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以馬忤斯的路上受難週靈修默想

&nbsp◎謝懷安(壽山中會新生教會牧師)

&nbsp

4月1日(週日)棕樹主日          經文:路加福音24章13~35節

&nbsp

帶著「我」,進入以馬忤斯

◆你正走在倉皇逃離的困惑中?

路加福音24章13~35節,是關於兩位心靈破碎的男人的故事。他們可能正在閃躲「驚嚇的恐怖」、逃避「失落的哀傷」,或是&amphellip&amphellip。他們正在離開,向著回家的路上緩步行走。行李中沒有可祝福的禮物,兩手空空;也缺乏可分享的故事與生命喜悅,他們只能彼此談論負面的情緒與無法理解的疑惑。

耶穌在途中加入了他們,陪伴並仔細聆聽他們的傾訴以及所經歷的事。接著,耶穌引用聖經,向他們詮釋這件事,也提醒他們,即使是失喪的分離或是希望的破滅,生命不會全然沒有意義。同樣的,如果我們願意帶著生命的傷痛、困惑與上帝對話,藉著儀式的行動來撬開自己的心門,而且讓聖靈來感動我們,好讓我們以新的態度去看待過往的失落與黑暗,我們的心將被重新熱絡,靈將被重新充滿活潑,不幸失落將被建構新的意義,找到復活的出路。有時候,這也是我們需要擁有一段受難週靈修默想的時刻,認同耶穌,與祂一同受難的理由。

◆耶穌邀請你自倉皇逃離中安息

一般靈修退隱的信仰操練,可以讓我們得著安息。然而,特殊的「節期」原形的圖像,更容易觸動我們的心緒,帶出我們靈魂中真正的光明與黑暗。如果,我們可以將待降節的盼望,用來詮釋迎接救主聖誕、分享生命得著救贖的喜悅,我們當然也可以藉著受難週的齋戒,來詮釋病痛、苦難與疑惑的生命;與基督的十字架聯合,迎接救主復活帶給我們的新生。

今年的受難週,邀請我們藉著路加福音24章13~35節「以馬忤斯路上」的經文,透過每一天的靈修與默想,與耶穌同行受難之路。請你帶著「我」進入經文中,走上以馬忤斯路途,讓「我」與耶穌相遇,建立關係,彼此為伴,且在經文的亮光中重新理解生命歷程的奧祕。你也可以邀請幾個朋友,組成同行的小團契,預備一個小小的儀式與動作,作為提醒與醫治的記號。「提醒」意味著,我是受上帝賜福的,我手中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上帝的賜福,而且我也可以成為別人的祝福。「醫治」意味著,在儀式中為我們創造出一個神聖空間,讓我們擺脫生活的恐懼;也藉著它,將我們的生活獻給上帝,讓聖靈進入生活的每個領域。耶穌已經復活了!需要耶穌的你,是不是還是像從前耶穌的學生一樣,在人生這條過去、現在、未來的道路上頻頻回首?來!讓我們一起陪伴耶穌,也讓耶穌陪伴我們,緩步走在以馬忤斯的路上,向前去。

操練儀式

吟唱聖詩:新《聖詩》346首〈願我愈行及主愈倚〉

閱讀經文:路加福音24章13~35節

連結與默想我可願意在人生路途上有耶穌的陪伴?我是否有足夠的勇氣進入信仰,陪伴耶穌走一條苦楚的道路?我是否願意在受苦中堅持,等候復活必然的發生?

引導儀式1.儀式的目的是要讓我們在失落中重新獲得意義,因此,不要讓儀式太過倉促,而是緩慢溫柔的,形塑出一個讓聖靈進入感動的空間。2.讓自己靜靜的跪在全然的黑暗中,什麼也不做,直到&amphellip&amphellip。3.為自己點亮一支蠟燭,沉浸在微光的飄搖中。

&nbsp寫下我的祈禱

&nbsp

4月2日(週一)訓誨日           經文:路加福音24章13~17節

&nbsp

你們談論什麼?

