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有限性 追求真理 以信仰眼光認識世界

(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台北報導】「當科學與信仰發生衝突時,你會相信哪一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畢業、就讀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前曾在林口高中教書1年的傳道師劉永祺,2018年12月29日應台北中會士林教會青年團契邀請,以「科學與信仰」為題分享。面對上述問題,他很確定地說:應以信仰的眼光來看這世界。

劉永祺簡述西方科學歷史。希臘哲學認為世界具有形而上的完美,漸漸發展成完美的上帝,但在17、18世紀啟蒙運動興起,加上種種災難和疾病,人類開始懷疑起上帝的完美性;甚至有人認為,既然上帝創造完世界就離開,那麼世界根本不需要上帝也能運作,因此無神論就此產生。

(攝影/林宜瑩)

他指出,科學解釋都建基在某種世界觀下,在孔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中,稱這種世界觀的根基為「典範」。同一現象在不同的典範中有著截然不同的解釋,可從科學史發展看出端倪。例如亞里斯多德世界觀中,物理會往下掉落,是不完美的、會朽壞的;牛頓世界觀則與亞里斯多德不同,牛頓認為,物體會掉落是因為「引力」,並提出萬有引力;但在愛因斯坦相對論中,並沒有真正的「萬有引力」,而後的量子力學又對力有不同的解釋,到今天為止,還沒有一個肯定說法可統合相對論與量子力學。

劉永祺說,科學與信仰都是在追求真理,只是科學發展至今,依然是有限的,而人對上帝的認識也是有限的,他願意接受挑戰與修正,並以這樣的態度來面對科學與信仰,「若我們對上帝的各樣知識是渴望的,那麼勢必需要從自然來認識上帝。反之,對自然或科學想要有更深的認識,必定需要認識上帝。」所以他說應以信仰的眼光來看這世界。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