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助人,不全在於學識

(相片提供/Pixabay)

◎賴允亮

探究學識越多的,不一定能幫助病人更舒服。這樣的體會,要從門診中一位病人說起。

在門診中,病人虛弱地坐在輪椅上,露出痛苦的表情,似乎連坐著都是相當難受的事。病人的女兒則坐在診療椅上,激動且滔滔不絕地論述她找到的相關資料,不論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基因治療……都問得很徹底,不斷地想在媽媽已經癌細胞多處器官轉移的病況中,再開闢出一條活路。

「醫師,我看了CART細胞療法……」「醫師,剛剛疼痛科醫師建議我們可以做神經阻斷,但我查了資料說……」「醫師,我媽每天都很痛,只想要打骨頭針止痛,但是我覺得……」家屬不間斷地講著話,我望向坐在輪椅上的病人,只是痛苦皺眉,連一絲說話的力氣也沒有。

「媽媽一定很不舒服,快帶她早點回去休息,醫院人太多了。」同時我也注意到她拿著疼痛科剛開立的處方注射藥,我問:「剛才疼痛科醫師有開藥給媽媽,馬上要打針吧!」「對,因為媽媽今天很痛!」「快去打!不要讓媽媽那麼痛還坐在這邊那麼久,都已經領藥了就快點讓她舒服一點。」

這位家屬的確非常用心,不斷想在醫學知識的探索中,找尋幫助家人的方式,但忽略了給予近在眼前的幫助,也忽略了傾聽病人的聲音。

學識能幫助我們,但學識並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有一個同苦、同理的態度。我常在醫學院低年級的課堂上,鼓勵迫不及待想進入醫療專業的學生:「ASK(Attitude、Skill、Knowledge),即以態度為首,次之才是技巧與學識。」

反思在信仰上,若非存著對生命意義與盼望的需要而追尋,則「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什麼,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哥林多前書8章2節)。 (作者為馬偕紀念醫院主治醫師)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