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隱若現的榮耀】隱藏的榮耀君王──比喻的奧祕

文◎吉羅德‧比爾克斯(Gerald M. Bilkes)
譯◎陳曦

門徒上前問耶穌:「祢對他們講話,為什麼用比喻呢?」
祂回答:「天國的奧祕,只給你們知道,卻不給他們知道。」
——馬太福音13章10~11節,新譯本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人類歷史上多次發生的某個情境:一位國王出兵征服了鄰國,流放了原來的國王。但是原來的國王派出自己的代表,在他的百姓中傳播訊息,說他正計畫奪回自己的國家。傳遞這些訊息時通常會使用暗語,因此即使占領國家的國王截獲了某些訊息,也未必能明白復國計畫如何部署。這些訊息是故意「加密」的,或說是遮掩的,然而那些需要接收訊息的人可以「解密」或明白這些暗語的意思。

現在再想像一下,這位國王親自到來,他隱瞞了自己的身分,在他的百姓中間游走,宣告他將要重新奪回自己的王國,以及這復國的計畫將會怎樣實現。當這位隱藏自己真實身分的國王親口講述即將到來的國度時,你可以想像這會在百姓心中激起怎樣的熱情與忠誠嗎?

在基督開展的服事裡,比喻正是起了「加密」的作用。以前曾有先知到來,教導人們明白很多關於將要到來的君王及其國度的事情。現在,基督自己登上了歷史舞台。所以聖經裡這些為人熟知、引人入勝的故事,實際上是君王本人以暗語講述天國的信息。究其實,福音書敘述的就是耶穌這位君王隱藏了自己的身分,以血肉之軀來到地上,宣告和講解祂那獨一無二的天國信息。

當時,很多人並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有些人被自己或多或少理解的信息嚇得退避三舍,另有一些人則驚奇地發現,自己被那些比喻傳遞的信息和講比喻之人吸引。這些比喻在他們心裡孕育一絲奇妙的盼望,也暴露他們的心在遠離耶穌這位君王時是多麼空虛,他們又是以多麼剛硬和不信的心態看待祂。最重要的是,這些比喻讓他們離開自我中心的狀態,俯伏在這位君王腳前,因為他們一直渴望被祂統領。那些比喻用暗語講述天國的信息時,上帝的國度就以榮耀且奧祕的方式進到他們心裡。藉著那些比喻,基督擴張了祂的國度,得著許多人心。

天國信息的代碼

我們可以這樣為耶穌的比喻下定義:為了隱藏和啟示有關天國的屬靈真理,祂用日常生活中各種情境和故事打的各種比方。是的,耶穌使用各樣受造之物及人們的日常生活,作為天國信息的代碼。

請想一想,耶穌在各種比喻中使用的情境是多麼豐富。有農牧業方面的情境,出去撒種的人,以及檢查無花果樹是否結果子的農夫。有禾場、有葡萄樹和葡萄園、牧羊人和他的羊,還有在房子裡找錢的女人。也有婚禮的情境,等著服侍新娘的伴娘,以及一場婚筵,受邀的客人穿著禮服前來。其他還有一處莊園,裡面住著一位父親和他的兩個兒子,還有雇工;有兩個人在不同的地方蓋房子,一個蓋在磐石上,一個蓋在沙土上。甚至有旅行的情境,有個旅人從一處去到另一處時,受到劫匪攻擊。這些情境都是那麼平凡而常見!再想一想基督使用的普通素材──珍珠、麵酵、油、硬幣,還有羊……祂提到了多少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啊!

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祂創造了一切有形或無形的東西。在祂的人性裡面,祂細細端詳自己用雙手創造的永恆的榮耀。事實上,在這些比喻裡,基督十分克制地披露了自己創造大工的榮耀。當那些比喻成為天國信息的代碼,祂所創造的事物正以最出色的方式傳遞祂天國的榮耀。

逐步揭露要義

基督通過暗語傳遞了什麼信息?這些比喻難道漫無目的,教導一些互不相關的人類經驗和道德準則?不!與此相反,耶穌用比喻教導人是特意為之,為要將上帝的國度啟示出來。因此,許多比喻都是這樣開始的,「天國(又)好像……」(如馬太福音13章24、33、44、45、47節,新譯本)此外,有門徒問基督:「祢對他們講話,為什麼用比喻呢?」祂的回答是:「天國的奧祕,只給你們知道,卻不給他們知道。」(馬太福音13章11節)

「天國」是什麼意思呢?這個國度可以定義為:因著上帝的百姓對上帝的兒子、也就是對這個國度之君王的信心,上帝在他們的心中施行恩典的治理。這個國度是肉眼看不見的,但它在世界各地的人心裡動工,並且其規模將在基督再來時達到巔峰。

