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信如談靈修 以信仰面對戰爭的恐懼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七星中會義光教會婦女團契在11月13日,邀請南與北出版社社長吳信如專題演講,主題「正確關照自己,才能服事他人」。吳信如在演講中提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取得三連任後,有智庫研判台灣在不久未來遭受中國武力犯台的可能性大幅提升,因此國人不免心生恐懼;但基督教可以透過祈禱幫助社會提升去面對恐懼的極限能力,使台灣人所要的和平是追求上帝國的和平,因而產生無懼力量,帶出有效行動,而不會是來自恐懼而要求的和平,去到中國簽訂「和平條約」的假和平。

吳信如指出,若是不去面對戰爭的恐懼感,或是壓抑地喊著「我是勇敢的台灣人」,其實於事無補;也許,有許多年過半百的人真心不覺得害怕,喊著「我是勇敢的台灣人」,可是只要想到自己的年輕兒女可能會在戰爭過程中不幸殞命,恐這時候心裡就會產生了害怕,於是改喊「我們要和平」。但問題是,和平的定義要釐清,台灣人所要的和平會是被奴役的「羅馬和平」嗎?

(攝影/邱國榮)

吳信如表示,不要戰爭、但會被奴役的「和平」,這種需求聲浪倘若出現台灣,結果會是與中國簽訂「和平條約」,「這不是和平,這是因為害怕面對入侵戰爭的恐懼。」真正的和平應該是基督的和平,聖經也告訴基督徒,耶穌基督也曾經有心生恐懼的時候,但祂真誠面對自己內心恐懼的情緒,去到克西馬尼園禱告,去看見自己面對恐懼的極限能力。同樣地,台灣人也要看到自己面對戰爭恐懼的極限能力,追求基督的和平,而不是選擇被奴役而去投降的假和平。

「祈禱不是安慰劑,所帶出來的力量永遠與行動在一起,並且會是合乎理性的行動,不會是挑釁。」吳信如說,戰爭過程不免會有令人難過的事情發生,但基督的和平可以帶出正確的行動方式,捍衛的是真理價值,如此奮鬥才會帶來希望;這種的希望不是自我安慰,是會影響行為、迎向希望的力量。

她強調,正確的靈修,會是正確關照自己,之後才能服事他人,而基督教可以透過正確靈修的祈禱幫助社會帶來不一樣的行動,讓社會看到對抗恐懼並不是匹夫之勇,且「和平條約」是來自於恐懼,並不是真愛和平。

(攝影/邱國榮)

不正確的靈修、誤用靈修的結果,會製造恐懼或罪惡感,進而可以操控他人,以及會凌駕他人之上與逃避問題。她在談到不正確的靈修時,特別提到「特會」;她表示,參加特會而使內心的憂鬱因此消失,其實那是當下效果,影響來自於情緒氛圍,「這就跟吸毒一樣」,所以離開特會後並沒有改變,內在苦毒依然存在,那是因為沒去面對自己內在情緒。然而上帝給了人類科學,藉由心理學可以辨識情緒的種類,透過精神醫學可以對症下藥,而正確的靈修可以面對自己內在,不過這不容易,因為清楚辨識自己的情緒種類並且處理,這需要勇氣。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