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核能假期】解構核安神話

◎陳金萬

&nbsp

旅台日本藝術家鈴木貴彥在福島311核災之後進行創作,於8月11日在一年畫廊舉行「極樂核能假期」的首次展覽。該展企圖以諧擬的後現代藝術表現手法,反諷媒體建構的核能安全神話如何滲透和操控人們的生活與思維。鈴木以變更媒體呈現方式即改變觀眾閱讀習慣的表現方法,充分印證傳播理論大師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的名言「媒體即訊息」,引發現場觀眾的熱烈討論。

生活劇場鮮活演出

「極樂核能假期」個展呈現的作品分為3個部分,首先是以平面攝影的方式記錄一個幸福家庭參觀核二廠展示區「寓教於樂」的歡樂景像。鈴木模擬廣告公司宣傳全家福假日旅遊的拍攝手法,呈現藝評人陳泰松一家3口的核電廠參訪行程,模糊真假界線的「生活劇場」,即一種沒有固定形式、場地、時間的即興演出方式,便如實地在觀眾眼前鮮活起來。

其次是藝術家以縮小比例的方式製作核二廠的立體模型,搭配Disco音樂和廉價燈飾,隱喻美國核電廠經常伴隨著美式消費流行文化一同輸出,讓隨之起舞的人民漸漸失去警覺和抵抗能力;而聖誕燈飾的使用更串聯起台灣OEM代工、「家庭即工廠」政策與台美之間錯綜複雜的政經關係。

接下來鈴木把核電廠贈送的雜誌、DM等文宣產品經過一番挑選,再擷取所需畫面做成自己的作品。鈴木反覆進行3個加工處理的動作,就是掃瞄、放大和輸出,完全不修改原件內容,卻輕易改變觀眾閱讀官方文件的方式,令觀者心裡產生可疑或可議之感。

例如福島核災之後,台電製作美國人支持核能政策民調起伏不大的文宣;或是台電運用「永遠的總經理」孫運璿進行核安訓練的品格教育,都是媒體操作民意的慣用手法。即使是像鈴木這樣對中文認識有限的外籍人士,也能夠透過標題和圖案設計的分析,發現文宣內容的問題所在。

鈴木坦言自己的創作理念並非「原創」,而是來自美國活躍於1970~80年代的後現代攝影藝術家理查‧普林斯(Richard Prince),理查的成名作就是將萬寶路香菸(Marboro)的廣告去掉文字,只留下單純的圖像和背景,從而釋出圖像原有的多種意涵,並得以進入社會文化的討論。

事實上,後現代藝術家並不認為有所謂真正的「原創」,只要觀念與形式操作得當,有玩出新意,他們也不在乎創作手法是否原創。「2009動漫美學雙年展」策展人陸蓉芝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的國際研討會表示,基督徒相信只有上帝才有「原創」,其他創作者只是「複製」上帝的創作。

後現代主義對於原創概念的反思與創造力的解放,看似一刀兩刃或一體兩面的文化論述,其實並不衝突,反而更加豐富內涵。直接把文宣品轉換成藝術品,就是鈴木站在理查的基礎上提出更大膽、更激進的一種創作。

引起觀眾主動思考

鈴木說,他相信只要人們開始思考,就是社會進步的開始。雖然,他也會去參加反核遊行示威的活動,但是他在展覽中並不想直接倡導或反對什麼,而是藉由作品把問題攤開,交由觀眾自己討論:到底社會出了什麼問題?這樣的互動方式,反而增強觀眾的「主觀能動性」(註)。

「極樂核能假期」的主題喻示,核能消費的快樂生活有如假期一般短暫,樂極生悲的結果將使成千上萬的家庭幸福在瞬間化為烏有。鄰國日本核災的殷鑑不遠,藝術家以反諷的方式揭露現實,意在深化議題和促進溝通。

這組作品將無償提供給願意公開展示的人或單位使用,讓後續展覽衍生成一個無預設地點的極樂旅遊計畫,意者請洽一年畫廊email: info@nonprofitgallery.com。

註:是指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計劃、積極主動的活動能力。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核二廠的立體模型。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一年畫廊主持人黃蘭雅模擬核安演習所舉辦的「極樂泡麵趴」。

&nbsp

&nbsp

展覽場次

極樂核趴/2012年12月15日/2224 Studio(台北市錦州街426巷1弄26號/02-25092066)

極樂核能假期/2013年1月8~27日/豆皮文藝咖啡館

(高雄市鹽埕區五福四路131號2樓/07-5212422)

&nbsp

&nbsp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