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造就】尊重生命|史懷哲的故事

約翰福音10章7~10節

◉陳宇光(七星中會退休牧師)

多數人都很看重自己的生命,因為每個人只有一條生命,如果失去了就再也無法得到。然而,如果在受到迫害時,為了保護自己的肉身生命,而不願意承認耶穌是救主的人,就會失去靈魂的生命;但是為了耶穌的緣故而喪失肉體生命的人,就會得到靈魂永遠的生命。透過讀約翰福音10章7~10節,我跟大家來分享三件事情。

  空虛的生命

所羅門王說:「空虛,空虛,人生空虛,一切都是空虛。雖然人在太陽底下終生操作勞碌,究竟有什麼益處呢?」(傳道書1章2~3節,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不相信上帝是獨一的真神,耶穌是救主的那些人,幾乎都是像所羅門王所說的那種景況,認為人生是空虛的空虛,一切都是空虛。人活著究竟有什麼益處和意義呢?

古希臘馬其頓王國國王亞歷山大雖然征服了歐、亞與非三大洲,但是他在33歲臨死以前,發現死了以後,那些他所征服的土地都沒有辦法帶走,所以他覺得人生實在是空虛的空虛,一切都是空虛。因此,亞歷山大在臨終前,就叫人在他死了以後,將棺材的兩邊打兩個洞,然後將他的雙手懸在棺材的洞口外面,遊行街道,讓人們看見他是兩手空空的離開這個世界。

不過有的人覺得人生很空虛,活著沒有意義,所以就用自殺來提早結束自己寶貴的生命,實在是很可惜。飾演1963年香港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女主角樂蒂,她曾獲第二屆金馬獎最佳的女主角獎。在她外貌、名聲、地位和錢財等都屬於人生的最高峰時,卻突然服用安眠藥自殺身亡。當時她才31歲,實在是很可惜。有很多著名的影星或歌星也是用自殺來提早結束自己肉體的生命。其實,這都是非常不尊重生命的做法。

  偉人的獻身

耶穌說:「那想保存自己生命的,反要喪失生命;那為了我失掉生命的反要得到生命。」(馬太福音10章39節)被稱為「非洲之父」的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博士,就是用實際的行動實踐耶穌的這段話,他奉獻50多年的生命,在非洲幫助當地原住民的生命得到重生。

史懷哲在1875年1月14日出生於德國與法國的交界,一個名叫凱撒士堡的地方。從他出生以後,到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1952年以前,很少人聽過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在做什麼。但是,當他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以後,可以說是一夕成名,忽然間許多人知道他到非洲實行他所主張「尊重生命」的理念,但是不清楚他為什麼要去那裡,為什麼要服務那些非洲人。其實,這跟他的成長過程以及信仰是有關係的。

在史懷哲七、八歲時,有一個禮拜日的早上,他的一個同伴帶他到山上打鳥。當他學著同伴拿了一顆的小石頭放在彈弓裡,要射殺樹上的小鳥時,忽然間聽到禮拜堂的鐘聲響起來,那應該是要舉行主日禮拜的鐘聲。這時候,史懷哲的內心就想到鳥兒也是上帝所創造的,所以不忍心也不應該去射殺鳥。從那時候開始,他的心裡常常提醒自己:「不可以殺害有生命的動物。」
在21歲的一個早晨,史懷哲領悟到自己在30歲以前追求學問與藝術生活,都是為了30歲以後能夠獻身直接服務人群。因此,他下定決心:30歲以前要把生命獻給傳教、教書與音樂;30歲以後,要把個人奉獻給全人類。不僅如此,他在這段期間也不斷地努力充實自己的知識。因此,他在29歲時,就已經獲得神學、哲學及音樂三個博士學位,並且在聖托馬斯神學院當院長。

1904年的聖靈降臨節早上,史懷哲看到一篇文章裡面寫著:「在非洲大陸的叢林中,生活著一大群沒有信主的原住民,那個地方沒有宣教師。生病時,沒有藥吃,他們不懂真理、知識低落……凡是那些能夠堅決回答上帝的呼召,勇敢地說:『主啊!我要跟隨祢』……」等的內容。史懷哲看到這篇文章以後,就決定以醫療傳道的方式去幫助非洲的人們,也就是以醫生與牧師的身分進入非洲關懷當地原住民肉體與靈魂的生命。