◆走在,回頭路

路加福音24章13~35節,是耶穌復活之後所發生的事,然而對於曾經跟隨過耶穌的學生,卻仍然在受難之中,也許此刻,我們不能稱呼他們是學生或跟隨者,因為他們正在離開。

這兩位學生是誰?我們並不熟悉,一位叫革流巴,一位連名字都沒有。他們過去沒有在耶穌的故事中出現過,他們恐怕只是那核心團體外圍的跟隨者。他們可能就像教會禮拜中,那些總是靜靜的來、靜靜的離開的跟隨者。雖然他們並不突出顯著,但是他們也因著耶穌的神蹟改變,被耶穌的宣講激勵,充滿期待跟隨耶穌,把祂看作他們生命中的彌賽亞、引導者、救贖者。在這旅程中,路加沒有提及耶穌的12個門徒,一個以教會為中心的組織。路加刻意突顯兩位不知名的學生,乃是要指出教會群體有關於耶穌復活的見證,並不侷限於耶穌指名道姓所選召的人。組織中的核心人物並未握有解釋耶穌復活的權柄,資深的跟隨者也不代表比別人經驗更深沉的耶穌。領受耶穌復活的展現並非特權,只要我們願意帶著熾熱渴慕的心去談論,耶穌的十字架與我們的十字架,耶穌生命的奧祕與我們生命奧祕,直到讓耶穌來詮釋我們的生命,復活就會進入。曾經他們以雄心壯志跟隨祂,以為能為自己的事業闖出一番名聲,或為所摯愛的信仰或土地獻上自己。曾經他們從和祂親密的互動中得著餵養,享受祂的慈愛。曾經他們相信祂,讓祂轉變了他們的生命,好像從此這世界不再是負擔,而是挑戰;不是布滿陷阱的荒野,而是機會無窮之地。祂曾將平安與喜樂帶到他們的生命,使他們的生命化為一支美麗的舞蹈。然而,如今耶穌那往各各他釘十字架的驚悚旅程,祂的死亡所帶來的破滅,讓他們失了魂、落了魄,像是一個漂泊失落的人,緩步走向回家之路。

◆談論,回頭望

路加沒有講得那麼白,只以整齣向著以馬忤斯的場景,述說情境。第13節,以馬忤斯位於耶路撒冷以西,同一天,可能是黃昏時刻,他們朝著日落而去。以馬忤斯位於耶路撒冷所處錫安山的山腳下,他們的生命正往下滑。第16節,他們的眼睛迷糊了,不認識祂。「迷糊」原文字義有拉著、抓住、拿住、持定,指他們的眼睛受到外界的某種限制,以致無法顯出本來的功用。第17節,「滿面愁容」,當他們邊走邊談論的時候。

他們談什麼?談耶穌苦刑、釘死和那根本不可能發生復活的傳言。這一切都是以「它」出現,象徵著「當我們對自己人生路破滅之時,一個曾經建構自我信心的圖像也隨之粉碎。」然而,還好這兩個男性並不沉默,他們願意聊聊,因為在這一切的過去之中,還有一個不可能會發生的謠傳。

操練儀式

吟唱聖詩:新《聖詩》574首〈暝日只有信靠主〉

閱讀經文:路加福音24章13~17節

連結與默想

我的現在,被過去套牢的

引導儀式1.為自己預備一張紙與筆,把「我」認識的「我」寫或畫在上面。2.把寫在紙上的「我」工整的折起來,夾在路加福音24章13~35節作為書籤。3.熄滅燈火,讓自己在全然的黑暗中,或坐著、或跪著。

寫下我的祈禱

&nbsp

4月3日(週二)辯惑日           經文:路加福音24章18~24節

&nbsp哀悼失落的

◆注目著,失去

路加福音24章13~17節是一段關於「悲傷與失落」的故事。

兩個跟隨耶穌的人失落了耶穌,也失落了他們自己。他們正失志的離開他們想要闖下一番天地的耶路撒冷,返回自己的家鄉。他們邊走邊談論著那關於耶穌的失敗與自己的失落。忽然之間,有一個人加入他們的行列,問說:「你們一邊走,一邊談論些什麼呢?」

他們面對這親切卻又陌生的人,說:「難道你是耶路撒冷旅客中,唯一不知道這幾天在那邊發生什麼事的人嗎?」陌生人耶穌會不知道他們所說的嗎?然而,耶穌就是願意靜靜的伴隨在他們人生失落的旅途中,聽他們說。

他們以什麼樣的態度看待他們的過去?從第19~24節中可知:

