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之旅】站在峻谷,思想活水源頭

桃園走走|三坑自然生態公園、石門水庫、角板山

南苑生態公園。

文圖◎伊文

往昔的渡船頭

走進位於桃園龍潭大漢溪畔的三坑自然生態公園,隨即被青山綠水吸引。這裡的二段潭曾是三坑早期的渡船頭,為重要的茶產轉運站,如今融合自然景觀設計成生態公園,遍植花草樹木。

生態池周邊鋪有卵石,可坐在池畔享受清風拂面,也引出小溪流供人戲水。我們沿著生態池行走,過木拱橋,在涼亭歇息,欣賞櫻花為充滿綠意的周遭增添美麗的嫩粉色,聆聽池邊的翠鳥引吭高歌,拔高的聲音引我與牠競唱,一番嬉鬧竟饒富趣味。

由三坑自然生態公園展示的老照片可知,當年這裡作為客家茶港的風光。窺見歷史軌跡,思想先人在此如何汲汲營營求生存,這片占地3.8公頃的天地頓時充滿了喧囂。

三坑自然生態公園。

仰之彌高的水庫

來到同樣依傍大漢溪而生的石門水庫,走上石門大橋,望向溢洪道,一種我不熟悉的感覺慢慢湧現。逾百公尺的高度喚醒潛伏我身卻從不自知的恐懼,讓我意會到原來自己不喜歡高高在上。

石門水庫。
遠眺石門水庫的溢洪道。

走著、走著,聽到孩童叫喚為他們拍照的母親說:「媽媽,妳看觀世音菩薩!」我順著他們手指的高處望去,發現是一尊高高矗立的蔣中正銅像,孩童不認識他,誤將他看為偶像了。

1955年,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徐世大任總工程師監造石門水庫,美國水壩工程師約翰‧L‧薩凡奇(John Lucian Savage)並受邀來台協助測量選址。此水庫攔截大漢溪溪水,壩體採土石堤岸,自1956年動土,歷時八年才完工。

石門水庫大壩碼頭。

若想盡覽石門水庫的山明水秀,可前往漢江亭居高臨下眺望。但若像我一樣懼於站在高處,可以至大壩碼頭乘坐遊艇欣賞水色山光。

石門水庫後池。

我們下行走進南苑生態公園,青山環繞中,櫻花繽紛盛開甚是美麗。順著溢洪道下方的道路再往北苑的石門大草原走,我對高度的恐懼終於得以舒緩。沿著後池散步時,溢洪道看起來竟親和許多。原來對我而言與其高處不勝寒,不如和土地打成一片,由衷感謝上帝為了保護我而讓我認識自己的局限。

角板山的鱒魚

為了吃鱒魚,我們接著到桃園復興的角板山。香煎與蒸煮都來上一道,其他山珍海味當然也少不了。

飽足後,我們繼續往角板山公園前進,沿途只見梅花與櫻花爭奇鬥豔,好不熱鬧。周圍山巒溪谷環繞,泰雅爾族圖騰隨處可見。公園旁有步道可往下走到溪口吊橋,是飯後散步的好選擇。回程時沿街購買山產預備過年,可說是滿載而歸。

供瞻仰的老教堂

既然來到角板山,當然要瞻仰一下基國派老教堂的風采。1947年,孫雅各(James Ira Dickson)與孫理蓮(Lillian R. Dickson)牧師夫婦到此向泰雅爾族人宣教。多年後,讀法阿(Tuba)部落為了聚會,以「通往天國之鑰匙」的概念興建如今所見之教堂。後因空間不足,族人另建新堂,老教堂也遭變賣,不再使用。後因當時的桃園縣文化局認為老教堂具文化保存價值,經地主同意後重修,成為當地的文化中心。因切割石材砌成的外型極具特色,還曾獲選桃園市歷史建築十景。

曾經的教堂遭變賣令人惋惜,所幸此地福音的火未熄,比鄰的三民長老教會持續傳講真道。

基國派老教堂。

返家路上,孩童呼喚母親觀看偶像的畫面久久揮之不去。水庫不是水源,偉人亦不是救世主,畢竟水庫無水則乾涸,偉人也只是有罪有誤的凡人。上帝明明吩咐我們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矗立的銅像或許是為了記念,卻讓下一代誤認為偶像了。更甚者,人人心裡不也有諸多偶像,誠如先賢加爾文所說:「人心是製造偶像的工廠。」基

督徒怎能不謹慎警醒呢?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