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中的基督信仰 以社會學分析台灣教會

(相片提供/台灣本土神學研究中心)

【Dalul台南報導】台灣本土神學研究中心每個月週末神學沙龍,以不同主題的書籍作為讀書會內容,透過現場及線上共同探討書中議題,並開放有興趣者報名參加。5月21日的讀書會是討論由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人員伊慶春、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蘇國賢主編《改變中的基督信仰:台灣基督教會與基督徒的社會學分析》,藉由社會學的角度來去分析以及研究台灣自身基督信仰的改變,邀請研究基督教史、台灣基督教史的台南神學院老師高井由紀分享其中的觀點,讀書會由長榮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李茂榮主持。

延伸閱讀:壽中設立50週年 蘇國賢教授談宣教走向

李茂榮表示,這本書所探討的觀點很有趣,以社會學立場來研究台灣基督教會變遷的過程,從社會學背景來探討,面對西方基督教主要的脈絡之下,從台灣的歷史進程中發展出自己台灣社會學的特色出來,其實是與本土神學發展進程有異曲同工之妙,而這本書也透過不同作者的社會學思考,來延伸討論台灣基督教的變遷。

高井由紀表示因為本書涵蓋的內容很廣,所以特別是挑選導論來分享以及一同討論,可以藉由導論來去延伸此書的內容,方便沒有社會學背景的會眾也能夠有初步認識;而她也表示此書為了將台灣基督教的分類方法 「處境化」此書將台灣的新教教會分為三類:傳統本土教會,傳統國語教會,和新銳教會。基於這三類,不同的研究者探討基督教價值和實踐的不同層面。

(相片提供/台灣本土神學研究中心)

她提到,特別是透過宗教社會學的兩大理論當中的「世俗化理論」與「市場理論」,「世俗化理論」為建構於西歐過去政教合一的背景,發現宗教的私人化、自願化、多元化導致宗教衰退近而產生世俗化,是教派對立教會的關係;「市場理論」則是建構於美國基督教社會的歷史經驗,因為宗派與宗派的競合關係與經濟競爭一樣,宗派與宗派的競爭產生宗教活動的增加,而宗教的私人化、自願化、多元化是市場機制而進而使宗教興盛。

以上兩種論述都是有400至500年歷史,而台灣的基督信仰歷史只有150年左右,其中就產生屬於台灣模式的轉變,雖然是接受西方基督教進入,但卻同時發展出獨特於西方基督教的模式產生。

會後討論當中,特別針對台灣是否有世俗化理論的成分在當中,但從歷史角度來看,台灣主體的主流宗教並不是基督宗教,如果粗略去做大分類,反而會失去意義,所以有人說明此書背後的研究,應該可以做更多的訪談以及了解代表性的族群,或許會有更多的討論以及對台灣本土基督信仰的變遷,有更多確切的證據以及論述;高井由紀也從她自己的學習以及觀察,發現台灣內部有許多的族群,台灣教會三種傾向有是屬於台灣本土的台獨史觀、屬於在乎教會成長史觀,並不會探討政治的影響的觀點、最後則是屬於台灣原住民的觀點,是需要透過更多的研究與討論,來運用新的眼光來看見台灣基督宗教的進展。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