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

文化藝術

台語羅馬字白話字聖經

&nbsp◎賴善哲 最近t?《台灣教會公報》看tio?h提起&ecirc巴克禮宣教師翻譯&ecirc舊約聖經s? 1933年出版,m? -k&uacute g&oacutea 收藏&ecirc巴克禮宣教師翻譯&ecirc舊約L&ocirc-m&aacute-j?聖經s?聖書公會活版印,t?上海1930年出版&ecirc。目前l&aacuten所使用&ecirc L&ocirc-m&aacute-j?新舊約聖經s? 1951 年由香港出版&ecirc,即HONGKONG BIBLE HOUSE Printed in HONGKONG 1951。 按巴克禮宣教師翻譯&ecirc舊約初版L&ocirc-m&aacute-j?聖經,s?應用台灣話kap廈門話(漳州腔、泉州腔)寫出來&ecirc,t?台灣各地宣教&ecirc時,有t&uacute-tio?h ch?-ch? 語音上格格不入&ecirc所在,所以目前使用&ecirc L&ocirc-m&aacute-j?聖經s?修訂過&ecirc,適合現代台灣語文。 新舊約L&ocirc-m&aacute-j?聖經&ecirc新約,內容kap L&ocirc-m&aacute-j? &ecirc經句,kap g&oacutea bo?k-ch&ecircng使用&ecirc 1930年t?上海出版&ecirc L&ocirc-m&aacute-j?新約聖經(單行本)完全相款,chit本L&ocirc-m&aacute-j?新約聖經冊名s?:SIN-IOK,首頁&aacuten-ni寫:L&AacuteN &Ecirc...

【那teh褪色的台灣俗語話】六月半年某,七月鬼仔某

◎ 李南衡   西洋有一句俗語話講:「T? 6月結婚──新郎幸福、新娘快樂。」(Marry in June&mdashGood to the man and happy to the maid.)因為英文6月(June)chit字是ùi羅馬神話中ê Juno轉化來ê,Juno是天王Jupiter ê牽手、是天后,伊是婚姻kah家庭ê保護神,掌管女性、婚姻kah母親ê命運,伊生得súi、溫柔koh慈愛。所以西洋風俗認為6月是上適合結婚ê季節,6月新娘(June bride)會得tio?h幸福kah上濟ê 祝福,是上快樂ê新娘。 但是t?台灣6月那會chiah無人緣、顧人怨,講啥物「六月半年某」(la?k goe?h poà?-nî bó?)咧?咱台灣ê地理位置t?亞熱帶,台灣人一般teh講ê6月是講舊曆,咱人6月(新曆7月)相當熱,平均氣溫攝氏29、30度,若無落一下仔西北雨,實在是會熱死人。 早前新娘嫁出攏是坐轎,轎邊雖然有一個小窗仔,但是新娘t?路裡根本b?使偷掀窗仔簾h??空氣小可流通、抑是偷看外面。嫁仝庄頭猶好,若嫁去外庄,轎一下坐tio?h 3、5點鐘,hip了無死m? chhun無半條命。轎坐久m?會到,新娘才拄喘一下大氣,啥知落轎了是另外一個苦難ê開始。早前台灣ê建築大部分是土角厝,窗仔細細,空氣流通無真好。上可憐ê是新娘衫tio?h穿tiâu-tiâu。M知偌濟新娘入門tio?h直beh無命,果然無錯,免半年就一命嗚呼,6月結婚有影是chh?a tio?h半年某。 舊曆7月(新曆8月),台灣平均氣溫kah 6月差不多,7月新娘ê命運kah...