1.他們十分勇敢地注視著他們的驚恐、創痛,並以憂愁哀悼這一切。當我們願意承受自身失落的傷痛時,悲慟的心遂打開心靈的眼睛,叫我們看見失落是人生旅途的一部分,有的出現在自己的人生,有時則發生在同行的夥伴中。

2.他們對於耶穌的失敗沒有任何的怨恨與怪罪,他們只是對整個事件充滿疑惑。倘若他們從此逃避,不願意為疑惑找尋答案,他們可能終將在疑惑中跌倒,隨意的認為,失落純屬宿命,而收穫只是好運。宿命將不會引領他們調整生命,遇見復活的主。

3.至於,他們的疑惑是,「那些婦人在前去掃墓之後,回來報告說,她們看見了天使,而天使告訴她們耶穌活著。我們當中有人到墓穴去看,發現一切都跟婦女們所說的一樣,可是沒有看見耶穌。」復活的神蹟是真實的嗎?他們並沒有遇見耶穌,也許這是因為他們還是走在離開的路上。

◆聆聽著,陪伴

耶穌憐憫他們,一直陪伴著。耶穌聆聽,聆聽不只是安靜不說話,祂是要聽到人們在說什麼,與那沒有說出口的真實性。耶穌停頓,停頓的些許安靜,會帶出轉換,也可以幫助引導,引導人往新的方向去。

耶穌是朋友,祂不急著當英雄,救你出悲傷,或施加壓力解決你的痛苦。耶穌帶來安慰,安慰別人的意思是不批判,不去想他們哪裡需要修正,而是給他們空間,能夠面對自我的傷痕。

這就是信仰。在失落與苦難中,我們並非自己一個人,只要你願意結伴而行、一起分享,復活的主耶穌就會與我們同行,為我們啟發生命之路。當我們願意與主結伴而行,失落、挫敗、悲痛、罪咎、恐懼和那聽來充滿不能理解的希望謠傳,就會被重新詮釋,被祂輕輕的提起,放到一個遠比他們的故事更廣大的故事脈絡中。於是,原本看來一團混亂的事情開始展現新視野;原本看似沉重難耐的事實開始散發出令人釋懷解憂的光芒;原本聽來叫人悲傷至極的故事開始透露出喜樂的訊息。

&nbsp

操練儀式

吟唱聖詩:新《聖詩》166首〈主佇基列有芳乳香〉

閱讀經文:路加福音24章18~24節

連結與默想

請再花一些時間,正視耶穌的受難,慢慢的閱讀路加福音22章39節~23章49節,思索著自己的困境、痛苦與耶穌相同之處。

引導儀式

1.預備紙與筆,抄寫一段關於應許的經文。如果你沒有別的經文,可以選擇以賽亞書43章18~21節。

2.將這張紙覆蓋在昨天抄寫的「我」那一張紙上,夾在聖經中。

寫下我的祈禱

&nbsp
&nbsp
&nbsp 4月4日(週三)退修日 &nbsp &nbsp &nbsp     經文:路加福音24章25~27節
&nbsp

那麼難以置信

◆讓耶穌聆聽我,陪伴

路加福音24章13~24節,他們兩人把所遇見的受難看得很清楚,也勇敢地說出恐懼與失落,亦沒有忽略那令人疑惑的現況,耶穌不在墓穴中。他們願意說,向著耶穌彼此談論,向著過去的黑暗而說。

「說」,如果生命旅途的談論只有過去與現在,只在空曠浩渺的曠野沙漠中,或在茂密的叢林中圍繞著談,出路會在哪裡?如果我們在信仰中質疑,向上帝說:「我們被釘十字架承受苦難時,?在哪裡?」時,上帝也會藉著十字架的耶穌,向著我們呼召說:「耶穌被釘十字架承受苦難時,你在哪裡?」是的,如果我們敢於面對耶穌的十字架,面對我們的信仰不是一個引致成功、富裕、安穩的道路;而是一種委身在跟隨耶穌的道路,願意在使命中為著耶穌進入苦難時,你的生命才可能成長到更深的體會──「當你在那裡時,祂也會在那裡,對著你低語說:『我一直都在你的身旁,聽著你的哀怨,繞啊繞著。』」

