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採訪報導】平安基金會所屬身心障礙關懷中心與勞工關懷中心,參與台新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舉辦的第12屆「您的一票,決定愛的力量」活動,分別提案「編號3344:用手繪出自信心」和「編號3282:移工諮詢服務計畫」,邀請各界投票支持,幫助兩所中心能夠以創新方案持續關心、服務聾人家庭和外籍移工。投票至11月30日止,參與投票者有機會抽獎獲得主辦單位好禮回饋。

編號3344:用手繪出自信心」的內容是台灣少見的「到宅手語教學」服務。障關中心副主任吳秀鶴受訪時談到,中心發現到聾人在啟聰學校能用手語與同儕溝通,但回到家庭可能因為家人不會手語,無法以手語深入溝通,只能以「手勢」對話,對關係更緊密的父母或許尚能夠簡單交流,但手足間的溝通就非常困難,因為手足通常不容易像父母那般有耐心去猜測「手勢」的意思;另種情況是聾人在小時候因聽人父母期望而學習口語,長大後接觸到手語,感受到暢所欲言的快樂因而轉而以手語溝通為主,但同樣面臨上述家人不會手語的挑戰。

教導手語的老師們。(攝影/林婉婷)

吳秀鶴又點出,這項方案是用在不同情境的聾人家庭,例如:不少聾人父母會手語,但一般人普遍有聾人教育孩子有困難的偏見,因此親人就會接手照顧,但孩子總會回到父母身邊,然而聽人孩子若不懂得手語,與聾人父母難免有代溝與隔閡;「到宅手語教學」方案很歡迎聾人父母們申請,讓聽人孩子們也能學習手語。

吳秀鶴強調,學習語言確實不容易,希望能幫助社會大眾認識手語的美好,進一步願意學習、使用手語。障關中心推出到宅教學,不只是教導手語,更是期待促進聾人與家人的關係、互動,讓語言學習能夠長時間落實在日常生活,達到社會與家庭都能溝通無障礙。

提案爭取的經費主要是支應到宅手語教師的培訓和教學費用,吳秀鶴特別呼籲,每個人都有10票可以投給不同方案,懇請各地方長老教會踴躍支持本宗的平安基金會所屬機構提案。

廣告

勞關中心提案,「編號3282:移工諮詢服務計畫」的內容是針對家庭或機構看護工、廠工、漁工等外籍移工們,協助他們在勞資協調、醫療協助、法律扶助、就業媒合等方面的需要;經費規劃主要用在菲律賓、印尼、越南通譯人事費用。勞關中心主任簡長榮受訪時說明,今年為中心首次參與提案,期待透過多元管道讓社會更暸解中心事工。

事實上,勞關中心的外展、諮詢、事件處理等服務經費多需要自籌,現階段又因為疫情影響、募款實在不易;簡長榮提到,外籍移工關懷涉及與雇主、公部門協調,甚至有司法程序等,再加上關懷對象除了勞工,也包含雇主,因此雖然不是每次事情都很緊急,但業務量確實不小。

勞工關懷中心外展。(攝影/林婉婷)

關於通譯,目前仍以新住民姊妹兼職為主,但簡長榮坦言,最理想的狀態還是有專職通譯人員,透過參與事件累積經驗、提升專業度;另一方面,固定人員較能夠讓服務對象建立信任,有助於事件處理過程的溝通。他強調,通譯並不只是翻譯和聊天,除了語言能力,還要具備文化意識和法律知識,才能在翻譯過程更精準,也讓服務對象更好暸解。

目前各縣市勞工局處都有配置正式通譯人員,然其通譯資詢員的業務以勞資爭議等勞政專業領域為主,其他如車禍、癌症或不是職業災害的普通傷害、疾病,與法律訴訟等非勞資問題,就不是勞工局業務範圍,也無法協助這些移工們。若要找新住民二代或是台灣人擔任通譯也可行,但如同前述需要足夠熟悉移工們的母國文化和思維邏輯,若只是會語言,恐怕在表達和理解上還是有落差。簡長榮又指出,尤其勞資爭議涉及金錢等利益關係,因此除了語言、文化,通譯們還要有道德追求,必須有公義、憐憫的心;通譯人才培育確實不易,但好的通譯人才與服務介入卻能大大改變移工的生命。

簡長榮最後提醒,台灣目前已有超過70萬名移工,不只是出入公共場所,他們也生活在社區、鄰里、甚至家庭,他期待社會真的能暸解和關心,讓移工們知道台灣是友善的地方,也願意來幫助台灣人照顧長輩、協助企業生產等,成為台灣人的夥伴、助力。

本次投票須使用LINE或Google帳號,操作請見「如何投票」圖說指引。

封面圖片提供|Freepik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