蒙福的基督化家庭 從設立祭壇開始

&nbsp小家庭 ◎吳慧倩 每天必要的家庭儀式 5年前,我們家開始了每天約20分鐘的家庭禮拜。家庭禮拜從唱兒童詩歌開始,然後由先生或我講一篇聖經故事,接著每個人分享當天最開心與最難過的事,最後再由先生、我或大兒子輪流帶結束禱告。剛開始實施的時候,大兒子很興奮,不只畫了一張圖貼在我的房門上,每天晚上9點一到就催促我們做禮拜。 我是全職媽媽,每天最開心和最難過的事多半都繫在家人身上,尤其最難過的事幾乎都和孩子的表現有關。到後來,大兒子甚至在聽完我的分享之後會說:「我就知道。」原本孩子期待的家庭禮拜,逐漸淪為「批鬥大會」,孩子們的態度也從剛開始的積極參與,慢慢轉變為要我們三催四請。另一方面,才2歲的小兒子根本沒辦法好好坐著,整個家庭禮拜的過程中,常常聽到先生和我吆喝:「坐好!」這個情形令我們非常苦惱,不知不覺中,家庭禮拜變成全家人的壓力。 正值反省這些現象時,古倫神父來台演講,他強調家庭應有每日的固定儀式,這些儀式將能成為孩子品格塑造的根基,也是讓他們心繫家庭的源頭。那時,我意識到每天的家庭禮拜是必要的,但方式必須調整。於是我們採用長老教會總會出版的「親子手冊」當中的家庭禮拜程序:首先唱兒童詩歌,接著唸主禱文,然後照手冊上的「每日一句」讀經,由先生或我輪流講聖經故事,之後每個人從「感謝、讚美、認罪、祈求、代禱」等禱告5要素中任選3項分享,最後禱告。小兒子上大班後,也加入帶領禱告的陣容。剛開始,他禱告兩句話就說「阿們」,幾次要求後,他學會聆聽家人分享的內容,並將之放在禱告中。 這樣的程序一直實行到幾個月前,在覺察到我們鮮少認罪之後,再次調整分享的內容:在禱告5要素中選3項,但其中一項必須是認罪。剛開始,大家為了當天的認罪事項想破頭,到現在,孩子們已能意識到自己任性、對人不友善、說話不禮貌&hellip&hellip生活中很多瑣碎小事都需要認罪;而我們做父母的,也學習在孩子面前坦誠自己軟弱的一面,讓他們了解大人並不完美,並且要認罪的不僅是行為,腦袋裡想的也一樣是犯罪。此外,我們經常在這個時候尋求與孩子的和解,我一直覺得,這是上主給我們親子極大的恩典。 全教會 ◎李信儀 基督是「我們」家之主 你是否常常看到「基督是我家之主」的擺飾高掛在基督徒家中?信主的人確信,「尊主為大」是全家蒙福的開始,在領受基督救恩的那一刻起,神豐盛的應許、上帝的同在就臨到我們的家。 創世記12章7節記載,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我的後裔。」亞伯蘭就在那裡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以信心回應上帝的應許,把這地分別為聖完全歸給神;又到伯特利東邊的山地,支搭帳棚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教會有鑑於「基督是我家之主」並非口號和標語,必須實踐在每個家庭中,正如亞伯蘭築壇獻祭、求告耶和華,宣告這地屬乎神,因此推動家庭祭壇日;築壇獻祭就像今日的家庭禮拜,對每一個基督化家庭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也當如此行、如此宣告,我的全家屬乎神,高舉主的名。 ◆教會推動家庭祭壇日 我所聚會的台南聖教會,2年前開始推動「家庭祭壇日」,鼓勵弟兄姊妹在自己的家中建立祭壇。為什麼要設立家庭祭壇?因為家庭祭壇是蒙神賜福的地方,更是一座抵擋黑暗勢力破壞家庭、引起家人紛爭最堅強的防護罩。透過家庭祭壇,家人連結在主的愛裡,唱詩、敬拜、分享生活點滴、增進感情,更能一起熟讀聖經、強化信仰靈命,藉著全家人同心的禱告,彼此分擔重擔和需要,同時凝聚向心力,建立屬神的價值觀。 台南聖教會多數會友是第一代基督徒,甚至是家裡唯一一個信主的人;當他們領受救恩,固定在教會聚會,常常對全家信主的家庭投以羨慕的眼光。因此,當教會鼓勵會友舉行「家庭祭壇日」時,同時也要這些家庭主動邀請教會之中,是家裡唯一信主的或隻身在外地的單身弟兄姊妹來參加,以共享家庭祭壇的福分。 教會約3個月舉行一次家庭祭壇日,有時也會以特殊節日,如:新年、母親節、父親節、感恩節推動家庭祭壇。每一次家庭祭壇日時,牧師當週主日證道就以家庭祭壇要選讀的經文做信息主軸,並將經文與思考問題刊登在週報上,好方便全家人在家庭祭壇時,再次思考上帝的話語與分享經文中種種感動和省思。這樣的規劃,對第一代信主的家庭非常有幫助,不會因苦於靈命初淺不知如何計畫家庭禮拜,也不需耗時準備靈修材料,更不會變成家人漫無目的的閒聊,導致最後無疾而終。 牧師也鼓勵會友將家庭祭壇所帶出來的各種見證寫成文字,刊載在週報和發布在教會的社群網站上;許多家庭在第一時間,就在臉書貼上家庭祭壇全家人敬拜、讀經的相片和心得,漸漸的成為屬靈風氣,不僅激勵每個家庭渴慕家庭祭壇帶來的更新和轉化,也成為家庭和教會復興的一股力量,更樹立了優質的教會特色。 ◆小家庭祭壇創意做法 教會裡有一個別出心裁的家庭,為了吸引4個孩子熱衷參與家庭祭壇,父母特別精心策劃,以同樂會的方式進行家庭禮拜。家庭祭壇日當天,母親預備有別以往的晚餐模式,改以比薩、可樂等美式餐點,刻意營造家庭祭壇成為令人期待的歡樂時間,巧妙中帶入詩歌、敬拜與讀經。也因為氣氛喜樂、進行方式有趣又有創意,家人掏心掏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不為人知的祕密,父親得知青少年兒女正面臨苦澀的感情問題,及時導入聖經的教導和屬靈價值觀。原本嚴肅難啟齒的話題,藉由這段時間,親子之間親密對話和同心禱告,兒女在平安喜樂中,領受父親屬靈權柄的餵養與祝福,更熱愛全家人同心敬拜的時間。 我自己的家庭,會在感恩節時盛大舉行家庭祭壇,特別邀請其他家庭和小組的弟兄姊妹來參加,以感恩節火雞餐,配搭一家一菜的方式暖場,在家庭禮拜前,就瀰漫濃濃溫馨的基督教節日氣氛。用餐過後,家庭禮拜以讚美和感恩的詩歌揭開序幕,主理者簡短信息分享後,透過敬拜的詩歌,帶領大家數算上帝的恩典和作為;神的同在、聖靈的運行、弟兄姊妹愛的分享與精彩見證,往往激勵我們愛主事奉神的心,鼓舞了慕道的朋友認識信仰;靈裡的喜樂交織著對神感恩的禱告與回應,伴隨著獻上感恩的琴音讚美,大家一起牽手祝福禱告,經歷溫暖的感恩節家庭禮拜。 「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箴言14章26節)家庭當擺在上帝面前,設立家庭的祭壇,求主保守引導家人走在合神心意的生活樣式裡,並效法約書亞所宣告的:「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約書亞記24章15節) 大家族 ◎溫源田 清晨五點半的家族晨禱 「清晨5點半!什麼?太早了吧!」原本持續5年的清晨禱告會,要從6點提早到5點半。這是去年冬天,為了讓孩子們一起背單字多出的半個小時!布農文教基金會的大家長、我的舅舅白光勝牧師,一語驚醒夢中人,這樣我的生活作息又要做調整與改變,更何況不要說開始的時間天色昏暗,搞不好晨禱結束,天都還沒亮咧! 一早醒來,心想,不知道會不會有家族成員來到?帶著懷疑的心來到禱告室時,第一個映入眼簾的就是舅舅的吉普車──數年如一日,每天清晨在辦公室讀經、禱告。接著,我看見禱告室的燈早就亮著,在黑暗中看見燈光,彷彿就看見希望與無限的可能。 一推開門,隨之而來的是一聲:「o-hi-io!」原來阿公早早就在等候,接著阿姨、姨丈、表姊、表姊、表弟等,紛紛精神奕奕的來到禱告會中。我為著弟兄姊妹的順服與準時向神獻上感恩,相信順服必定蒙福。 我們一起進入公禱時間,大家大聲的禱告,除了操練渴慕的態度外,也預防大家清早在屬靈的環境下,安穩的睡在主的懷抱中。接著我們按進度禱讀神的話語,將神的話語不斷的反覆思想、咀嚼,並且將靈修心得寫在筆記本上,然後便是分享當天的心得與領受。 分享的時光是大家最期待與享受的,有的人很喜歡主動分享過去的經驗,是我們禱告會的「分享哥、分享姊」;有的人很怕被點名、總是把頭壓著低低的,是我們禱告會的「低頭族」。不管是分享哥/姊抑或是低頭族,只要被點到,大家一定會分享其中的感受;只要經文的內容有關乎日常生活的,家庭關係、人際關係、教會生活等,大家一定會有很多熱烈回應,不用點名就爭相發言。或者有人發生一些不順遂的事,我們也用神的話語彼此鼓勵、彼此包容、彼此安慰。 最後進入代禱時間,我們為自己、家庭、族人、布農文教基金會的會員、志工、政府團隊、國家領導人、教會、機構、醫療院所、神學院、牧者祈禱。 我們的晨禱有時也應不同的突發需求,以多元的方式與神約會,有時摘禱(摘菜)、有時刷禱(刷游泳池)、有時掃禱(掃地禱告)、有時折禱(折文宣)、有時包禱(包裝農作物),甚至青少年成員開玩笑說:「不知何時可以昏禱(邊昏睡邊禱告)?」不管呈現的方式如何,弟兄姊妹彼此鼓勵、彼此打氣、彼此代禱,為的是讓我們不要停止聚會,為的是讓我們透過每一天晨禱的祭壇,將一天的開始、生命的主權交託給神,求主悅納及掌管。 雖然有每天的家庭祭壇,每天跟主親近,但我們依然會碰到很多的問題,包括親子之間、財務管理、職場、身體健康、人際關係、情感的問題等,但我們不懼怕,因為我們知道且相信,我們所信靠的神比這些問題更大,祂能解決我們的問題,祂要我們更加的依靠祂,好度過每一個難關。我們要像約書亞一樣的宣告:「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要事奉耶和華!」 &nbsp 小家庭 ◎蕭旭青 家庭讀經聊天會 過去,我都只是每逢教會主日崇拜時,看牧師當天講哪一段經節才看一下下聖經而已,即使1998年,我被選上社青團契會長,輔導提醒我要好好讀聖經時,也依然故我。直到2003年,教會要求會友一年將聖經讀一遍時,我順服教會的要求,而且變得好喜歡讀聖經,每年都把聖經讀一遍,將領受到的落實在生活裡;我因為讀聖經,重新信靠主耶穌、敬拜神、改變自己。 自從每日讀經後,聖靈住在我心裡不斷的教導我,特別是教導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我禱告父神,我不只自己勤讀思想實踐神的話語,更要和家人一起親近父神。我懇求父神帶領我在家裡舉行「讀經聊天會」,感謝父神,祂讓我得以邀約父母、妹妹們及妹婿,每週四晚上8時到9時以《新眼光讀經手冊》來讀經,每人輪流讀1節聖經,慢慢地讀,把經節完整的讀3遍,之後請大家回想所讀的經節、再進行討論與分享。 聊天的模式很簡單,輕鬆又沒有壓力,但是當我看到父親手拿聖經一字一句地讀出來,帶給我異常的感動,這是我活44歲以來,第一次看到我的父親在我面前讀聖經、在我面前分享他的看法。 蕭家讀經會自2011年12月實施以來,在2012年2月有了見證。大妹連續4個禮拜四,只要參加完讀經會,當天晚上必定做惡夢,而且都夢到與死亡有關的情境,但她立志學習每日認罪悔改及讀經禱告,4週之後,就不再做惡夢且能安然入睡。另外,她的大兒子語言學習較同年齡孩子遲緩,2010年到醫院掛號求診,但治療孩子語言遲緩的科別竟是如此熱門,以致於掛號1年多都沒能得到通知。今年2月,幼稚園老師再次告訴大妹,孩子的語言遲緩未有改善,一定要去治療,大妹聽了,心中的苦一時湧了上來,騎摩托車回家的路上,邊騎邊哭,不是她不給孩子治療,而是一直掛不上號啊!一回到家,大妹跪下來想禱告,卻說不出任何言語,只是不斷的哭泣,最後向上帝說,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然後整個人躺在床上幾近癱軟。 就此時,電話突地響起:「您好,我們這裡是奇美醫院發展遲緩兒童聯合評估中心,請問孩子的媽媽還需要我們替您服務嗎?」大妹想都沒想當然說需要。掛上電話後,大妹跪了下來,全身發抖,因她經歷上帝的大能。此後,大妹更認真的將認罪悔改、讀經禱告落實於每日生活之中。 蕭家讀經會實施以來,不是沒有困難,常見的困難如下:1.偶有逃避參加,甚至後來就不常參加。2.不願意分享。3.小孩平常很乖,但到了讀經聊天會時總是異常的調皮搗亂,甚至焦躁不安。4.信仰層次不同,常是雞同鴨講。5.遇有天冷等環境,父母會主動要求子女不必回來參加。6.常談知識面,無法深入談心。這些困難都在克服當中,直至今年3月1日,當經驗與知識都談得差不多了,我們開始談談為何有些基督徒不能相信主耶穌已經復活、為何基督徒有深信半信等信仰問題,當我看見親人開始沉靜思想,不再滔滔不絕的談自身知識時,我好高興;我們進入另一個階段,開始思想上帝不再是阿公的上帝、牧師的上帝、某本注釋書裡的上帝,上帝是我的上帝,是我全家人的上帝! &nbsp