基督沒有將這些要義一次性全部公諸於世。當我們按順序研讀這些比喻,並盡可能準確地重組順序時,就看到了一個模式。首先,基督花了大量篇幅講述天國的降臨,使用的比喻包括撒種之人撒種、被綁起來的壯漢、在地裡暗暗生長的種子。這類比喻大多由馬太福音的作者記錄下來。接下來,基督更深入地談到天國的恩典,包括好撒瑪利亞人、盛大筵席以及浪子等比喻。這類比喻大多由路加福音的作者記錄下來。最後,當基督前往耶路撒冷時,比喻的重點又一次改變了──這一次轉向了基督的再來,這標誌著國度裡將發生巨大的分裂,包括參加婚禮時沒穿禮服之人的比喻(馬太福音22章1~14節)、十個童女的比喻(25章1~13節)、綿羊和山羊的比喻(25章31~46節)。

另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是,福音書中只有兩個比喻關注的是基督的自我揭露,記載在約翰福音裡:羊圈的比喻(10章1~18節),以及葡萄樹和枝子的比喻(15章1~17節)。當然,所有這些主題都與天國相關,旨在讓我們的心思意念都降服於天國恩典的治理之下。

比喻的主旋律

然而,這些比喻不只是用暗語來講述天國的事情。歸根結柢,基督才是比喻的主旋律。比喻的榮耀,源於祂作為天國君王的榮耀:祂是來播撒上帝之道種子的那一位(馬太福音13章37節);祂是藏在地裡的寶貝,是極貴重的珍珠(13章44、46節);祂是那位新郎,很快將要來迎娶祂的教會(25章1節);祂是在無花果樹四周掘土的那一位(路加福音13章8節);祂是差遣祂的使者慷慨邀請眾人參加上帝筵席的那一位(14章23節);祂是那位出去尋找迷失之羊的牧人(路加福音15章5節)。

在浪子的比喻裡,浪子還相離甚遠,他的父親就已經在那裡苦苦守望(路加福音15章20節),這位父親若不是透過基督彰顯出來的上帝,還會是誰呢?所有談及恩典的比喻都圍繞著基督,因為是祂付上了高昂的代價,將恩典施予眾人。當你憑著信心從「後視鏡」裡觀察所有比喻時,你會看到天國君王的肖像就像浮水印一樣貫穿始終。對於信主之人,這些比喻蘊涵了極為豐富的啟迪,讓我們明白救贖主的性情及祂的工作。

探照我們的心

當門徒問耶穌為什麼要用比喻教導眾人時,祂引用以賽亞書6章9~10節說:「『你們聽是聽見了,總是不明白;看是看見了,總是不領悟。』因為這人民的心思遲鈍,用不靈的耳朵去聽,又閉上了眼睛;免得自己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好他們。」(馬太福音13章14~15節)基督用比喻講話,通常是在人們(特別是那些領袖)拒絕祂和祂的教導時。這些比喻啟示天國的真理給相信的人,卻向不信之人隱藏。這是怎樣做到的呢?比喻能辨識我們的心。比喻裡基督的榮耀彷彿X光,撕下蒙在我們心上的假面具,將其中的罪惡暴露出來。

舉個例子,在撒種之人的比喻裡,基督講到泥土不多的石地時,祂揭露的是聽道之人十分常見的剛硬之心。而當我們認為自己的生活井然有序,並且年深日久積累了許多資產,想一想,愚蠢富人的比喻怎樣暴露我們貪婪自私的心。再想一想,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是怎樣控訴我們打著敬虔的旗號,內心卻冷漠無情,對那些需要憐憫的人毫無憐憫。在這些情況或其他情況下,基督都指出我們的心需要改變。

基督的比喻將祂的法則銘刻在我們心上。保羅在哥林多後書3章3節寫下這樣的話語:「顯明你們……不是用墨,而是用永活神的靈寫的;不是寫在石版上,而是寫在心版上。」這些比喻常常挑戰我們,要求我們做出回應,也指引、鼓勵或警告著我們。想想那個朋友半夜三更來訪的比喻,是以這句話作為結尾:「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路加福音11章9節)再想想那個毫無憐憫之心的僕人的比喻,在結尾處基督這樣告誡我們:「如果你們各人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我的天父也必這樣待你們。」(馬太福音18章35節)

基督的比喻也在信徒生命中產生榮耀的改變。我們的心要成為基督和祂十字架榮耀的居所──正如瓦器裡的榮耀(哥林多後書4章7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榮耀被遮掩了,但與此同時,仍反映基督的美麗和祂君王尊貴的榮耀。

反思

1.如果一定要你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比喻,你會選哪一個?為什麼?

2.請為天國下個定義。為什麼耶穌要用暗語或是隱蔽的方式來講述天國?祂是怎樣講述的?我們有沒有像基督那樣習慣於談論天國的事?

3.許多人認為比喻就是在講道時打比方,好簡化一些屬靈要點,讓講道內容清楚易懂。根據馬太福音13章10~13節,這樣的理解準確嗎?

4.博學的不信之人可能永遠無法明白的比喻,心思簡單的信徒卻能夠明白。你同意這個說法嗎?這與兩個蓋房子的人的比喻(馬太福音7章24~27節)有什麼關聯?

5.拿單為了要鑒察大衛的心,講了一個比喻給他聽(撒母耳記下12章1~6節)。請舉例說明,基督講的某一個比喻怎樣起到了探照燈的作用。


* 本文取自《若隱若現的榮耀》(Glory Veiled and Unveiled),由仰望基督教資源書坊授權刊登。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