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宿舍線上講座 認識公民電廠

(相片提供/能源宿舍線上講座截圖)

【林婉婷採訪報導】為邀請年輕世代共同關心氣候變遷、能源轉型、淨零排放、循環經濟等議題,荒野保護協會氣候變遷教育委員會舉辦「能源宿舍」系列講座和工作坊;6月8晚間登場的是「大家一起來發電:認識公民電廠」,由主婦聯盟基金會資深主任吳心萍擔任主講人,分享公民電廠案例,也破解太陽光電相關流言。事實上,荒野保護協會也與7-ELEVEN「把愛找回來」公益募款平台合作,於今年完成雲林蚵寮學堂和屏東沿山百合課輔班公益型公民電廠設置。

延伸閱讀:點亮學習路 社會愛心助沿山百合課輔班建置光電

吳心萍首先點出,極端氣候影響每個人的生活,而台灣也在今年公佈2050淨零路徑規劃,2018年、2021年公投亦都有與環境相關的提案;然而在公投過後,台灣大學風險中心統計並發現還是有33%民眾以為台灣主要是核能發電,然實際上目前台灣再生能源發電已有所成長,也時不時有超越核能的狀況,以6月6日中午為例,當時太陽能發電的8.8%就超過核能的7.9%。同樣的,有很多民眾不知道能源轉型目標,也不知道人民可以參與、並不是只有廠商主導。

「為何公民需要參與發電?」吳心萍說明,雖然公民電廠的發電量不比商業電廠,但她相信能源不應被寡占,「公民電廠不只是發電而已。」公民參與使能源轉型的益處更符合、滿足地方需要。例如在日本世田谷有間教會因都市更新將被徵收,居民幾經思考後決定保留歷史悠久的教會,並裝置太陽能板在教會信徒會館的屋頂,償還股金及借貸後,賣電收益奉獻給教會,投入在社會服務工作。

德國大巴多夫(Grossbardorf)足球俱樂部在練習場地架設太陽能板,經費來自市政府支持組織合作社並有球迷們集資,投資人可以獲得免費球賽門票和觀看比賽時必備的熱狗點心;另在疫情期間,英國有公民電廠捐贈物資給食物銀行、西班牙有公民電廠減免電費,減輕民眾的經濟壓力。吳心萍鼓勵與會者們可以思考自己所處的社區有什麼需要,如何進一步與公民電廠結合,透過綠電來支持公益,例如共餐、公共交通、空間改造等。

在台灣,「綠主張」綠電合作社是台灣首家生產「電」的合作社,多數成員來自主婦聯盟;透過他們的經驗分享,台灣陸續有其他發電合作社,例如2019年成立的新北市庶民發電學習社區合作社。也有透過集資平台來建設綠電的案例,例如「陽光伏特家」;另有社區自行透過合作社、集資、申請政府補助甚至組成小型公司來推動公民電廠,例如台北信義新城、嘉義縣大林鎮明華社區、彰化縣台西村、新香蘭部落等。

延伸閱讀:總會事務所「天空七號」太陽能發電設備啟用

吳心萍接著介紹由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北市政府、24位台北市民合作設立、台北市首座公有屋頂的公民電廠——關渡國中「干豆好」。干豆是關渡的舊稱,而好是「女」加「子」,女代表主婦聯盟,子代表國中學生;當初簽約明定2%的收益回饋在學校能源教育,帶領青少年們共思永續議題。

關於太陽能板製程高汙染、無法回收等疑慮,吳心萍解說,一般矽晶太陽能板主要成分是強化玻璃,另外是鋁框、塑膠和矽晶,矽晶可用在鋼鐵業作為矽錠,其他成分也可以進入回收產業。在目前技術上,廢板可以做到96%回收,只是因為太陽能板使用週期長達數十年,因此台灣現階段還沒有大量廢板進入回收。

不可諱言,人為製造的產品必然會造成某些汙染;吳心萍指出,太陽能板製程也會有碳排,但這個碳排要分攤到整個使用週期裡;單矽晶1度電碳排為32克、多矽晶1度電碳排為35克,而台灣目前每度電碳排為502公克。

太陽能曾經很昂貴,但現在1片太陽能板約2萬元不到;2009年到2019年、經過10年時間,電廠規模的太陽能成本下降89%,反而是核能成本上升26%。而哪怕有烏雲或降雨,太陽能板還是會發電,甚至台灣5月13日大停電時,太陽能也是在發電;且太陽能板本身並不會發燙或反光,反而可以遮陰、為建築隔熱。

最後吳心萍小結,再生能源有多元、分散的特性,能幫助人類因應氣候變遷;如果現階段無法參與公民電廠,也可以先在生活中落實節能,例如使用節能電器、整理冰箱、不浪費食物等。「能源宿舍」系列活動內容與報名請見荒野保護協會官網,另有工作坊活動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