◆讓上帝來述說我,引領

忽然,耶穌開口了。以「蠢」重擊跟隨者內心的遲鈍,邀請他們發現,那與他們說話的難道不就是復活的耶穌嗎?耶穌像朋友般陪伴聆聽,讓他們在抒發自己的情緒之後,忽然用重擊來敲碎他們內心的恐懼與主觀意識的限制,引領他們重新領悟:

1.環繞在我身上這一切恐怖、失喪、苦難、悲傷的事件,都有著上帝拯救計畫,都有著上帝的應許。而他們現在所經歷的失落,並不是盼望的終結,它才正在開始。是的,當害怕蔓延到成為我們的心病時,若要擺脫這環境的掌控、氣氛的感染時,我們是需要一股恩典的力量,敲擊。

2.耶穌的話幫助學生弄清他們自身過去的經驗,然後賦予他們一個新的意義,體會生命將要來臨的榮耀,在我們今天十字架的苦難中;今天十字架的苦難則隱含著我們未來復活榮耀力量。

耶穌的「蠢」字,說明著祂不再隨著他們活在過去。耶穌邀請他們重新閱讀上帝的話,審視上帝的應許來詮釋生命所遭遇的一切。耶穌邀請他們的眼目從懷疑的十字路口轉向應許,在黯淡的心靈點著信心的火絲。上帝的話的真正魅力,並不在於我們聆聽後如何在生活中應用它,而在於我們聆聽時,被重擊,產生轉化的力量。

然而,處於整個耶穌受難的事件中的他們兩人來說,聖經的分享,雖然使他們看清上帝對耶穌與他們過往的計畫,但對於未來的復活還是無從解釋。他們還沒遇見復活的耶穌。

&nbsp

操練儀式

吟唱聖詩:新《聖詩》620首〈疼痛真光,大烏暗包圍中〉

默想經文:路加福音24章25~27節

連結與默想

我們是否曾經在默想或討論聖經的話語時,遭到上帝的重擊,因而使我的人生轉變?

引導儀式

請在聆聽〈無十字架就無冠冕〉或與耶穌受難有關的合唱音樂中,作上述的連結與默想。

寫下我的祈禱

&nbsp

&nbsp 4月5日(週四)聖餐日     &nbsp 經文:路加福音24章28~32節

請和我們住下吧!

◆陌生人,耶穌

與陌生人耶穌同行的旅途上,路不再遙遠顛簸難走。當兩位旅人聆聽耶穌一席話後,心底的憂傷似乎碰觸到一股清新的喜樂。當他們感覺到失落,為過去哀悼時,環繞在身旁的一切好像都向著死亡與疑惑,但是耶穌幫他們打開了心門,看清楚那神祕的耶路撒冷之旅。耶穌的死亡不僅是結束,也是新的開始;不只是命運殘酷的捉弄,也是通往自由必經之路;不是醜陋恐怖的毀滅,也是走向光榮的路。陌生人不就是這麼說的嗎?「基督不是必須經歷這一切才進入榮耀嗎?」他們原本充滿死亡恐懼的圖像,現在卻出現了「榮耀」。

耶穌給了他們新的方向感。「回家」不再意味著回到那僅有的去處,一處避難所。「家」可能是一個短暫停頓的轉換之處。然而,陌生人耶穌呢?祂似乎不打算停腳。學生並不擔憂邀請祂會為難妨礙祂接下來的行程,他們把祂看作是朋友,極力挽留說:「太陽已經下山,天黑了,請和我們住下吧!」這「堅持」的態度其實就是「相信」。除非我們邀請耶穌住進我的人生,住進我的家庭,否則祂始終都是陌生人,是生命中的「它」,而不是「你」。

◆耶穌,我的主

耶穌與他們共享所預備的晚餐,在晚餐中祂應該是個客人,卻像是個主人一樣,「向上帝感謝了,然後擘開餅,遞給他們。」鼓勵他們享用。耶穌的學生不再是自己的主人,憂愁不再是他們的主人,在苦難中他們似乎得著了供應,看見了出路。他們的眼睛從模糊的淚水中淌開來,他們認出來那陪伴之人就是耶穌。