在康橋,再思徐志摩的愛與詩

&nbsp文圖◎許隼夫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年11月6日,於中國海上) &nbsp 這次參加英倫之遊,旅行團的成員清一色是台美同鄉,一半以上是曾經一同旅行的夥伴,所以團隊很和睦,大家守望相助,從頭到尾都很愉快。行前領隊通知團員們志願準備車上的餘興節目,也附一張〈再別康橋〉的歌詞,說有人早有準備了,於是在遊覽車上,除了導遊介紹景點之外,每天都有餘興節目。徐志摩是餘興節目的一大主題,因為有好幾位團員剛剛在讀書會中讀完徐志摩的作品,他們好像對徐志摩還非常「夯」,意猶未盡,所以餘興節目從徐志摩的愛情故事談到他的文學,甚至也談到模仿徐志摩的現代愛情悲劇故事。 才氣縱橫悖世俗 我們的旅程也包括訪問劍橋大學,搭乘劍橋學生划的那種小遊艇遊覽那條穿越校園的美麗「康河」和「康橋」(其實,「康橋」只是早期華人對Cambridge的中文翻譯)。劍橋可以說是徐志摩的夢鄉,也是他文學創作的搖籃,他在這裡因沐浴在優美綺麗的自然風景與書香文化中,而開始創作新詩。可能是為了滿足中國與台灣的遊客,導遊特別指出一座所謂的「康橋」,說是當年徐志摩與林徽音約會的地方。剎時小遊艇上所有的照相機都開始猛拍,好像要多攝取一些徐志摩的靈感一樣。一群團員更自編、自導、自演一齣「徐志摩與他的3個女人」舞台劇,在最後一晚的晚餐後演出。精彩的演出逗得大家笑聲連連、情緒沸騰到最頂點,也激發我深入探討徐志摩的興趣。 徐志摩,是中國一位才華橫溢、光耀詩壇的才子,對新詩的創作與發展有很大的貢獻,他也寫散文、小說與戲劇。可是,他在愛情生活上風流浪漫、驚世駭俗,卻曾掀起軒然大波,最後演變成人生大悲劇。 徐志摩出身富家子弟,18歲奉父母之命與15歲的張幼儀結婚,隨後自己出國留學,在美國學成後轉到英國劍橋大學的國王學院(King&rsquos college)進修。不久他就與一位貌美如花、性情活潑而且多才多藝的高中女生林徽音熱戀。 徐志摩寫信要求張幼儀跟他離婚,信中說道:「真生命必自奮鬥自求得來!真幸福亦必自奮鬥自求得來!真戀愛亦必自奮鬥自求得來!彼此前途無限,彼此有改造社會之心,彼此有造福人類之心,其先自作榜樣。彼此尊重人格,自由離婚,止絕痛苦,始兆幸福,皆在此矣!」文筆華麗,道理滿篇。 可是他的老師梁啟超獲知後,以老師的身分寫信勸阻:「嗚呼志摩!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hellip&hellip當知吾儕以不求圓滿為生活態度,斯可領略生活之妙味矣。&hellip&hellip若耽迷於不可必得之夢境,挫折數次,生意盡矣。鬱悒佗傺以死,死為無名!死猶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墮落至不復能自拔。嗚呼志摩,可無懼耶!可無懼耶!」然而,這麼嚴厲的譴責也無法改變徐志摩離婚的決心。可是後來林徽音從初戀中醒過來,決定嫁給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此後與徐志摩保持美好的友誼關係。 夢愛一生終早逝 而後,徐志摩又在北京愛上他朋友王賡的太太陸小曼。王賡事業心很強,常常請徐志摩陪陸小曼出去玩,徐志摩近水樓台,不顧親友社會的反對猛追陸小曼,最後她的丈夫同意成全他們,使有情人終成眷屬。徐志摩請到梁啟超證婚,梁啟超不但沒有說祝福的話,反而當眾嚴厲指責他們說:「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面沒有成就,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致離婚再娶&hellip&hellip以後務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 可是愛情不是麵包,現實總是比夢想來得殘酷。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徐父不悅,斷絕對他的經濟協助。陸小曼不改奢華習性,徐志摩對她花錢如流水的生活習慣感到吃不消,卻又無法改變她,只好不斷拚命地工作、兼差,有時還得靠朋友的接濟幫忙才能度日。兩人的感情亮起了紅燈,他的聲望也漸漸衰退了。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機要趕到北京為林徽音對外國使節的演講捧場,飛機在大霧中撞山墜毀,徐志摩罹難。中國文學歷史上的一顆明星、一代傳奇人物,34歲就殞落消失了。 徐志摩曾被人稱讚為當代第一才子,但他也曾被人罵是當代混世流氓!在他短短30餘年生命中,堪稱學貫中西,尤其詩文獨創一格,詩意飄逸、美麗輕盈,作品意境清新脫俗,對中國文學的貢獻確實很大。 最欣賞徐志摩的人可能是胡適,他認為:「徐志摩的人生觀是一種『單純信仰』,這裡面只有3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3個理想的條件能夠會合在一個人身上而獲得勝利,這就是他的單純信仰。他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歷史。」沒錯,徐志摩一生追求愛,愛為他帶來了不少創作靈感,但「愛」也斷送了他的一生。 藝術靈性表真愛 愛,可以說是徐志摩的宗教,他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愛的虔誠信徒。他曾自述:「白天想望的,晚間祈禱的,夢中纏繞的,平淡時神往的──只有愛的成功,那就是生命的成功。」 可惜,他所說的愛非常膚淺。在希臘文中,愛至少有3個字:Eros指肉體之愛;Philia是親情之愛;Agape則是上帝之愛,分別用來表示愛的層次與深度。徐志摩所追求的愛只是肉體之愛,他為了愛情可以離婚再婚、親離子散。 但真實的愛卻不是佔有,也不只是獲得。真實高尚的愛包括付出、給予、犧牲、慈悲、赦免、復和&hellip&hellip等人生品質。徐志摩所說的自由也不是真自由,是康德所說的「不負責任的自由」(irresponsible genius)。怪不得婚禮結束後,梁啟超又對他與陸小曼兩人說:「人生真諦無非責任二字,對國家、對民眾、對父母、對朋友、對子女能盡到責任,那就可以無遺憾了。」至於徐志摩所說的美,也只不過是文章中選字、用詞、意境描述上的美。有深度文學的美不只是感情用事,真正的美不但要對人、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有情,也要有義。 與徐志摩同時期,但比他長壽的愛爾蘭詩人葉慈(W. B. Yeats),其文學作品與愛爾蘭的人民、社會、國家息息相關,他也投入愛爾蘭民族獨立運動。他於1923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獎委員會說:「葉慈的詩具有高度藝術又有靈性,它們代表全國人民表達出愛爾蘭的精神。」所以,只有滿足感情的愛會變成象牙塔式的幻境,真愛應多付出而造福別人;真自由應多負社會責任,多主持正義;真正的美,則是感情與理性兼顧的表現。美與真與善實是一個三合一體。 梁啟超勸導徐志摩的信中說:「萬不可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樂。弟之此舉其於弟將來之快樂能得與否,始茫如捕風,然先已予多數人以無量之苦痛。」「戀愛神聖為今之少年所樂道。&hellip&hellip茲事蓋可遇而不可求。&hellip&hellip況多情多感之人,其幻象起落鶻突,而得滿足得寧帖也極難。所夢想之神聖境界恐不可得,徒以煩惱終其身已耳。」可是忠言逆耳也。

