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蓉(台灣文學館副研究員)

100年前,台灣文化協會(簡稱「文協」)在弱小民族尋求自決的思潮下應運而生,從青年的集會結社開始,在殖民母國看見世界的變化,有志者體悟到必須追求自身存在價值,學習發問、追求「人何而為人」的義理。在1910年代末期日本大正民主思潮下,知識分子既追求個人生存權利的啟蒙,又受到天皇權威的壓抑。但威權無法壓制人的心靈,文協為實踐思想所想望的那片自由天地而生,以文化運動為方式,與「台灣議會請願運動」相生相應,在這被殖民的地土上,追求作為人的方式,尋找生命的尊嚴。

延伸閱讀:

【特別企畫】午後的懸崖

【特別企畫】文協時代的地方青年:以王甘棠醫師為例

(相片提供/台灣文學館)

台灣人一直在殖民的歷史問自己是誰,文協的運動正是企圖在解決這些問題。在王昭文的〈文協時代的地方青年:以王甘棠醫師為例〉一文中可以看見運動的軌跡,台灣人一直在追尋何謂「自己」的文化,「自己」國家的詮釋,那原是來自記憶、生長的DNA,卻在重重的殖民改造裡,遺失了。另外,黃小蛋在〈「午後的懸崖」──台灣文學的百年追求〉一文,以一部短片說明文協人透過文學運動,如何建立、失去、尋回那根植在台灣土地上的文化DNA,以導演的「一封寫給台灣文學的情書」,延展了文協在日本統治時期的命脈,面對戰後國民政府的再次殖民,「作為可以為自己決定的人」的提問得以持續在「島民」的思想裡跳躍。短片中的「我」代表著王甘棠醫師等人,他們熱愛土地,急欲看清生命共同體中每一位肢體的樣貌,不斷奔走天路。

如今,文協成立屆滿100年,在迎向台灣向外拓展、接受世界、逐漸認識自己的此時此刻,台灣人必須在從1開始的百年,用勇敢與信心接續後面無窮無盡的0。


【活動訊息】

  1. 文協百年活動到2021年10月遍地開花,全國各地都有相關的活動,可上文化部「百年追求.世紀之約──台灣文化協會一百年」網站瀏覽。
  2. 作為文協總部之一的台南,有台灣歷史博物館「樂為世界人──台灣文化協會百年特展」(展期至2022年7月24日),及台灣文學館「百年情書──文協百年特展」(展期至2022年5月8日),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封面圖片:近百年前,在台灣文化協會的推波助瀾下,雜誌刊物多樣紛呈,百花齊放。(相片提供/台灣文學館)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