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頻道】普世連結拆毀分隔的牆

Image by senivpetro on Freepik.

◉林明珠(PCT普世關係委員會委員、CWM年議會代表)

世界傳道會(CWM)創立於1977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也是會員教會之一。19世紀中期之後,CWM差派英國和蘇格蘭的宣教師來到台灣,宣揚分享上帝的愛。初代宣教師積極傳揚福音,在台灣建立了許多教會,也培育本土宣教必須的傳道人和師資。

如今,CWM的宣教已不再是以從英國差派宣教師為中心前往世界各地。作為一個現代普世宣教機構,CWM連結全球32個會員教會,透過共同研議和推動重要的宣教計畫方案與活動,成為各個成員教會相互團結與合作的宣教夥伴。

CWM每年召聚分布在全球六個區域的32個會員教會,召開「年議會」(Annual Members’ Meeting ,簡稱AMM)。2023年6月10至12日,AMM選擇於台灣召開。PCT總會動員了超過30位同工來參與這項事工,除了規劃生動豐富的歡迎會和惜別晚會,最重要的是,帶領與會者分四組前往客家、原住民部落、都市原住民、平地教會參與主日禮拜,會後進行交流活動,並且透過導覽,讓普世貴賓進一步認識當地的環境與文化。雖只有短暫數小時的接觸,外賓們都展現興致與熱忱,把握難得的普世團契與交誼,與教會信徒互動彼此認識。

CWM重視普世教會之間的夥伴關係,以及信仰的分享與連結。PCT作為普世教會的成員,積極參與普世組織的會議和事工,必能為台灣的教會帶來更為活躍的宣教力量。

今年,CWM的AMM除了32個會員教會各有一位代表與會之外,還有該CWM的13位董事、全球三個基金會的代表,以及CWM新加坡總部總幹事帶領的事工執行團隊,共約50多位與會。PCT由助理總幹事Sudu Tada(舒度‧大達)牧師帶領總會事務所一個跨部門將近30人的工作團隊,加上彰化基督教醫院海外宣教培訓中心主任和三位員工,給予食衣住行全方位和溫馨體貼的照料,會議進行順利任務圓滿結束。來自異國的參會者,多半是第一次體驗台灣文化,也是初次經驗台灣教會的主日禮拜和團契交誼。筆者在參與整個會議的過程中,感受到與會者對台灣教會的熱忱款待和活潑的信仰生活,有許多讚美和感謝。對此,為台灣教會的存在和見證而感謝上帝。

(相片提供/總會普世)

>>從普世會議學習的事<<

第一,關於當前普世教會重要的使命之思索。CWM以「拆毀分隔的牆」為主題並聆聽台灣本土神學家黃伯和牧師的專講,幫助與會者省思什麼是今日的教會所面對、使世界彼此區隔的那道牆?他提醒,現代世界使人區隔的圍牆有許多,諸如宗教與文化的歧視、種族和性別的偏見、政治的意識型態排斥及地域衝突的區隔等。雖使人區隔的牆各有不同的形式,普世教會卻有責任去拆毀,並完成使人和好、合一、和諧與和平的使命。

第二,關於形成共識發表支持台灣的宣言之事。此次會議中,CWM總幹事琴周燮(Jooseop Keum)牧師在事工報告時,直言此次會議選擇來台灣舉行之考量。他的睿智見解,以非常誠懇和謙虛態度敘述台灣面對的困境,期望會員教會認同和支持台灣。雖然與會者基於各自國家立場等因素發出反對意見,但他提議與會者體現這個普世大家庭之中的夥伴關係,凝聚共識以行動支持PCT和台灣。雖然會議中有諸多議題和事項待進行,琴周燮仍很有耐心地聆聽代表們的發言和提出的問題,並從CWM的宣教精神和異象來回應PCT需要夥伴教會的支持與團結。

最後,會議接納英國聯合歸正教會(URC)代表提議草擬宣言,琴周燮建議由其事工幹事和PCT代表共同商討撰寫草稿。草稿也於最後階段的會議中閱讀,尋求最大共識。最後尊重少數反對的意見再次修改才定案。所發表的內容,對台灣表明「不被遺忘,不再孤單」。作為PCT的代表,筆者當場起立向全體與會者致敬感謝。會議結束後,也有許多的夥伴向筆者致意。多年來參與普世會議,這是最令人感動和最獲得激勵的一次。

第三,關於CWM的會議及整個組織的事工計畫之運作和成果檢討。CWM和各地區會員教會共同召開的宣教會議,主要在於會員教會的宣教特色分享、區域夥伴教會宣教問題研討,以及跨區域和全球性宣教計畫方案的實施情形之分享。CWM宣教計畫方案的執行與督導由總幹事領導的執行團隊負責;而CWM營運和管理的年度評析是否符合組織的宣教精神與異象,則是由會員教會派代表召開AMM審議。對於會議議案的討論過程,全球的教會代表們都很重視CWM宣教精神和方向的實踐,譬如培育青年參與宣教、扶持邊緣社群的經濟發展能力等,皆是普世教會的共識,並且鼓勵會員教會彼此成為宣教夥伴相互支持。

>>省思PCT對普世教會和社會的影響<<

筆者自2022年起受PCT差派成為CWM的AMM及其東亞區會(CWMEAR Mission Forum)之代表,深刻感受PCT多年來在普世事工的辛勤參與,以及本地教會致力各項宣教事工上不遺餘力,使PCT代表台灣和台灣教會的能見度和積極度有所增進,因而世界可以走進來,而台灣也能走出去。

值得更深入檢討的是,現在PCT簽約的普世宣教夥伴教會有哪些?過去一年有什麼具體宣教事工合作和相互支持?普世宣教僅是少數的宣教師或教會同工的專職工作?或普世組織舉行的活動只是偶爾增添一些對其他文化的經驗?普世教會之間的交流互訪及其夥伴關係的建立,應有怎樣的基礎和共識嗎?無疑地,我們的教會應當持續、積極與鄰近區域、甚至加入其他的普世社群,共同關注當前急迫的普世議題,這將使得全球教會有機會認識和支持台灣。

在台灣發展民主的過程中,PCT均積極參與社會運動,促進台灣成為和平與公義的國家。過程中,不論是關顧勞工權益、關懷弱勢族群之生活、性別平權或疼惜兒少等行動,皆受到普世教會組織的肯定與認同,也因此得以建立與諸多教會的夥伴和友好關係,這些關係的建立,將能持續拆毀那道區隔基督徒與非基督徒之間的牆,教會之間彼此合作和支持的夥伴關係,將能使社會和教會一起分享基督的愛,因而有能力建立一個生命豐盛繁榮的社群。建議PCT今年的宣教會議就來效法CWM,以「拆毀分隔的牆」作為首要宣教教育的課題吧!

廣告/台灣府城教會報-手抄活動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