有個故事是這麼說的7:不要過分責備

◎肥貓牧師 有一次,美國空軍的著名戰鬥機試飛員鮑伯‧胡佛,完成飛行表演任務後飛回洛杉磯。途中飛機突然發生兩個引擎同時失靈,他臨危不懼,果斷沉著地採取應對措施,奇蹟般地把飛機迫降在機場。安全人員檢查飛機時發現,造成事故是因為使用的油不對,負責加油的機械師當下嚇得面色如土,在胡佛面前痛哭不已,因為他一時的疏忽,可能造成飛機失事和死亡意外。 但是胡佛並沒有因此而大發雷霆,而是上前輕輕抱了抱這位內疚的機械師,真誠地對他說:「為了證明你的能力,我想請你明天幫我做飛機的維修工作。」這位機械師簡直不敢相信他聽到的話。之後這位機械師一直跟在胡佛的身邊,負責胡佛的飛機維修工作,此後胡佛的飛機再也不曾發現任何的差錯。 我想,當胡佛知道是機械師的錯誤時,他絕對有資格與立場痛罵機械師一頓,但是請再想一想,好吧!狠狠地痛罵他一頓之後,也許自己的心情會舒坦許多,但是對那位機械師而言,卻可能成為他一輩子的傷痛,甚至因此而離開這份工作。也許你會說,那也是他自己選擇的結果,從這也可看見他的抗壓性不夠&hellip&hellip。或許吧,但是有沒有更妥當的做法呢? 我認為,胡佛選擇的方式,真的是一個很好的做法。他沒有因此大發雷霆,反而以誠懇的態度,選擇相信機械師只是一時大意,甚至邀請他繼續擔任維修的工作。我相信,假設我是那位機械師,日後必定全力以赴,絕對不敢再粗心。試想,這不是更好的結局嗎? 批評人是容易的,君不見政論節目的名嘴們,罵起人滔滔不絕、極為痛快,讓人感覺被批評者已經完全沒救了。牧會這幾年下來,我有個深深的感觸,只要一句話,就可以讓人離開教會,但是想再次邀請他回來,必須付出的時間與精力卻是難以想像的。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2章6~7節指出:「這樣的人受了眾人的責罰也就夠了,倒不如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憂愁太過,甚至沉淪了。」對於那些犯過錯、令人憂慮的人,他受大多數人的譴責已經夠了,應該寬恕他,勸慰他,免得他過份傷心而絕望。當我們犯錯時,其實我們都會期待別人的諒解與接納,那麼,我們何不先來學習成為這樣的人呢? &nbsp (本系列連載結束) &nbsp

心之歌頌4:蘭迪崔佛斯 三座十字架

◎ Jason Shong 「背起你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吧!」 我們都知道這是主耶穌基督對每個基督徒的呼召,但我們未必都能理解背起十字架的道理。論到背起十字架,第一直覺聯想到的往往是宣教、殉道,再進一步,我們多半可以延伸出「為神捨己」的結論;但事實上,若論到信仰在生活中的應用,我們時常都顯得笨拙。 蘭迪崔佛斯(Randy Travis),美國鄉村音樂歷史上舉足輕重的歌手,是美國南方家喻戶曉的超級巨星,生平獲獎無數。他其中一首經典名曲〈3座十字架〉(Three Wooden Crosses)在2003年推出,被美國福音協會(CMA)選為年度No.1歌曲,同時也是美國告示牌排行榜上的年度No.1,這首歌曲表現出蘭迪對「背起十字架」有了更深入的見解;這首歌收錄在蘭迪的《25年信仰勵志典藏精選》(THE INSPIRATIONAL HITS OF RANDY TRAVIS,基石音樂代理發行)。 1984年,美國各處的公路旁開始出現了3座十字架,中間的較高,兩側的較矮,這是由一位伯納德牧師(Bernard Coffindaffer)資助設立的,用以記念耶穌受難。一開始歌曲就從公路旁的十字架景象做為故事起點,講述一段關於死亡車禍的悲劇。車上有4位乘客:農夫、教師、妓女、牧師,除了那位妓女以外,其他人都在車禍中喪生了。每個人都在別人的生命中留下了足跡,農夫在兒子心中留下了許多愛,教師在學生心中留下了許多愛,而牧師在臨終前將他的愛留在妓女的心中。 副歌不斷地問:為什麼是3座十字架,而不是4座?用這樣的手法來暗喻另外一座十字架是妓女背走了。原來,牧師臨終時將那本充滿血漬的聖經交給妓女,讓妓女的靈魂有機會得救,而妓女又將這樣的十字架傳承給自己的兒子,她的兒子就是最後在主日禮拜時講述這段故事的牧師,因為牧師的講道,讓蘭迪寫下了這首歌曲。 歌曲最後以「背起十字架」做為結尾,但是說法耐人尋味:「十字架不是我們離開世界後要背負的,而是我們離開世界後留下的。」細細品味歌詞中的涵義會產生這樣的思考:如果我們真正背起十字架,那麼我們見主面的那天,我們留下的會是什麼?當我們找到答案時,或許對「背起十字架」也有了更進一步的看見。 &nbsp 〈3座十字架〉(中文譯詞) 在午夜通往墨西哥的巴士上 車上坐著4位乘客 前往度假的農夫 準備進修的教師 還有同樣都在尋找失喪靈魂的妓女與牧師 司機沒有注意到禁止行駛的警示牌 就這樣沒能及時煞住車 &nbsp 豎立在公路旁的3座十字架 為什麼不是4座呢?只有上帝才知道 我想,十字架不是我們離開世界後所要背負的 而是我們離開世界後所留下的 &nbsp 農夫留下了80英畝的家園與豐盛的產業 以及在他年幼的兒子心中慢慢滋長的愛 教師留下了她用學識所滋養的孩子們 因著她的教育,使他們有了更好的起點 牧師將手中那沾染血漬的聖經交給了那位妓女 並輕聲地問:妳不知道天國在哪嗎? &nbsp 豎立在公路旁的3座十字架 為什麼不是4座呢?只有上帝才知道 我想,十字架不是我們離開世界後所要背負的 而是我們離開世界後所留下的 &nbsp 這是上週主日牧師所告訴我們的故事 他拿起了這本充滿血漬的聖經 說:祝福農夫、那位教師以及那位牧師 上帝將聖經交給了我的母親 也使我的母親念了聖經給我聽 &nbsp 豎立在公路旁的3座十字架 為什麼不是4座呢?我想現在我們都知道了 十字架不是我們離開世界後所要背負的 而是我們離開世界後所留下的 &nbsp