餐桌與寢室是我們享有彼此最親密的地方。耶穌與他們共享晚餐,餐桌上的4個動作,拿起&amprarr祝福&amprarr分開&amprarr給予,喚醒了他們在耶穌受難前與耶穌共享逾越節晚餐的記憶。那一頓晚餐,耶穌所給出不僅是食物,更是分享祂自己。那時候他們不能理解,一路走來耶穌的話熱絡了他們的心懷,但他們還是沒能認出耶穌。但此刻,聖餐的儀式為他們創造出與耶穌相遇的空間,使他們理解耶穌的話語,活進了耶穌復活中。

耶穌的復活怎能用人的語言去理解?耶穌的復活神蹟只能在禮敬上帝神聖的儀式中去體會;在真實的生活,在所有行動中去遇見。

&nbsp

操練儀式

吟唱聖詩:新《聖詩》356首〈主!我今就近愛見?的面〉

閱讀經文:路加福音24章28~32節

連結與默想&nbsp

請在閱讀路加福音22章14~20節時,默想著耶穌帶領聖餐的情景。

引導儀式

1.預備象徵邀請的葡萄汁與餅,在你的房間寢室中,邀請耶穌。

2.藉著「吃餅」,把自己獻上給耶穌,就像耶穌為你那樣「拿起(這是我的身軀,願我能為主破碎)&amprarr祝福(感謝主,讓我有份參與天國的筵席)&amprarr分開(請你破碎我,來分享)&amprarr領受享用」。

3.藉著「喝杯」的4個動作「握住&amprarr祝福&amprarr分開&amprarr給予」,「握住(這是耶穌的血,是我活命的水泉)&amprarr舉高(感謝主耶穌疼我,我舉杯來慶賀)&amprarr分開(求主潔淨我的靈魂)&amprarr領受享用。」

寫下我的祈禱

&nbsp

&nbsp 4月6日(週五)受難日     經文:路加福音24章31~32節
&nbsp

心像火一樣的燃燒

◆耶穌,解釋

忽然間,耶穌不見了。耶穌哪裡去了?耶穌釋放你的苦楚,引導你的方向,藉著聖餐進入了你的心,打開你的眼界之後,耶穌消失了!耶穌不見了?不,祂並沒有消失不見,而是進到你的內心深處,重新點燃你生命的火熱。當我們邀請耶穌住到我們的內心,作我們的主之後,你也能從獻上自己中,進到祂的心房,讓你歸屬於祂。

有了與復活的主相遇相融的經驗,此後生命不再一樣。忽然間,你的腦袋會異常清晰,過去許多畫面會像慢動作般重播,讓我們有機會回去看得更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兩個跟隨者彼此分享說:「祂在路上向我們說話,給我們解釋聖經時,我們的心不是像火一樣地燃燒著嗎?」現在的他們看得更清楚了,清楚了復活;清楚了耶穌的受難與他們的恐懼;清楚了耶穌的宣講、醫治與所行的神蹟;清楚了曾經喚起他們跟隨,願意獻身燃燒的熱情。那曾經是沉重負擔的一幕幕,都在復活耶穌的分享中,一幕幕變得有意義,一幕幕成為引導他們生命的奧祕。

有時候,對於生命的苦楚,我們欠缺的往往只是一個解釋與同在。德蕾莎修女曾經寫信給一位擔心因服事窮人而感染結核病、正在等候檢驗結果的修女說:「若祂選擇妳做為修會中第一個在病床上與祂單獨分享十字架的人,我們應該感謝上帝,因為祂賜給妳、給我和修會這份特別的愛&amphellip&amphellip。所以,面帶微笑吧,對著那隻打擊妳的手微笑。」

◆耶穌,引導

兩位落魄跟隨者的故事提醒我們,與人連結可以幫助我們度過黑暗,並在黑暗中找到安慰,但帶我們走出生命低潮的卻是復活信心,對上帝的信任。這也正是早期基督徒經歷與復活的耶穌會遇之後,十字架上的恐怖被轉換成安慰與鼓舞。從此,不排拒受苦的態度,就成為他們面對充滿敵意環境中的力量。

不該只是我們閱讀聖經,更要讓聖經閱讀我們。唯有此刻,上帝的話才會為我們帶來生命新的詮釋,種下轉化的種子與醫治的力量。此刻的話語如同有人向你說「我愛你」或「我恨你」,成為內心中實際發生的事,使你的血液流動加速,呼吸心跳變得急促,這些話語具有毀滅與治療的功效。上帝的話成為一把火,燃燒刺痛麻痺的靈魂,釋放被恐懼禁錮的靈魂,讓我們重新獲得自由行動的能力。

&nbsp

操練儀式

吟唱聖詩:新《聖詩》584首〈至聖救主,罪人朋友〉&nbsp

閱讀經文:路加福音24章31~32節

連結與默想

怎樣可以使聖經中的話語,在此時此地與我發生連結?

