政府自我提升嗎?解決方案只有政黨輪替嗎?還是我們應該使用新思維,讓這個國家逐漸正常化,讓公民運動有制度面的關懷。焚而不燬的故事告訴我們,上主聽見又看見以色列百姓在埃及受苦,祂呼召摩西成為代言人,拉開這段拯救歷史。上主又怎樣看台灣人的苦難呢?難道不也呼召我們,在各樣公共議題上發聲,成為祂的代言人。 咱有新酒了,一個正在發酵的新酒,舊皮袋已經承受不住,不換新皮袋,這些新酒或許會白白浪費。這股新酒數量很多,但是發酵的力量有多少?能支撐多久?誰也不知道。除了打開電視、翻開報紙觀察、關心,還需要你我付出行動。不要再等待、觀望,拿出勇氣為這道改革風氣加碼,讓你我在台灣整個社會議題中為主做見證。  

[窗口]守住記憶

◎林佩蓉 「啊!時代的進步,原來和人類的幸福是兩件事!」這是賴和在1928年發表〈無聊的回憶〉的感嘆,故事描寫一位父親因孩子學齡已到不得不送上學校,憶起自己求學的過程。 時局下人民只能忍受被政權扭曲的現況,這父親想到自己青少歲月,到處充滿疑問、不滿與不安,卻也只能繼續過活,在似是而非的觀念中掙扎。畢業後一事無成,做農沒體力、到雜貨店學做生意發現在學校學的一點用處都沒有,到最後還是要忍受日本人的輕蔑。做父親的深刻地感受到,隨波逐流地上學校不過如此,真要能追求學藝,得進「上級學校」,千人取一,還需要一筆不少的學費,貧窮子弟怎麼會有能力?失去進階教育的人生,會是怎樣的不幸? 1928年發表的時代背景,台灣人受最基本公學校的教育已普及,感覺大家都在近代化裡進步中,但究竟在學校學什麼?遭遇到什麼樣的事?論事件當然與父輩不再相同,但論其本質,依然相同。賴和於是感嘆,社會確實在變化、建設,教育確實在進步,但「進步怎地轉會使人陷到不幸的境地裡去?啊!時代的進步和人們的幸福原來是兩件事,不能放在一處併論的喲。」窮者恆窮,弱者恆弱。殖民政府威風凜凜地橫行天下,殊不知其肥美的外表,只要一只針刺入,就會流出惡臭的膿血。 目前立院、學界、企業集團、民間團體正全力攻防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執政首領打著「政府有完整配套可當產業靠山」的說法就要橫著走,以筆者淺薄的連結,會要我們為了捍衛主權要用「日據」,卻無能辨別政府採購法裡的「本採購:不適用我國締結之條約或協定,外國廠商:不可參與投標。我國廠商所供應財物或勞務之原產地須屬我國者。」主權是什麼?本國是什麼?這個政府裝聾作啞地逐步堅固自己的一言堂,頂多頭痛「已經要給這麼多了,還在不滿什麼?」 2013年8月3日的25萬公民上街頭,為了人權為了公義,每一顆怒吼的心,那一天結束後的深夜裡都是發燙的。但我們好健忘,每個人不約而同到選舉時忘光。這不禁讓筆者想起一回在主日聽牧師講道,他以伊索寓言中的〈狼與羊〉比喻執政君王與百姓:一隻狼給狗咬傷殘廢了,只能躺在洞中,因為沒有食物,便喊住面前經過的羊,請他汲一點水給他,狼對羊說:「如果你將喝的水帶給我,我有方法替自己預備一點肉。」那羊說:「不錯,要是我帶給你飲料,你一定要我再供給肉了。」這羊算是記性好的,他還記得狼平日虛偽的樣子,於是懂得拒絕、拔腿就跑。在寓言集中,另有〈惡狼與小羊〉的故事,惡狼為吃掉小羊,編了個羊把水弄髒的莫須有罪名,小羊辯駁、拆穿狼的謊言,這惡狼就在同時一把抓住他,狼說:「喂,就算你能夠反駁我所說的每一句話,我還是得有晚餐吃啊。」說完,就把小羊給吃了。 必須團結地守住記憶。在這黑暗的社會,用力生氣、讀聖經、閱讀賴和等人的文學作品、信仰前輩的生命見證,然後認真觀察、記錄,當記性開始模糊時,隨手即可翻閱。 