濕地列傳3:淡水域最後方舟湧泉

◎&nbsp廖靜蕙(環保記者) 最具親和力的水源 台東市立湧泉運動公園的排水口,一大早就聚集一群家庭主婦,她們穿著魚塭裝,在水中清洗衣物。利用來自地底、源源不絕冒出來的泉水,將衣物洗得很乾淨,曬過太陽之後,還留著大自然的味道,而且節省水電開銷。 炎炎夏日裡,蘇澳冷泉更是民眾嚮往的消暑去處。這些從地表滲透出來的天然湧泉,不但為人類消暑,更能隨時注入濕地,提供乾淨的水源供濕地生物生存。正當台灣中低海拔水域遭受過度人為開發,使得棲息在其中的淡水生物面臨生存威脅之際,湧泉幾乎成為淡水域生物最後的方舟。 從高山上一路往下奔流的泉水,到達山腳、平原,不是匯流成溪河,就是下滲到地底成為伏流,直到沖積扇央,含水層裸露,才又湧出地表,成為人類樂於親近的湧泉,早期常民智慧也反映在這個水循環的過程。 剛從出水口冒出的湧泉,潔淨、低溶氧,幾乎沒有生物存在,適合做飲水之用。上游接近出水口的河段,大家約定俗成用來飲用、洗菜,接著往下游方向洗衣物、手腳、一直到洗尿布,次序井然,隨著這些洗滌程序,河川增加了雜質也增添了營養鹽,豐富了河川生態。 二重埔湧泉種出好米 位於新竹縣竹東鎮的二重埔,農民深信種出好米的祕訣是天然湧泉,因此自發性地維護沿岸河道,勉力維持自然樣貌。源源不絕的水資源,不但育出好米,也逐漸成為當地特色景觀,吸引民眾前來探訪。 小圳溝內的水清澈見底,數十種水草蔓生,維繫水源的潔淨,溪旁還看得到蟹類。維持原始樣貌的溪溝兩旁,也有數十種植被,沿途盡是草澤濕地,為了方便行走,農民只以簡單的木板搭建通道,與原始樣貌幾無分別。 如此完整的圳溝原應保留下來,新竹縣政府卻以都市計畫為名,欲以區段徵收的方式徵收這塊由圳溝環繞的豐富農地。30幾年來,農民見招拆招,一路走來沒有失志,還屢屢種出經典好米,讓人質疑失去這塊糧倉的必要性。 承載基因多樣性的方舟 湧泉濕地不但是孕育安全糧食的糧倉,也是淡水域生物避難處,保留原生魚類和水棲植物的基因多樣化。根據農委會林務局最近一份針對全台44處湧泉濕地研究調查,共調查出29種原生魚類、46種底棲生物、97種水生植物,除台灣萍蓬草外,也發現原生的屏東石龍尾、長柄石龍尾、多孔茨藻、探芹草等稀有植物。另外,還有32科的水生昆蟲。研究人員表示,實際物種和數量更為豐沛。 目前,只有少數湧泉濕地經在地社團有效經營與利用,大部分因位處偏遠而少受干擾。湧泉濕地一直未受到重視,也未針對湧泉濕地的特質發展保育策略。台灣民眾常常走訪的日本九州阿蘇火山,山麓一帶就有大大小小的湧泉,其中知名的白川湧泉,就是在政府和民間合作下成為生態旅遊的重鎮。 24℃的五溝水守護聚落 屏東縣萬巒鄉五溝聚落的五溝水位於沖積扇地形頂端,為大武山下湧泉匯流處,居民傍水而生,因而發展出結合客家文化的獨特地景,因88水災後一項工程將改變河川樣貌而一夕聞名,也帶來轉型為生態旅遊的契機。 五溝湧泉終年維持24℃水溫,在夏季顯得格外清涼。池裡不時可見粗道?、條紋二鬚?,水草約有20幾種,其中最難得是全球分布稀少的探勤草,而禾本科的類雀椑、玄參科的小花石龍尾等,都屬於珍稀瀕絕物種。 只是88水災之後,因上游開發,使得下滲區面積減少,大量泉水湧入,每遇強降雨,河道兩旁便面臨洪泛之苦。屏東縣政府打算拓寬河道,居民卻認為會改變自然樣貌,建議以分洪替代河道拓寬,讓此地成為自然湧泉濕地公園,並以徵收、租賃支出取代工程費用。在幾位立法委員倡議下,目前正朝劃設為國家重要濕地努力。 五溝湧泉濕地原本是優質水資源,卻因工程開發而使居民必須與水惡鬥,這只是台灣開發思維下眾多類似案例的一個。大部分湧泉皆面臨水源污染、過度利用、水源枯竭、外來種、遊憩壓力或甚至工程建設等人為威脅。 學者建議,最好能結合社區保育力量維護湧泉,了解水文現況、以維護水脈穩定且不污染水源區為主,而水資源,除了留給人,也能分配給生物,讓生命在此生生不息。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五溝湧泉(攝影/劉晉坤)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湧泉原生物種台灣梅氏?(相片來源/林務局)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右圖為台灣類扁蜷(相片來源/林務局)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二重埔的好米是有理由的,農民細心整理維護的水圳是關鍵。(攝影/廖香璞)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五溝水(湧泉濕地)居民傍水而生,早已發展出相處之道。(攝影/廖香璞)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無尾港溼地由湧泉提供潔淨水源,成為淡水域生物的遮蔽處。(相片來源/邱郁文研究團隊) &nbsp 遍訪水水台灣 沿著湧泉,也能走遍台灣喔!以下為學者推薦的全台湧泉景點,你也可以這樣訪遍「水水台灣」。 ●新竹縣二重埔湧泉、台中市洗衣坑、高雄市柴山湧泉(每年1次,約6、7月)、屏東縣五溝湧泉、屏東縣墾丁國家公園玉泉村湧泉(龍泉橋)及香蕉灣湧泉、台東市琵琶湖、台東縣都歷湧泉、花蓮縣馬太鞍及共和村湧泉、宜蘭縣無尾港濕地 ●離島:蘭嶼野銀部落永興農場

向頭前?過去

◎陳柏壽 歷史是咱人群&ecirc li&acircm-che(粘著劑),對過去深刻&ecirc認識kap體驗,會促成咱對過去chh?e-tio?h向前&ecirc進路。過去促成一群東北三州&ecirc有志,結連做伙&ecirc動力,h?? chiah-&ecirc平凡大眾&ecirc廚師、洗衫店&ecirc頭家、技術者、會計師、建築師、醫師、律師、牧師、家庭主婦來起造「?鄉」&ecirc歷史,伊&ecirc基礎就是對真理&ecirc追求,對上帝&ecirc信賴,以及對台灣故鄉無限&ecirc關心。 1986年對日本搬來協和神學院以後,受派去恩惠教會工作,有一段時間kap黃武東牧師、王成章牧師做伙輪流主持禮拜。後來,王牧師轉去台灣神學院教冊,阮嘛有參加Brooklyn &ecirc台灣三一教會。每禮拜透早,我就載牧師娘kap 3個囝(後來koh生1個查某囝),全家親像日耳曼民族大移動,經過Whitestone Bridge去Flushing,中晝食了趕去Brooklyn禮拜,轉來到厝攏7、8點,囡仔kai?-kai?叫,大人嘛le?k kah叫天叫地。同時,我愛koh準備考試、寫論文、顧教會,逐日攏無閒kah若狗蟻。我&ecirc身軀因為按呢變b&aacutei去,m? 是暗時袂睏,就是膀胱結石、放尿流血,後來甚至膽囊去h??醫師手術掉,h??我變做「無膽&ecirc人」。佳哉,後來Jane Lai有教牧師娘駛車,伊考著駕駛執照,會當家己駛車去買菜、送囡仔去學校。 在地生根 點to?h台灣精神 為著路途遙遠&ecirc thoa-b&ocirca,koh看著大New York北旁,Westchester地區無半間台灣人教會,親像保羅去h??北旁&ecirc馬其頓叫著,阮決心欲t?北方「在地生根」。T?台灣白色恐怖&ecirc年代,咱給伊號名叫做「?鄉」教會。1988年,代先t?阮厝2禮拜聚會一擺,後來改做逐禮拜,但是人無濟。耀勳兄講,咱有決心,t?準講只有「3?人」,嘛欲k?伊禮拜落去。感謝主,後來真濟兄姊駛真遠&ecirc車來做禮拜。 1989年1月24日,我去Tarrytown歸正教會總部chh?e總幹事Dr. Rev. John Hiemstra,伊叫我去chh?e Greenville Community Reformed Church。教會牧師Dr. Rev. Jack Elliott, Jr.真古意,隨叫阮去Social Hall(交誼廳)做禮拜,講m? 免錢。順賢兄做一個布條寫「上帝是愛」,榮二兄用綠色布條仔寫教會&ecirc名,吊t?講台前,阮t?親像廟口做王祿仔賣膏藥,嘛親像路邊teh排擔喝lin-long,就按呢大聲唱歌祈禱,開始做禮拜。 後來,賴長老因全家嘛對恩惠「歸正」轉來,真濟兄姊嘛攏「歸隊」,h???鄉教會成做大紐約地區,敬拜上帝兼台灣精神&ecirc火把。 自從我受封立美國歸正教會牧師以來,?鄉教會kap其他教會最大&ecirc分別,就是堅持「人人皆祭司、人人皆先知」&ecirc路德馬丁宗教改革最高理想。T?我&ecirc日記內會當發現,所有較久出入&ecirc會友,攏bat...