史懷哲30歲時,辭去院長的職務,用了七年的時間研讀醫學的課程,最後得到了醫學博士的學位。1913年,史懷哲和他妻子就到非洲剛果的蘭巴倫,展開身、心、靈全方位的醫療傳道工作。他以醫師的角色醫治當地的病患,也以上帝的使者──牧師的角色,關顧當地人心靈的需求。他在非洲的叢林中,親自和原住民到叢林中砍樹,開墾荒地,開拓農場,自製磚頭和調配藥方,並且一起建造教堂和醫院,收容當地500多位生病的患者。他日以繼夜地醫治當地人身體的病痛,並且關懷他們的靈魂得救。

史懷哲在90歲去世時,已經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醫治他們的病痛,帶領許多人認識耶穌,接受祂作為個人的救主,讓他們的靈魂得救。他為偏遠地區的醫療服務留下了不少的榜樣,也為普世人道的關懷價值與實踐尊重生命的精神,樹立了崇高的典範。

  要尊重生命

史懷哲以基督徒人道主義者的觀點,作為他生命倫理的理論基礎。他認為,無論是白人或黑人都是朋友,所有的生命都是神聖的,因此每個活的生物都有天生的價值。人們需要通過「尊重生命」來建立與他人,以及其他萬物之間更好的相互關係。因此,人們應當去了解所有生命的可貴;只有當人們能夠實踐尊重生命時,才能避免去傷害任何生命,並幫助其他生命,使世界有良性的發展。如果我們能夠實踐尊重生命,那麼道德就有可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史懷哲認為,當人們真正了解每個人都是有罪的時候,他們才會自然地去寬恕他人。因此,只有當人們都明白生命倫理的真正意義時,才能建立一個具有崇高道德的世界。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犧牲了無數的生命(包含植物或動物)。因此,較有能力的人應該盡自己所能,造福所有生命,發揮最高、最善的行為,這是人類所需要負擔的道德義務。史懷哲認為,人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尊重生命。尊重生命的對象不僅僅是人的生命,還包括動物和植物的生命。除非人類能夠將愛心延伸到所有生物上,否則人類將永遠無法找到和平。因此,他也為環保和生態人士建立了動物和植物生命的理論基礎。

史懷哲發表這些理念的當下,並沒有受到重視。但這幾年來,許多國家開始重視保護動物,特別是保育類的動物,台灣也訂立《動物保護法》來保護動物。前幾年,有一位青年從澳門來到台灣讀大學,因為殺害一隻流浪貓引起很多人指責,也被移送法辦。不僅如此,他被就讀的台灣大學記兩大過、兩小過並留校察看。結果他不知悔改,後來又虐殺一隻貓。原本他6月就可以大學畢業,但是台灣大學因他的惡行損害校譽,處分勒令退學,實在是令人遺憾。

史懷哲說:「真正幸福的人,是那些已經開始尋求,並且知道如何服務他人的人。我的生命對我來說充滿了意義,我身旁的這些生命一定也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如果我要別人尊重我的生命,那麼我也需要尊重其他的生命。除非有不可避免的理由,我們沒有權利在其他動物身上加給牠們痛苦和死亡。」我認為這段話非常值得我們一再來思想,並且實行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

在史懷哲90歲生日時,有一位從遠方來的客人問他說:「請您告訴我們,讓您建立蘭巴倫醫院成功的祕訣在哪裡?」他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只告訴對方說:「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蘭巴倫。」這句話成為不朽的名言。是的,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蘭巴倫。意思是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應該去關心的人、動物和地方。

× × × × ×

在我們記念史懷哲誕生148週年之際,願我們都能夠學習他所留下來「尊重生命」的榜樣,跟隨他的腳蹤,在世界各地那些有需要的人、動物與地方,建立自己的蘭巴倫。史懷哲的蘭巴倫是在剛果的原住民。各位兄姊,您自己的蘭巴倫是在哪裡呢?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1條評論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