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信徒讀經筆記】馬利亞的祈禱

路加福音1章39~55節

柯啓安(教會幹事)

馬利亞說: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上帝─我救主為樂;因為祂顧念祂卑微的婢女。從今以後,萬民將稱我有福,因為大能的上帝為我成全了大事。祂的名神聖;祂向敬畏祂的人廣施仁慈,代代無窮。祂伸出權能的手臂,驅除狂傲者心中一切的計謀。祂把強大的君王從寶座上推下去;祂又抬舉卑微的人。祂使飢餓的人飽餐美食,叫富足的人空手回去。祂向我們的祖先信守諾言,扶助祂的僕人以色列。祂顧念亞伯拉罕,向他大施仁慈,並且及於他的後裔,直到永遠!」(路加福音1章46~54節,現代中文譯本2019年版)

這段經文是基督教歷史中著名的〈聖母經〉經文出處,16世紀以來,天主教會使用的祈禱版本以呼籲她的代禱結束。祈禱在各種傳統中採用不同的形式,並且經常被改編為歌曲。在她的禱文中,我們看見馬利亞為敬畏上帝的人、卑微的人、飢餓的人及亞伯拉罕的後裔祈禱,也反映出當時君王社會下貧富不均。面對不公義的事,馬利亞並沒有撇開不看,她敬畏上帝,她被萬民稱為萬福的聖母,她記念著在當代受到壓迫的人們,不只因為種族受迫害的人們,也有因經濟狀況受壓迫的人們。她的禱文是如此真實、懇切,也提醒著我們,禱告不僅是為自己的需要祈求上帝,也為我們所看見的人的需要,向上帝代禱。

現今我們仍可以看見,有許多人們不願面對的社會現實,人類為這群在社會的角落同類取了個名字:低端人口。在非洲戰亂的火光中,尼日被稱為「上帝遺忘的國度」,即使擁有民主制度,仍在2018年被評比為全世界人類發展指數最低國家,我們可能會將窮人之所以貧窮,解釋作不努力的結果,但難道單憑自己的努力,人類就可以擺脫貧窮嗎?

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曾分析「經濟的不公平性」,美國頂尖學府平均入學率只有5%,雖然打著去除種族與貴族制度的口號,但財富與特權仍然很大程度上左右大學的招生率。常春藤盟校有三分之二的學生來自全美收入前20%的家庭,而來自家庭收入前1%的學生,比來自家庭收入前60%的學生還多,雖然在現今的資本主義社會沒有了以往的君王世襲制度,但資本仍以世襲累積到下一代。儘管憲法保障人人平等,但現實是:有錢人與窮人打從起跑點、環境及優勢都是天差地遠,根本就沒有公平可言。

從美國工業化的歷史看來,1970年代開始,美國收入前1%的人總所得高於後50%的人總所得,企業的收入往往分配給董事和股東,受薪階級往往只能每個月領著固定的收入,而收入又跟不上物價上漲的幅度,人們開始思考,無論自己多麼努力,其實也都是在為頂層的人創造財富,雖然感到無奈,但也無法改變什麼。對現今全世界貧富不均現象之下的受壓迫者而言,希望馬利亞的禱文作貧窮人生活之中的盼望,願大能的上帝向敬畏祂的人廣施恩慈。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