引導儀式

1.坐著靜靜的,以祈禱的心,懇求聖靈引導你回想人生路的任何幾幕,如果出現一幕印象,就為這印象獻上感恩。

2.直到有一個印象,你發現聖靈特別給你一個感觸,可以用一個關鍵字或關鍵句來描述。你就停下來,反覆寫著這個字或這句子,直到你明白為什麼,並願意放下。

寫下我的祈禱

&nbsp

&nbsp 4月7日(週六)墳墓日      經文:路加福音24章33~35節

把所遇見的告訴大家

◆分享,主耶穌復活

邀請,讓我們彼此不再是陌生人,而是像朋友一樣。學生挽留了耶穌,邀請了祂。在飯桌上,耶穌不像客人等著被邀請開飯,反而像主人般,拿起餅感謝祝福、擘開、給予。就在這動作中,學生認出了耶穌,他們明白耶穌的十字架苦難對於他們的意義。也正是此刻,路加用「耶穌忽然不見了」來象徵,他們吃喝了耶穌進入到他們身體。這種體驗是「超過我們的想像」。

與復活的耶穌彼此交談共融之後,學生等不及天亮,趁著黑夜,充滿火熱,他們急忙趕路,走過11公里的路程,期待天亮之前回到那屬於耶穌的團契。雖然尚且腳踏在黑暗中,但他們向著晨曦而去,要回到他們失落逃離的地方。這與故事的開始,他們逃離耶路撒冷,趁著白天,卻是朝向黑夜走去的道路正好相反。

抵達耶路撒冷,他們發現別人也正經歷了他們的經歷,大夥都迫不及待地回到團契來,來分享好消息。大家熱絡的交談著,談著主復活的多樣性,說的不再只有過去耶穌的受難、苦楚、黯淡、十字架,而是充滿著希望的復活,充滿可能性的將來。這一切的苦難,不再是生命中無意義的循環或是宿命的無奈,這一切有著上帝救贖的計畫,如同耶穌所說:「生命難道不是非得經歷這一切,才能進入榮耀嗎?」

耶穌陪伴我們、與我們交談,不是單單叫我們放下愁苦、解決困擾、醫治病痛、享受恩典而已。復活的呼召不是要我們去參加新宗教,而是藉著分享見證,帶領我們進入新生命,成為祭司、成為別人的祝福。

◆主耶穌復活,分享

信徒皆祭司,並非指每一個人都能擔任自己的祭司,靠自己與上帝建立關係;信仰不是私我與上帝的關係。當馬丁路德提出信徒皆祭司時,是為了突破界線,讓信仰成為公眾彼此的關係:「我需要你作我的祭司,我也願意隨時在你的需要上作你的祭司。」信徒皆祭司的信仰態度,並非傲慢的個人主義,而是承認彼此憂戚相關,願意在跟隨耶穌的道路上,彼此扶持引導,奉耶穌的名說話行事。

復活節不是屬於個人的節慶,讓我們在自己的復活經驗中打轉。更重要的意涵,是我們能夠獲得站起來的勇氣,並活出受差遣的使命。復活的耶穌差遣我們進入世界,分享祂的使命,傳揚上帝的愛,為真理作見證。當我們領受這使命,分享關於復活的見證時,我們也將從那些我們被派遣到他們那裡去的人們身上遇見復活的主。

不要忘記,我們若想把自己的靈魂、別人的靈魂帶給上帝,我們就非得十分的接近祂不可。

&nbsp

操練儀式

吟唱聖詩:新《聖詩》153首〈我聽耶穌的聲講明〉

默想經文:路加福音24章33~35節

連結與默想:

我是否在受難週靈修中遇見復活的主?是否正在鼓動我去&amphellip&amphellip?

引導儀式

1.預備一則我遇見耶穌的故事來與一位朋友分享。

2.預備一句影響鼓勵我的經文,寫一張復活節卡片,為朋友祝福。

&nbsp寫下我的祈禱

&nbsp

&nbsp

&nbsp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