[時論]「合一」與「宣教」的假面

首次兩岸基督教論壇8月底將在台灣舉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各教會都已收到「牧函」,總會提出「我教會不宜參加」的立場,並準備在8月間分區舉辦說明會。 其實自從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台灣不少教會就很熱衷前往中國「宣教」,但多是透過非正式管道,或協助神學教育、或短期宣教、或和中國基督徒合作宣教,默默地做了很多。許多教會都是選擇和官方不承認的家庭教會合作,因為過去世界基督教界的認知,在共產黨政權下並沒有宗教自由,「三自愛國教會」是同時信奉基督教和共產主義的官方教會,背離了基督教真理,家庭教會則是受迫害的、追求真理的基督教會。這樣的理解當然失之粗糙,因為三自教會當中不乏力拒政治介入、努力維持正信者,家庭教會則在地下各自發展,異質性很高。此外,這種「幫助地下教會」的模式,也有違普世教會強調必須尊重當地教會的宣教原則。可是,這樣的宣教熱情,以及願意和受苦者站在同一陣線的態度,是值得肯定的。至少,這樣的交流是真的教會對教會,是為福音廣傳而冒險、吃苦。 但是,即將舉行的「兩岸基督教論壇」,卻不是在這樣的宣教運動下發展出來的,更不是「兩岸基督教」的進一步合作,徹頭徹尾就是中國統戰的工具而已。近兩年來,台灣部分基督教界人士熱烈呼應中國統戰,交流的對象是中國的統戰部、宗教局、國台辦安排的教會領袖,其手法和其他領域的統戰一樣,迅速建立中國在台灣的代言人,抓的是有影響力的基督教媒體頭人(有沒有覺得很像某壟斷性媒體集團的例子),開始在台灣信徒間進行洗腦。這群自認台灣基督教代表者,頻頻走訪中國,以得參與中國統戰部口中的「兩岸和平工程」而沾沾自喜,對中國主管宗教事務官員聲稱「將全面貫徹宗教自由政策」的白日謊言竟然也聽得下去!這場戴著「合一」與「宣教」假面的論壇底下,親中集團急著搖尾討食,忘了這主人仍未放棄敵基督的立場。 「教會合一」是建立在肢體間相互尊重、了解、幫補上,是為了實現愛與公義,不該被中國併吞台灣的野心利用。中國統戰部主導的交流,絕不是真正的「合一」。以福音廣傳為職志的教會,更要小心避開這種政治利用。「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想藉政治力擴展教會,必會被迫臣服於該政權。 面對即將舉行的這個論壇,我們肯定總會發出牧函的用心,但盼望總會還有更積極的作為。面對中國,只有說「不」並不夠,如何促進真正的基督徒間的交流,如何推動符合長老教會信仰告白的宣教,讓中國與台灣的基督徒在各自的處境中為實現上帝國而努力,大家一起來策劃!一起來禱告!  (參與者:林文哲、楊順從、蔡政道、王昭文、謝克岳、陳逸凡、江宗衡、黃瀞皓、林碧堂、邵以諾、陳佳佳、賴金君)  

兩岸基督教論壇勿淪為歷史污點

◎于迦勒 8月27起連續3天,將有約100位來自中國三自愛國教會組織代表,以及約150位台灣教會、機構牧者領袖,在台北市某奢華國際飯店舉行「第1屆兩岸基督教論壇」,討論重點將在城市教會的牧養、職場見證與社區服務。之後,大部分的中方代表將配合統戰策略南下訪問數日,並刻意安排住進教會領袖與信徒之接待家庭中,深入交流。 中國《憲法》雖然明訂維護人民宗教信仰自由,但卻以黨中央指示與行政法規,多方的限制教會活動、扼殺信仰自由,包括:曲解聖經、長期打壓家庭教會,以及圍堵2000年以後興起的數百間城市新興教會、甚至強迫解散(上海萬邦教會、北京守望教會等事件)。中國宗教局始終拒絕承認廣大家庭教會之存在,拒絕承認基督教來華兩百年來正統教會之傳承,僅以中共奪取政權之後所設立之統戰外圍愛國組織「三自教會」為中國大陸代表(福建省派出人數最多)。三自教會乃是「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組織 (王作安,宗教界座談學習貫徹17屆六中全會精神,2011年11月13日)。在中國,黨、政、宗教乃是不可分割的。 台灣方面,四眼望去只看到長老會總會對此論壇之屬靈真實意義加以公開質疑,其餘眾教會有的大聲唱和、有的沉默無感。這是一場統戰目的極明顯、沒有十字架真理的集會,在基督身體內進行割裂基督肢體、出賣主內弟兄,是缺乏正義與代表性、洛桑會議所未予認可的兩岸基督教論壇。 「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神,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這等人你要躲開。」(提摩太後書3章1~5節) 我們期盼以家庭教會為主流的兩岸教會論壇;但眼前這等論壇我們需要躲開! (作者為中國福音會牧師)  

