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文化與歷史脈絡 看轉型正義中的妥協與和解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真促會)11月22日晚間舉辦「轉型正義中的妥協與和解」座談,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葉浩於座談中,以基督教信仰觀點指出,南非與德國能做出世人有目共睹的轉型正義,是因為他們有相信上帝終極審判的社會背景,可是台灣沒有,因此必須要有民主防衛機制的司法力量介入,明確確認是非對錯,力道上也應比南非強烈,才不會令有心人反操作,使轉型正義難以成事,同時摧毀民主。

真促會耕耘轉型正義議題長達10年,時常碰到的疑問有「台灣的加害者體系到底長什麼樣子?」「白色恐怖裡面的共產黨員我們該如何看待?」「哪些國家有轉型正義經驗,台灣可以參考嗎?」「轉型正義真的能帶來和解嗎?」真促會表示,轉型正義工程很多時候並沒有正確答案,轉型正義過程中遇到艱困的問題,需要更多的智慧與討論,社會共同尋找出最適合台灣的轉型正義道路,進而共同思考和解與轉型正義的理念該如何扎根。

本身是聖公會信徒的葉浩,他的學思論述總是不脫基督教歷史文化貫穿其中。他表示,轉型正義不只是和解而已,基督教相信上帝可以作為終極正義的保證,但在沒有基督教思想背景的國家,若複製南非的轉型正義方式,以為加害者將遭受良心譴責是不夠的,必須引導司法介入,要求加害者認錯,防止錯誤有機會再次發生,否則會是和稀泥。他說,有些原則必須明確訂立下來,例如德國人民不能宣稱納粹沒屠殺的事實,這就是一種原則。

(攝影/邱國榮)

葉浩指出,台灣也必須透過強制性力量訂立原則,例如不能宣稱代表中國共產黨,不能寬容言行舉止到危害民主程度,否則會摧毀既有民主體制。他表示,台灣的轉型正義必須是民主防衛機制的一環,也提及基督教文化深厚的德國,訂立除垢法此種力道強烈的司法介入,而南非的轉型正義則是化解各種不同價值的衝突,是選擇平衡的妥協,使許多不同價值相互讓步。不過,他認為,南非並不是台灣可以學習的模式。

葉浩進一步說明,轉型正義的落實有「後衝突」「民主化過程中進行」與「解殖民」,但這三個時間點對台灣來說,都已經過時了,而且南非的加害者與被害者都有高於個人層次的宗教信仰,台灣卻沒這種傳統,學習南非模式無疑是緣木求魚。他說,台灣每個族群都活在不同的政治時間,產出「時差政治」,例如中華民國就是虛擬的政治時間,因此台灣的轉型正義必須要走出時差政治,「我的想法是,在特定時間點,共同商討走出來的時間差,所以我支持的是制憲。」

不論誰過去怎麼活,能夠共同參與的就是這個時間點,葉浩說,這對台灣如何施行轉型正義來說非常重要,所有人坐下來談,重新制定出讓台灣重新開機的基礎。雖然有人會說,中華民國憲法早就修了又修,但葉浩指出,與其修憲、重新詮釋歷史,不如大家共同制憲,創造沒有時差政治的共同時間。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