《愛樂時光》中的苦難與盼望

◎戴揚 《愛樂時光》 導演:馬可仕‧羅森穆勒&nbsp 編劇:史帝芬‧葛蘭茲&nbsp 演員:凱文辛格&nbsp 瑪蒂妲‧阿密克&nbsp 伊林科烈夫&nbsp 依莫珍布爾&nbsp 麥克.曼杜&nbsp&nbsp 〈奧斯維茲〉 「無知的匈牙利女孩,難道妳不知那些警衛做了什麼事?奧斯維茲是什麼地方?」 「哼!家庭重聚,妳以為那些煙囪燒的是什麼?」 &nbsp 長長一列列隊伍,溫馴的人群, 每位都是跌落地面,屋頂上的提琴手, 定格的相片,顯示驚惶的生死瞬間。 &nbsp 屠夫們競逐工夫,也為技巧輸人而惱怒。 但,他們也是普通人,家中也有深愛的親人, 街坊鄰居也讚美,他的明理和慷慨。 &nbsp 這是歷史的共業,還是人性的軟弱? 世界永遠都有受害者,自然也有加害人! 而且,角色也有對換的時刻! 但是,既然是人,怎麼能有惡魔的行為與舉止? &nbsp 2012年3月23日起,台北的長春國賓和真善美戲院播放一部由德國人拍攝,內容為反省二戰期間屠殺猶太人歷史的電影《愛樂時光》(Wunderkinder,意為「神奇的孩童」)。故事從1941年起始,而事件的發生地設定於蘇聯烏克蘭的波爾塔瓦(Poltava)城。   德國反省二戰之作 電影一開始簡要描述戰爭爆發以前,城內德國人、共產黨和猶太人間表面上的和諧關係。但是這個脆弱的關係從德國片面撕毀《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出兵攻擊烏克蘭後完全破滅。蘇聯共軍攻擊德國駐該城的領事館,殺害館內德國公民,並搜捕市內德國人家庭。後來德國軍隊攻佔該城,城內共產黨軍撤退向東逃逸,而無法離城的猶太人就成為德軍壓迫的對象。本電影是在這個歷史脈絡中,以猶太裔的男提琴手阿布拉夏和鋼琴手搭檔少女萊莉沙,以及德國少女哈娜的友誼,對比戰爭期間人世的荒謬情節。電影也以一段猶太少女萊莉沙撰寫的旋律,將人物和事件串連起來,成為電影精神的主軸。最後這個歌曲作者被送到集中營隕命,留下另外兩個人各自面對自己的命運。 其實,討論二戰時期德國人在集中營屠戮猶太人的電影並不算少,當中較為著名的影片包括:《蘇菲的抉擇》(Sophies Choice,1982年)、奇士勞斯基「十誡」系列《第8誡:心靈之罪》(Decalogue Eight,1988年)、《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1993年)、《美麗人生》(La vita &egrave bella,1997年)、《穿條紋睡衣的男孩》(The Boy in the Striped Pyjamas,2008年)等。不同電影敘事裡,二戰時期做為猶太人苦難代名詞的「納粹集中營」所扮演角色的輕重也各有不同。部分電影以集中營生活做為敘述的主軸,如《辛德勒名單》、《美麗人生》和《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有的描述「集中營」的苦難經歷如何折磨和吞噬倖存者的心靈,如《蘇菲的抉擇》、《第8誡:心靈之罪》。而拍攝這些電影的國家,不是二戰的勝利者,如美國和英國,就是被迫參與惡行的國家,如波蘭和義大利。從這個角度來看,《愛樂時光》這部電影最特別的地方在於,這是由德國人出資和拍攝的二戰電影,反省的意味十足,因此意義相當深遠。 這部電影有幾個特色。電影的敘事過程非常流暢俐落,故事從兩個猶太和一個德國家庭間透過音樂產生的互動開始,後來猶太家庭成員因德國佔領軍的搜捕、遣送而先後消失,最後以兩個猶太小孩被迫單獨面對國家機器的恐怖宰制,在生死抉擇中結束。電影當中看不到集中營,也不見血腥的戰爭場景,但是觀眾卻可感到深深的恐懼在當中流轉,導演處理的手法相當高明。 其次,故事的場景設定於德國境外的烏克蘭,其實是有其考量之處,藉著地理的遠隔,導演得以逃避二戰期間德國公民的「共惡」議題,而將一切的罪過推給德國佔領軍和蓋世太保。其實,二戰期間若不是德國公民的協助,正在從事戰爭的德軍和人數有限的「蓋世太保」,並沒有足夠人力迫害殘殺數百萬的猶太人。除具良心的少數人外,絕大部分德國人或明或暗協助政府追獵和看管毫無反抗力量的猶太人,這是相當沉重卻也無法否認的歷史事實。   死亡無法威脅的意志 有人說「音樂無國界」;然而,在電影中音樂卻和國家的認同息息相關。當德軍指揮官聽到阿布拉夏演奏俄羅斯作曲家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大黃蜂飛行〉(Flight of the Bumblebee)時相當不以為然,直到聽到德國作曲家的作品之後,才釋懷的專注欣賞。在這個扭曲的價值觀中,卻有一股清流讓觀眾不至於對音樂絕望,那是由萊莉沙所撰寫的〈友誼之歌〉(萊莉沙之歌),微弱卻堅定的打破了德國人和猶太人的種族藩籬,將3人的命運連結起來。其實,在3位孩童中擁有優異音樂天分的是阿布拉夏和萊莉沙,但戰爭的作弄改變了他們的命運,萊莉沙過世,阿布拉夏戰後放棄音樂的才華;而哈娜受到兩位摯友的影響,決定以音樂做為人生的志業,貫穿整部電影頭尾的就是〈萊莉沙之歌〉的手稿。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想,是什麼力量將這3個小孩連結起來?除了音樂外,應該是他們在苦難中的互相協助和安慰,是在苦難當中不被壓垮的愛,讓他們看穿絕望的黑影,而感受到盼望的亮光。 整部電影最重要的段落是阿布拉夏和萊莉沙的最後一場演奏會。這是由德軍指揮官所安排的演出,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因為他欣賞兩位猶太少年的音樂才華,反倒像是獵食者在一口吞掉獵物以前,殘忍玩弄使獵物恐懼的遊戲。根據指揮官的遊戲規則,兩個小孩必須進行完美的演奏,否則就會送往集中營銷毀。他希望看到兩個猶太小孩為了活命而拚命演奏的可憐景況,這樣他不只在肉體上宰制獵物,也在精神上徹底打垮孩童的靈魂。為達目的,他在演奏之前極力恐嚇心思單純且敏感的萊莉沙,要她心生恐懼而屈服。 在演奏之時,阿布拉夏以他天生的音樂天分,很快的專注在音樂的演奏當中,而萊莉沙在伴奏時,想起指揮官先前的恐嚇,果然心生恐懼。流下的冷汗讓她的眼神無法看清楚歌譜,她想起自己和摯友的家人被捕之後,坐在囚車後座逐漸遠離的景象,父母親不捨的眼神敲擊她哀傷的心靈,親友的死別讓她心碎。因此,萊莉沙決定以性命一搏,以自由意志來拒絕指揮官的玩弄,她將頭敲向鍵盤停止演奏,因而迎來自己死亡的命運。阿布拉夏儘管以完美的演奏贏得指揮官的肯定,但是在演奏結束之後,拒絕指揮官遊戲規則的安排,選擇進入集中營面對自己未知的命運。至此,指揮官的伎倆完全失敗。 儘管二戰期間的納粹集中營已然成為歷史產物,但是人世間強者逼迫弱者的戲碼卻仍天天在不同的地方上演:中東的敘利亞、東亞的北韓、中國境內的圖博和東土耳其斯坦。獨裁者堅信,只要以不留情的鐵拳和恐懼,便可宰制弱者,讓人民或異族永遠成為柔弱的羊羔;然而中國俗話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當受到逼迫的人決定面對苦難,也願意以自己的性命做為爭取同胞自由的武器而不懼死亡威脅時,逼迫者的刀槍和恐嚇就完全失去力量和作用了。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信仰唯1 家庭幸福方程式