客家潘智豪牧師按牧典禮有感

◎賴德卿 8月3日參加美濃教會潘智豪牧師就任典禮,當天客家牧者雲集,總會客宣主委彭志鴻牧師、前輩邱善雄牧師都來了,客家教會齊歡慶,心中很感動,向大家分享之。 美濃教會是目前客家宣教中會唯一高雄地區的教會,是在主日禮拜以客語敬拜的教會。4年前,潘智豪牧師從南神畢業,以一個河洛人的背景,受派到客家教會服事,由一個完全不會聽、說客語的新任傳道師,來到客家庄的世界。 我們看到,美濃教會對一個不會說客語傳道師的接納,剛開始,使用客家話的長執會,為了他,使用華語開會,容許他用華語證道,告訴他:「慢慢來,沒關係。」他們支持他,同心在教會努力,他們愛他,冰箱總是滿滿的食物。所以,潘牧師就任詞說:「因為大家的愛,我胖了30公斤。」這愛真豐盛啊!而潘傳道也在2年後,因為他自己的努力、認同、教會兄姊的牽教,他可以用客語在講台上證道了,教會各方面也有很大的成長。一個河洛人的子弟,成為客家教會優秀的牧者,上帝的禮物,超過我們所求所想。 今天,我們談到客家宣教事工,因為現實環境的限制,不能有許多「客家血統純正的傳道人」到客家教會牧養,而同時,也有許多非客家背景的傳教師到客家教會服事,我們相信,萬事互相效力,為了讓愛神的人得到利益。族群融合,互相學習,這也是上帝美好心意的一部分。 我想說,我們歡迎所有客家子弟「回家」,回到客家來同心服事,因為熟悉客家語言文化的你們,適應環境的擔子是輕又省的,服事的果效是大的,另一方面,我們也歡迎所有喜愛客家、有使命感、認同客家的傳道人,在客家福音的禾場一同努力。從潘智豪牧師身上,我們看到,只要有心,語言不是問題;我們也由衷感佩,美濃教會的小會議長曾昌發牧師及長執信徒,以無比的愛與熱情,為上帝國造就了一位年輕的客家牧者,打開了客家宣教另一扇窗,帶來新的亮光。 (作者為長老教會總會客宣幹事)

心理諮商輔導 讓牧會更有力

◎林啟文 我認為無論擔任機構或教會牧養工作,總會應該要主動規劃牧者至具有公信力的心理諮商輔導機構進行輔導和進修。我從小就在教會長大,如今成為長老會牧師,回首來時路,感慨當我在接受神學教育與裝備時,神學院沒有完備的專業心理諮商輔導學程。 當我們牧會時,卻發現會友與牧家本身其實也有心理上的困擾,而聖經似乎不能比照合現況解答這些問題時,該怎麼辦?國內大專院校有專門心理諮商輔導系所,可以提供進修學習。身為現代人的牧師,牧養工作與生活不應僅侷限為教會內部的禮拜儀式和聚會活動。如果總會能夠規劃國內專業的心理諮商輔導,對於未來傳道人牧會工作可以說是恩上加恩、力上加力。當一位牧師的家庭遇上身心靈困境時,可以轉身於此接受輔導與進修,且不至於中斷牧會歷程。 我相信社會工作者最擔心是遇上身心靈耗竭,多元多變的社會如何維繫穩定信仰發展,牧家首要勇敢接受專業且信任的心理治療團體來檢視與反省。盼望台灣未來不管是都市或鄉村、山上或海邊的機構和教會,牧師不再只是刊登異動、投履歷自傳與應徵等待,而是真正可以穩定當地社區永續發展的專業終身神職人員。 (作者為長老教會牧師)  

同是父親,彼此互勉

◎New Life 父親節前,心情很沉重,不但沒有歡慶的喜悅,反而覺得頗有壓力,因為我的兒女不能體會父母的辛苦,言行悖逆,舉止乖張。 我的女兒即將完成碩士學業,目前在大學工讀,下班後很少和我們互動,每晚與男友約會,週末更見不到人影;兒子即將讀大一,不是掛在網上,就是睡覺,再不就是與朋友騎著摩托車出遊。回想他們小時候,我們辛勤地照顧飲食起居,每天上下課接送,又陪著補習,週末假期還帶著遊歷各處,今昔兩相對照,真不知「為誰辛苦為誰忙」。 心灰意冷時,不免責怪自己,認為沒有將孩子帶好。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之中,是太太和我最勞苦重擔的時候,既有工作的壓力又肩負著照顧彼此父母的責任,以致於每天都像在打仗一般。我們不是沒有信仰,實際上,若不是靠著信仰,哪能掙扎存活到如今! 儘管如此,仍不免充滿了挫折,認為「兒女表現的好壞,全在乎我的努力。」牧師用聖經的話提醒我,詩篇說:「我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使徒行傳說:「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箴言也說:「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這幾句話頓時帶給我極大的盼望和安慰。 事實上,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罪惡感的綑綁,它控告我是一個失敗的父親。其實我們都是不折不扣的「罪人」,除了神以外,沒有任何好方法能幫助我們除去罪的綑綁和轄制。在親職上,我靠的絕對不是自己,而是專心仰賴祂,祂必指引我走當行的路。 除去了心頭的罪債之後,我不再執著於孩子是否改變,羅馬書說:「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因為賜生命聖靈的律,在基督耶穌裡釋放了我,使我脫離罪和死的律了。」魔鬼欺騙我說,孩子是我獨有的,我要完全為他們的成敗負責,但神說孩子本是祂的產業,我所扮演的不過是「管家」的角色。 我肩頭的重擔都被神卸下,我可以不必這麼辛苦地面對孩子的成長,上帝既然創造了他們的生命,也必然會供應照顧他們一步一步向前行。如今,我不但要享受做「父親」的角色,更要先享受做神「兒子」的角色,從神那裡得到滿足的喜樂和祝福,並且轉而提供給我的孩子。 (作者為台北真理堂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