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麟談聖靈運動與聖經翻譯、解釋

(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台北報導】「聖經翻譯原則是『意義相符、效果相等』。」由台北大專中心主辦的「幸福人生系列講座」,5月17日邀請張德麟牧師前來分享「從聖靈運動到聖經翻譯與詮釋」,他強調,讀聖經時要去注意各種版本的詮釋,也直言《現代中文譯本》聖經是他認為最符合前述聖經翻譯原則的版本。

中央大學退休、中山醫學大學台灣語文學系系主任的張德麟牧師,之前參與台灣聖經公會《現代中文譯本》聖經與《現代台語譯本》聖經的翻譯工作;他在「幸福人生系列講座」中問與會的教會青年學生:「讀聖經是比較傾向字意,還是要去注意其字句後要表達的意思?」他以「我沒有告訴你」的台語、華語發音及直述、疑問語氣為例指出,翻譯聖經時,一定要把早期翻譯聖經者想要把希伯來文聖經原文傳達的意思盡量呈現,而不是在著墨於字面上的意義。

他以路加福音17章37節、羅馬書12章1節、哥林多前書1章26節、撒母耳記上2章1節為例指出,讀聖經要從上下文去了解整段甚至整篇要表達的意涵,並從新舊合和本、現代中文譯本及其他譯本的對照後去正確理解經文。

張德麟也強調,聖經原文所記載的,是依據猶太人當初的生活環境與文化背景,因此很多陳述與表達,對猶太人以外的族群來說是無法理解的,他以華人宴客時,也會分主人、重要客人、次要客人的座次為例指出,猶太人宴客時,主人旁邊座位也是較重要客人的座位,可是和合本聖經的路加福音16章22、23節用「放在亞伯拉罕的懷裡」來敘述,就會讓人摸不著頭緒,要是再對照現代中文譯本,才能體會該處經文要表達的正確意涵。

他又以哥林多後書11章24節、啟示錄12章3節、出埃及記9章13節、以西結書21章12節、以西結書39章23書逐一分析、比較各不同版本,在文化差異下,翻譯聖經者不同的表達方式;最後,張德麟也強調,翻譯聖經者採用不同手抄本,其翻譯出來的意涵是否正確也有絕對的關鍵影響,目前,多數翻譯者比較採用西乃抄本與B抄本。

對華語教派常常照字面上的意思來詮釋聖經經文,甚至聚會所過去還有所謂的「寓意解經」,甚至還有以主觀想法代替解經,什麼「罪」是「四」與「非」,「船」是「一舟八口」,或像民國初年宋尚節用中文字拆字,來解釋聖經中的地名「格拉森」:各人揹起自己的十字架(格),(拉)起眾人(森),要是現在用這樣方式來解經,可能很難讓人信服。

張德麟借用神學家卡爾巴特(Karl Barth)曾說過的話「我們的上帝藉由歷代聖經翻譯者的手,將祂的話語流傳下來,祂藉由人的話語成為神的話語,這才是上帝謙卑的神蹟」,來鼓勵大家應該這樣看待各種不同時期的聖經翻譯版本。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