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員/漁民服務中心喬遷 進駐多功能船員會館

(攝影/林婉婷)

【林婉婷高雄報導】成立有38年歷史的平安基金會所屬海員/漁民服務中心,於今年5月9日上午舉辦喬遷感恩禮拜,正式進駐新落成的多功能船員會館。禮拜當天,總會副議長潘恩盛牧師、平安基金會董事長吳志仁牧師、副執行長林耀明長老、海員/漁民服務中心創辦人趙振貳牧師、現任主任陳武璋牧師、理事長吳典林牧師、主委翁秀琴長老、委員牧師們、平安社福機構主任們、高雄中會議長王子豪牧師、壽山中會議長薛宇勝牧師,以及行政院農業部漁業署、高雄市政府海洋局、漁業公會、豐群水產、高雄市印尼之友協會等代表參與。

(攝影/林婉婷)

吳典林以馬太福音9章35至36節、「憐憫帶出關懷行動」為題講道。他說明,耶穌在世間傳道有兩個特質,第一是熱情、第二是憐憫;而憐憫就是與人共同受苦,將心比心、設身處地。他以「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特別點出,「憐憫」不是「可憐」,可憐只是同情,憐憫卻是同情並且「有所行動」。

吳典林談到,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這近160年在宣教過程,以上帝的愛與眼光,看見台灣人的需要與處境,因此有關懷勞工、漁民、婦女、原住民、身心障礙者等社會弱勢群體的平安社福機構。他盼望喬遷後、中心肩負更大的責任,教會與政府攜手服務海員/漁民如自己的兄弟;不論時代如何變遷,中心創立的「憐憫」初衷不可以改變。

(攝影/林婉婷)

在信息後,翁秀琴娓娓道來海員/漁民服務中心的創立與發展脈絡。當年趙振貳以政治犯身分被關押,過程接觸到漁民、得知他們生活的困境與艱辛,出獄後在旗津牧會,並與時任國大代表洪奇昌夫婦合作設立漁民中心,並聘請張進財牧師擔任第一任主任。後來中心業務擴展,辦公室搬遷至位於前鎮的公部門大樓,直到2019年重返旗津、設立服務站。

早期中心關注、協助救援台灣船隻遭扣押、船員失蹤等案件,期間接觸多個國際組織與傳道人,建立普世關係;其中,翁秀琴的母親翁林玉雪也長期關心中心需要,包含連結德國教會長期奉獻、也捐獻一棟房產給中心使用。隨著台灣漁業從業人員組成改變,中心服務對象從台灣籍、中國籍漁民,逐漸轉向外籍漁工。

(攝影/林婉婷)

吳志仁代表平安基金會致詞時介紹基金會服務,旨在實踐聖經中「讓別人因我們得福」的教導。而漁業署漁業人力組組長薛博元代表公部門致詞時,感謝長老教會致力於海員/漁民服務,也感謝漁工對台灣漁業的貢獻、眾漁業公會對多功能船員會館建設直至落成過程的支持。

多功能船員會館功能更完整。(攝影/林婉婷)
多功能船員會館不僅是便利岸上生活和休閒,也滿足不同信仰者的需要。(攝影/林婉婷)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