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均平,而非均貧

&nbsp近日勞保基金可能提前破產的新聞,引發社會檢視各項社會保險制度的差異與不公平。勞工與軍公教人員相比,相同條件下退休,軍公教所得替代率約是勞工的兩倍,甚至可能領得比在職時還多。

勞保、軍公教保險,甚至農保等制度,各有其時代背景,然而媒體披露台灣公務員退休所得替代率動輒8、90%,甚至超過100%,高居世界第一,政府總負債高達新台幣23兆元,占GDP比率逾160%,比希臘更嚴重,已瀕臨破產。值此之際,退休軍公教人員可領年終慰問金的議題又引發爭議,拿年輕人所繳保費養老年人,未來卻無法支付這些人的退休金,引發不同階級、世代對立的氣氛。

聖經中有400多處提及貧窮問題,甚至對照顧貧窮人的教導比傳福音的教導還多。除了在律法書陳明對窮苦人的照顧,許多先知更批判不公義的社會、司法及政權;路加福音也將焦點放在對貧窮人的態度上,要求基督徒對貧困盡責。這些例子在在說明,我們若要按聖經標準生活,必須同時對政府政策、社會議題與個別關顧有感,致力營造更合神心意的生活方式。

從社會角色來看,公務員乃「不事社會生產」的職業,其功能為管理國家職能、協調資源分配、創造生產環境等,讓優秀的企業、個人能在國家中發揮功能,提高經濟能量。因此,公務員應質精量少,以釋出更多人才、勞動力於社會中從事研發、生產工作。同時,個別公務員不應成為錯誤制度的受害者,承受不公不義之罪名。

然而,目前台灣對公務員高於社會水平的待遇,吸納了過多原本應該在社會中打拚的人力,並牽制了15萬名公職考生投入社會服務的機會。檢討不合宜的制度是當務之急,但目的不是要求拿比較多錢的人吐一點出來,讓大家「均貧」,而是想辦法創造更合理的「均平」,將資源從生活較優渥的一方轉移至更需要照顧的族群,讓軍公教也好,勞工與農民也好,都能安心享受退休生活,這種管理全民財富分配,也才是公務員的責任。

哥林多後書8章13~14節中,保羅說:「我不是想加重你們的負擔,來減輕別人的負擔。既然你們現在富足,就應該幫助那些貧窮的。到了他們富足而你們有需要的時候,他們也會幫助你們。這樣雙方面都有機會互相幫助。」反對現行的軍公教福利,並不是仇富,也不是「見不得人家好」,而是落實信仰中「多收沒有餘、少收沒有缺」的生活準則。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