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台灣思想受困解套 連結進步價值走向世界

【陳逸凡台南報導】7月24日晚上,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於台南政大書城舉辦《受困的思想:台灣重返世界》新書分享會,書中耙梳台灣內部歷史及外部現實,凝視台灣近10年的命運。

吳叡人分享自己自海外歸來經歷了台灣最困頓的10年,這本書的主題有文學、有哲學、從台灣到世界,也是台灣凌亂歷史足跡的寫照。「如果你付出感情挖掘台灣歷史,會發現自己很痛苦。」他想問的是「什麼叫做台灣人?」這個問題自1920年代以來就不斷被討論,從文學、藝術、歷史、哲學、政治、音樂等各種角度尋找台灣人的形象,然而他更想要進一步追問的是,「我們真的能夠做一個台灣人嗎?」

吳叡人說自己在美國求學時立下一個志向,「要把台灣送上知識的世界地圖」。由於過往只有「中國學」,未曾聽聞「台灣學」,甚至連他的老師都對這個想法嗤之以鼻。1996年前後,台灣經歷了最光輝的民主化,然而如今在帝國與資本的夾擊下,現在的社會氛圍又回到過去那個「被欺負的台灣」。

「台灣人不是理所當然的,而是隨時會消失。」吳叡人說,「台灣人出頭天」這句話已經講了很久了,然而台灣人真的有機會「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台灣人」嗎?他形容自己的書寫是一種「受困、脫困、再受困、再脫困」的過程,像俄羅斯娃娃一樣層層包覆,卻一次又一次的解脫。面對未來,台灣仍有許多問題需解決。

幾經尋思,吳叡人表示他對未來感到悲觀,因為台灣被剝奪了參與世界的權利,然而他認為這不代表台灣就要背對世界,反而要面對世界,與進步價值連結。「脫困不是只向外面找朋友,而是需要自立自強。」他認為台灣透過民主化形成的國家認同,與其他國家由上而下形塑的國家認同有差異。當遇到危險,而政治菁英卻失敗時,社會力量會崛起保護台灣。他認為這本書的發想是悲觀的,但一路走來心境有很大的改變。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