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退休牧者4.0版

Windows 8的上市,宣告電腦又進入了另一個時代。從1980年代初期的8位元電腦、DOS作業系統開始,電腦不論在硬體或軟體上不斷地成長與進步,而且變換速度之快讓人永遠在其後面追趕。升級,不斷升級就是電腦使用者的命運;然而,大多數的使用者都欣然接受這種不斷更新的升級。

不只是電腦業者如此,許多的產業也致力追求升級與成長。在面對台灣急速高齡化的社會中,政府也由老人年金制度的設置,成立安養中心、養護中心等福利設施,來解決老人照護的問題;《長期照顧法》的立法,也代表老人福利的升級。

在這些升級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因獨居老人照護問題而產生的憾事。觀看鄰國日本的老人福利,約20年前,日本就發現許多老年人不喜歡住安養中心或養老院。因此,他們開始由安養中心、老人住宅逐漸轉變到「在宅老化」的觀念,由市區公所、醫院、義工及家屬共同組成照護網,相互支援,讓義工有服務機會,也讓家屬有喘息空間,同時讓長者生活有尊嚴及品質。

在台灣政府的老人政策還沒有如此進步之前,教會能不能率先升級對長者的關懷?我們可以從對退休牧者的關懷上開始這種照護網絡的預備。過去教會常主動關心從自己教會退休的牧者,打電話問安、寫聖誕卡、定期探訪等,可說是關懷退休牧者1.0版。總會設立傳福制度,讓退休牧者有生活基本照顧是關懷退休牧者2.0版。傳福會發起「愛牧之友」基金是關懷退休牧者3.0版。然而,這些其實還不夠,用安養中心的住民經驗來說,許多住在安養中心的長者,白天經由院方安排許多活動,但是當夜幕低垂、夜深人靜的時候,許多住民會開始想家人、想回家而哭泣,這是目前安養中心無法解決的問題。

面對退休牧者的關懷,我們如何能讓他們不在暗夜哭泣?「在地關懷」是一個方式。許多退休牧者不一定會住在牧會教會附近,但如果我們知道教會附近有退休牧者,不管是不是從自己教會退休,平時、節日都可以去探訪他們,主日可以帶他們參加禮拜。甚至與家屬、牧者共同商議照護方式,組成一個照護網絡,安排義工陪伴他們,讓家屬有喘息的空間,讓他們感受到在主內的家庭的「相疼」,這就是關懷退休牧者4.0版。

「在地關懷」是一種學習,要開始建立這個網絡,並且在行動中累積經驗。這種經驗將會擴及會友,有一天影響我們社會的老人政策走向。

&nbsp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