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愛、受苦與盼望

 

彌迪理牧師(Rev. Harry Daniel Beeby)以93歲高齡別世了!4月2日與英國同日在台南神學院舉行的追思禮拜,除了緬懷之外,對年輕人來說多了一份不足為奇的陌生。這份陌生形似台灣社會對24年前追求台灣獨立、言論自由而自焚的鄭南榕那般疏離;這份陌生源自〈國是聲明〉的精神變得僅供參考,文獻成了神主牌偶爾拿來拭拭灰塵。犧牲遙遠了,受苦非主流了,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一起度過風雨飄搖年代的老彌,再見了!

1949年,被中國共產黨從廈門逐出中國的彌迪理牧師,在台灣超過20年歲月,委身釘根本土的神學教育;台灣被逐出聯合國之後,他參與並促成〈國是聲明〉發表,並將此聲明傳播至國際。也因這個勇敢的行動,已在台灣安身立命的彌牧師夫婦遭國民黨政府取消簽證,1972年3月5日被驅逐出境,年紀相仿的鄭兒玉牧師回憶,「真欲歸化做台灣人」的他,離去時悲傷地表示:「無法度成做台灣人kap恁saⁿ-kap受苦。」

直至1992年3月29日,他再度回到睽違20年心愛的台灣。或許正因被共產、國民兩黨趕來趕去的經驗,他斬釘截鐵地表達出,若是我們相信耶穌是主宰,就不會認為祂只關心人生的某些部分,而把某些部分就歸為政治,是我們不能插手的。彌牧師第一次的離去,帶給了當時以高俊明牧師為首的長老教會感傷、也化悲憤為勇氣與力量。當年,高牧師被誤會,甚至同工也失去信心,如今事過境遷,教界享受甜美果實,受投入民主運動的各界推崇。這一次彌牧師離世,但願真能像遠赴英國參加其告別式的台灣代表所言:「阮會將你的故事講給下一代知影。」

長老教會要當什麼樣的教會?1985年通過的信仰告白指出,教會要「通過疼與受苦,成為盼望的記號」,這正是彌牧師的風範和實際作為,以及受1970、80年代教界仰之彌高的原因。除了遍傳關心台灣命運的基督福音,宣告耶穌是人生命所有的主宰,還有更重要的嗎?

總會年會本週召開了,關注的重點到底是什麼?「雙福年」以社福與福音並進服務社會的精神、馬偕醫院是否漸趨平靜都令人拭目以待。長老教會慢慢習慣於西裝畢挺、華麗宴席的場合,但別忘了要說「疼、受苦與盼望」,也要有本事在淒風苦雨的夜晚中與苦難者同戴斗笠共穿蓑衣;畢竟就信仰而言,前者只是偶一為之的手段,後者才是本質。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