&nbsp信仰&times(丈夫+妻子)=穩固夫妻關係 &nbsp 才德人妻 價值遠勝珍珠 ◎陳小小 有位朋友40歲時經商失敗,房子被查封拍賣後,還欠銀行400多萬。說起來,400萬雖然是個大數目,但還不算是這輩子還不完的天價。夫妻兩人一同打拚,努力賺錢、樽節開銷,50多歲前還清是有可能的。但是,他的妻子不僅不這樣想,還振振有詞地說:「除了家用開銷外,你每個月必須給我儀容、治裝費5000元。」因為他妻子的好友與同事皆認為,不管在何種情況下,賺錢是丈夫一個人的事,妻子為老公生了小孩、讓小孩跟父姓就已經很偉大了。 我聽了馬上心理不平衡,想去掐老公的脖子,搖他雙肩高呼:「快點給我錢!你老婆不上美髮院、不買新衣;反倒負債的妻子,還可每月護膚、洗頭燙髮、買新衣新鞋。」 原本以為這是人間特例,後來陸陸續續聽到不少妻子抱怨丈夫沒有負擔全部的家用和小孩的學雜費、補習費之類。這些妻子跟丈夫收入相當,但她們也認為,賺錢是丈夫一個人的事,妻子為丈夫生了小孩、讓小孩跟父姓就已經很偉大了,妻子賺的錢是她自己的。 至於我,內心雖然羨慕這種信念,畢竟這種人妻實在當得太舒服了吧!但聖經卻寫著:「才德的婦人&amphellip&amphellip她丈夫心裡倚靠她,必不缺少利益;她一生使丈夫有益無損。&amphellip&amphellip甘心用手做工。她以能力束腰,使膀臂有力。&amphellip&amphellip她觀察家務,並不吃閒飯。」(箴言31章10~31節) 因此,我再怎樣羨慕左鄰右舍婆婆媽媽常常愜意地聊天,跳舞運動的同學可以跳幾個小時後,再續攤泡茶、唱卡拉ok,或者相約去逛街,也想每天拿鞭子抽我的丈夫、灌他蠻牛飲料,逼他下班後繼續工作賺錢,但最後我還是乖乖地照著上帝的話語去行,以堅苦卓絕、生命力超強的才德婦人,做為我一生效法的人妻榜樣。 我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最高目標是獨力賺錢養老公,讓他去讀神學院(據說最保守的猶太教派便是老婆賺錢養老公)。而小孩是上帝託付的產業,也要盡培育敬虔後裔的責任。小孩跟父姓或母姓,姓啥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要信耶穌。 10多年下來,隨從談話性節目、抱持時下主流信念看法的妻子,不斷與丈夫發生衝突、漸行漸遠,甚至離異,而我有驚無險地通過大大小小衝突的考驗,絕非自己比這些妻子有智慧,而是因為我的信念來自聖經。婚姻是上帝創造的,以上帝話語為人生指導手冊,自然苦盡甘來,獲得幸福;以主流信念來經營婚姻,或許一時沾沾自喜、宛在天堂,但終究會吃到苦頭。 有句話說:「我們生命的困境常常來自於倚靠自我的聰明。」很幸運地,我很早就信耶穌(信耶穌還真是越早越好),並學會讀聖經,因此雖然每每要被世界拉過去,想過「閒閒美代子」(台語)的日子,但想到孩子,就會振作精神,讓他們親眼見證因為爸媽兩人一起奮鬥、實踐基督信仰,所以家庭幸福、穩固。 信仰&times(父母+小孩)=甜蜜親子關係 &nbsp 上帝優先 孩子智慧成長 ◎鄧以諾 我婚前未信主,婚後我和家中2個孩子跟著先生去教會遊走,多年後,當我經歷到上帝真是又真又活的神,我便接受主耶穌是我一生的救主,跟之前的信仰完全斷絕來往。 信主後,恩雨不斷降在我家,我跟孩子們常常因為服事人而經歷神,信仰也更加堅固,尤其讀到約書亞記24章15節:「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我就這麼回應主:「求主保守我和我家,必定事奉耶和華直到永遠。」 剛受洗時,神感動我家要回本族客家教會聚會。那間教會是剛成立的福音中心,沒有兒童聚會,孩子要和父母坐在一起,所以通常事前我會告訴孩子,牧師說話時要專心聽,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寫下來,回家後再問媽媽。此外,我每天跟孩子一同讀箴言。感謝主,孩子們學會安靜傾聽,也培養大方分享的態度。 孩子到了國中階段,同學的邀約常在假日,先生總是對他們說禮拜天是屬上帝的日子,要分別為聖,私事要等到聚會結束再去做。因此孩子們就乖乖參加主日禮拜,溫習課業也要安排在下午,長久下來,孩子們習慣週日去教會做禮拜及參與服事。 我個人是反對補習的,覺得浪費錢又浪費時間,也減少家人相聚時間。每學期開學前,我總是跟孩子說,我們家沒有編列補習費的預算,課業的事要先向主禱告,求主給自己智慧及學習的心,同時自己在學校上課要認真聽講,回家以後要排課表複習,不懂之處要跟學校老師預約時間請教,或者帶到教會,等聚會結束後再去請教人。 然後我發現,孩子會主動跟老師預約時間,也會找同學或教會兄姊請教,課業一直維持良好成績,在學校拿到獎學金。就這樣,我的孩子一直以來沒有補習,後來也順利考上國立大學。感謝主,我的經濟擔子很輕省。 因為主耶穌是我家之主,很多事情我遵守神的話,便得著出乎意外的平安。孩子們守主日、上教會是蒙福的,上帝的祝福是大的,屬世界的事請主日後再做&amphellip&amphellip。我常常求主給我智慧,得以教導孩子一個正確的方向。 我曾經在網路看到一段話,在此與大家分享:「禱告不是一個『備胎』,讓你在遇到麻煩時拉出來用,禱告實在是一個『方向盤』,指示正確的道路。上帝在我們的心中有多大,我們的問題就有多小;上帝在我們的心中有多小,我們的問題就有多大!」 信仰&times(岳父母+女婿)=活絡翁婿關係 ◎蕭旭青 &nbsp 我自2003年開始,每年均將全本聖經讀過一遍,並且把領受到的道理落實在生活裡,因為讀聖經,我重新學習信靠主耶穌敬拜上帝,也改變自己。到了2006、2007年時,我漸漸覺得「孝敬父母」的誡命特別扎心,雖然父母的收入都比我高,不需要我以金錢來孝敬他們,但我開始儘量每日回家陪伴他們,甚至我也每個月回太太位於台東的娘家陪伴岳父母,即便太太有時沒有辦法同行,我也自己一個人「回娘家」。幾年下來,我與父母及岳父母的關係著實進步許多,每當和他們在一起時,總是無話不談、非常快樂。 2011年,我體會到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所說,無論人再怎麼厲害,若是沒有愛,則一切都算不上什麼;也就是說,我再怎麼遵守誡命來孝敬父母,若沒有愛,也是無濟於事,不是真正的孝敬父母。