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輝容顏」紀錄片放映會 台灣信仰與歷史的見證

(攝影/洪泰陽)

【洪泰陽台中報導】由光鹽傳播協會與台文新眼光讀經班共同主辦的「彰輝容顏~黃彰輝紀錄片:Is Time Still On Our Side?」放映會暨講座,於6月28日上午假台中中會柳原教會舉行,吸引了中部各教會關心台語文與台灣教會歷史的兄姊參與。

在台中中會仁化教會長老曾志華帶領會眾吟詩後,放映會活動主持人、復興教會牧師林碧堂隨即播放紀錄片。在長度為55分鐘、以台語發音的紀錄片中,描繪了黃彰輝牧師的一生以及其所追求的信仰。

紀錄片製作人林蓉蓉師母表示,這部紀錄片製作於10多年前,起因於當時許多台灣人對黃彰輝的認識不足;其二,就是她曾於九二一震災重建復原的支持下學習到紀錄片的製作等專業知識。林蓉蓉強調,雖然這部紀錄片無法與專業影片相比,但對黃彰輝一生為台灣的付出做了初步介紹,接下來要放映的場次將規劃在彰化員林地區。

(攝影/洪泰陽)

影片中伴隨著黃彰輝的友人與同工的口述,描繪出黃彰輝一生如何在時代的變遷中關注著台灣這塊土地與人民。黃彰輝擁有來自四種語言的名字,曾使用過三個國家、三種不同名字的護照。黃彰輝曾感嘆說過:「名字那麼多,且領過那麼多國所發給的護照,不是彰顯台灣人榮光的歷史,是指著故鄉經歷了數世代受壓迫的悲哀。」

在1972年3月時,黃彰輝和黃武東牧師、宋泉盛牧師、林宗義博士等人以共同發起人名義,邀請歐美各地代表,於美國發起「台灣人民自決運動」(Formosans for Self-Determination),試圖喚起台灣人的自覺意識,也聲援長老教會在台灣所發表的三個信仰聲明。此舉雖獲得海外台灣人組織的支持,卻也因此成為國民黨政府的「黑名單」。

在映後座談上,林碧堂簡介黃彰輝「處境化」神學概念。他主張本土教會應該先將西方教會及其神學「去處境化」(de-contextualization),然後按著自己本土文化的處境中將信仰和神學「再處境化」(re-contextualization)。黃彰輝強調:「福音必須實況化於文化中,然而它也必須將文化處境『福音化』。」

民族路教會牧師李宇平在分享時表示,黃彰輝留給長老教會最好的資產是與普世教會的連結。在普世中黃彰輝發展出處境化的本土神學,也從普世的觀念與支援中讓台南神學院在1948年重新復校。此外,從黃彰輝身上學習到,現今教會應該思考上帝要基督徒們做何事。

而戴正德教授表示,他曾聽黃彰輝說過,二戰後許多地區都獨立成為國家了,為何台灣還不是?戴正德強調,黃彰輝是一位政治哲學家,透過信仰發起了台灣人民自覺運動,也讓教會一直堅持守護自由與民主。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