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光福音教會關心難民 邀請中國維權人士分享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6月20日「世界難民日」晚上,真光福音教會舉辦一場特別的祈禱活動,邀請中國維權人士肖育輝分享他逃亡的故事和在台灣的生活經歷。

肖育輝描述他因在中國被懷疑顛覆國家而決定逃離的經過。在冬天的夜晚,他從廈門冒雨划SUP(立式划槳) 划了四小時,在晚上11點多到達金門。上岸後,他撥打110報警,卻接通廈門的110,因而處境更加艱難。在台灣羈押期間,肖育輝寫信向一位在台灣關注中國維權運動的朋友求助。服刑完畢後,以收容替代處分,他住進台北市的替代收容所,活動範圍受限,感覺自己依然像個囚犯。由於台灣沒有《難民法》,他不能合法工作、沒有健保,身上穿的POLO衫是以40元在二手市場買的,上吐下瀉生病時為了節省開銷也無法就醫。即便如此,因為得到國際人權組織的支持,他在台灣能夠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已經是幸運的。那些沒有國際人權組織支持的難民,生活更是非常艱難。不過,他依然擔心這樣的支持能否持續下去。

肖育輝強調,台灣作為一個民主國家,應該有完善的《難民法》。台灣的《難民法》在2016年一讀通過後便停滯不前,與台灣的民主法治形象不符。他期盼台灣政府重視並推進《難民法》通過,以便更好地保護像他一樣尋求庇護的人。

在台灣期間,肖育輝積極參與各種維權活動,包括聲援圖博、維吾爾、香港和中國維權行動,並參與最近的青鳥行動和2023年的同志遊行。他說他感受到台灣人民對國家制度的熱情參與,也看到了民主的力量。

(攝影/邱國榮)

肖育輝來台後在真光福音教會受洗,他說在中國參與維權活動時,便受到許多投入維權運動的基督徒律師啟發,讓他反思自己是否可以做更多事情。到真光福音教會後,在牧師鼓勵下受洗,「這裡成為我最大的庇護所。」

肖育輝感謝在台期間給予他幫助的所有人,但無法合法工作對個人尊嚴是一大打擊,期望台灣能提供更好的庇護環境。由於台灣沒有《難民法》,他申請美國、加拿大和歐洲國家的庇護,希望獲得更穩定的生活,但這些國家回應說,台灣也是民主法治國家,他為何需要向他國申請庇護?支援他的國際人權組織也感到困惑,認為台灣在世界經濟與政治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為何需要依賴歐美人權機構支持來台灣尋求庇護的人?他們對台灣沒有提供難民庇護的環境表示疑惑。

真光福音教會主任牧師張懋禛指出,過去教會曾有機會關心一位來自烏干達的性別難民。因為母國法律仇視同志,其同性伴侶遭私刑打死,她於2015年以觀光名義來台並尋求庇護。雖然台灣被視為性別友善國家,但因沒有《難民法》,她在台灣無法合法工作和就醫,經人權團體奔走才得以不被遣返,但來台多年始終無法取得身分證,被迫成了在台灣漂流的無國籍人士。

張懋禎強調,教會不僅要關心一般難民,也要關注性別難民。上帝讓真光福恩教會接待這些處境艱難的難民朋友,但在台灣法律通過之前,教會會通過信仰來幫助他們。耶穌誕生時,巴勒斯坦的統治者希律王因聽說猶太王誕生,擔心會引發猶太人的革命,於是下令殺死所有兩歲以下的嬰孩。在天使的指引下,耶穌的父母帶著祂逃亡,也成為難民。這就是教會幫助難民的原因。

在歷史上,教會一直關心並服務難民。張懋禛指出,宗教改革之前,歐洲許多地方都有難民。宗教改革家加爾文因推動宗教改革,遭到當時大公教會迫害,移居日內瓦並取得公民身分。當時日內瓦過半數的市民是難民,當地教會服事他們,而這一傳統延續至今。張懋禛強調,改革宗教會因為支持難民,得以在南歐、中歐、西歐、北歐及美洲大陸傳播信仰,這樣的歷史背景讓教會在現代社會中仍然視關心難民為重要使命之一。

廣告/台灣府城教會報-手抄活動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