於是我深深地思想,什麼是「愛」?什麼是孝敬父母裡的「愛」?什麼樣的「愛」才真正符合誡命? 有一天我自覺到,我能跪著向父神認罪悔改,並且得到父神的憐憫與赦免,就是父神對我的愛,而真正的孝敬父母就是要以這種來自父神的愛來愛父母,讓父母真正認識父神,回到父神身邊。因此,我知道孝敬父母的「愛」,不能只是陪伴、聊天、吃好吃的食物、給予金錢物質的奉養,更重要的,也是唯一重要的,就是引導父母在基督裡,讓父母在有生之年能得到父神的憐憫與赦免。於是,我開始帶領父母及妹妹們在家裡讀經。雖然過程中有諸多困難,但都在克服當中,我知道我越是要在家人面前修直主的道,遇到的阻擾與挫折也越是無所不在。 此外,我更進一步向上帝祈求能在太太的娘家讀經,盼望在2012年農曆過年初一至初三回娘家的期間,能和岳父母及親人們一起讀經禱告。當我決志如此行,攻擊也悄然來到,我突然出現感冒跡象,劇烈的頭痛、大量流鼻血,且夫妻感情莫名失和,我於是迫切地向上帝禱告,懇求祂掌管這一切。初一晚上,大家用完餐後,我順著感動提出邀約,邀請大家一起讀經,當時在場有5個人完全願意,於是順利舉行娘家的第一場讀經會。當天的經節是加拉太書5章1~15節,第1節是:「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當我一看到這段經節,便深深地感謝上帝、感謝主耶穌基督、感謝聖靈,若沒有上帝大能大力的拯救與帶領,這第一場讀經會無法舉行,我也無法硬撐到這裡。 上帝的慈愛無與倫比且永遠長存,隔天晚餐後,我再次順著感動邀請大家讀聖經,這次共有11個人參加,我將一切榮耀都歸予上帝,我們也奉主的名在娘家設立讀經聊天會,邀請大家未來持續不斷地聚會讀經禱告。元月25日週三,是我們在娘家過年的最後一天,我把握時間,於午餐過後再次和太太邀請岳父母讀經,進行一場4個人的讀經會,最後我們透過當日經節詩篇111篇齊心讚美上帝。 我誠心盼望我的原生家庭及娘家親人們永遠敬畏上帝、愛上帝、遵行上帝的心意,也願台灣所有屬神的兒女都能在家庭裡設立讀經會,讓上帝的活水運行充滿在每個家庭。 信仰&times(婆婆+媳婦)=和樂婆媳關係 忍耐到底 全家得救恩 ◎阿滿 &nbsp 我國小六年級信主,後來嫁到未信的家庭。結婚前我便表明信仰,免去跟隨風俗的煩惱。 剛結婚時,我在教會擔任團契幹部,外出服事時,先生便常常充當接送司機。後來我邀他做禮拜,他一開始半推半就地去,有時還穿著上班的工作服參加,以表示他的抗議。但我的態度溫和而堅定,如此堅持1、2年後,先生開始思考生死的問題,並無法接受輪迴的觀念,最後他接受基督信仰,並受洗了。 先生後來甚至興起全職服事的心,並如願考上神學院,雖因故未去就讀,但後來我們的孩子在他的鼓勵下,大學便就讀神學系。 先生信主後,常常利用機會對婆婆傳福音,婆婆一開始也無法接受。幾年前,先生和我買房子時碰到難題,婆婆第一次開口為我們代禱,而且奇妙地獲得應允,讓她嘖嘖稱奇。經過這件事後,她開始走進教會,幾年後也受洗了。 婆婆不識字,不會讀聖經,但她幾年來固定到教會做禮拜聽道理,或是看福音電視台,上帝也應允了她許多禱告,讓她真實感受到祂的奇妙可畏。後來,婆婆開始主動向小姑們傳福音,大姑的3個孩子目前都到教會聚會。 我因為信仰,在婚姻、家庭遭到許多攻擊、碰到許多難處,流了不少眼淚,也有很多的「為什麼」,但我不逞氣、不挑起爭端,盡可能照聖經的教導順服先生、順服婆婆,並靜心等待上帝為我預備的,因為耶穌說:「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馬太福音24章13節) 信仰&times(團契+自己)=美滿單身 愛的團契 出外人棲息地 ◎林佩蓉 &nbsp 2000年夏末,原本在總會大專事工委員會擔任助理的我,轉而參與台東大專中心的開拓工作。我隻身前往,除了一袋行李,就是滿腔的熱血和期待,想像著自己將成就什麼樣的大事。 家鄉,在中央山脈的另一邊,似乎「轉個彎就到」的距離,其實好遠。起初的日子裡,我安頓落腳之處、觀察、記錄台東市區幾所學校基督徒的聚會情況,並與時任台東教會的牧師黃旭正及牧師娘商討大專事工計畫,偶爾我覺得形單影隻,便更投入工作以數算日子。儘管日日在見山聽海的鄉鎮醒來,我仍一直以為自己身處異鄉。 不久,在牧師娘盛情邀約「就當自己家」之下,我漸漸減少在外覓食,教會的蔡長老、蘇老師、「清泉飯店」、月婆姊家的圓桌、牧師家的方桌,逐漸轉變我對「異鄉」的看法。這麼簡單而濃厚的溫暖,讓我開始擺脫不必要的矜持,隨著主人家輕鬆地擺碗筷,看著可愛的孩子們玩耍,隨意聊聊一天的生活,我偶爾放下碗筷,對口中的食物讚不絕口,像在家對母親說著甜蜜的話語般,至今我仍忘不了她們揚起的嘴角那迷人的弧線,像極山的另一邊的母親笑著說「阿八孩子」的微笑。 黃牧師說,團契的學生就像是候鳥,於是組成「東師長青詩歌班」。那一天,他興沖沖提出這個名字時說,寶桑公園的琵琶湖,總有季節性的候鳥棲息,而那湖及週邊的草木無私地提供養分、空間,候鳥在時序中飽滿羽翼,振翅高飛,「所以團契是棲息地,是候鳥的家。」 在台東的日子只有短短一年半載,我體悟到什麼是「家的延伸」,高中時期就曾在外住宿的自己,找到了一種從家庭拓展而出的愛與無私,只要用心珍視神為我擺放在眼前的一切,就能體會、就能學習,逐漸除去以自我中心角度看待事情的毛病。有這麼多來自不同地方的家人,有福在同一個地方相聚,讓我如今只要閉上眼睛就能看到,布農部落屋的女兒方姊將鈔票塞進我口袋時的溫暖笑容,她的美麗與燦爛對照著自己的驚慌與失措,她總輕鬆平常吹著口哨說:「請學生吃個飯、喝個飲料呀!」 向上領受,向身旁分享,家,是領受祝福以及分享祝福的載體。2002年我到府城,離家只有50公里,一邊讀書一邊參與台南大專的服事,繞了一個半圈,我帶著來自山的另一頭的感動,和「百合南台團契」一起蒙神賜福,棲息在古都的候鳥之家,許多生命又串聯起來,團聚、分享、討論、協助、偶爾爭吵,像家人一樣,但永遠不將臉別向對方,不以言語傷害彼此,總有清涼之水、溫暖和風拂平一時血氣方剛造成的傷口。這就是團契,候鳥之家,出外人接受神賜福的地方。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