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用科技工具產生服務價值

◎丁耀民(軟體工程師)

日前結束了10多堂的手機APP開發課程。課程末了,老師語重心長地分享:「過往認為可以開發APP上架賺錢的年代已經過了,現在人人都可以、也都會開發APP了。現在的時代是需要把APP當作是企業服務的一個延伸平台。」

近10年間的網路世界大事件,facebook上線、無名小站商業化、Google收購YouTube、iPhone上市、蘋果應用程式開市、Android的商城開張、iPad開賣。

幾乎30歲以下年輕人的日常生活都被這些東西佔據了。這些商業模式改變了人們的使用模式,更改變了人們看世界,這最後又改變了商業模式。根據統計,84%的人睡醒後張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轉身拿起手機查詢各項資訊、查詢朋友傳來的訊息等等。但教會機構又有多少隨著主流工具來推動事工?

教會在這幾年的網路資訊發展趨勢中,一直站在比較保守的態度,往往被認為慢了好幾拍。但就這幾波的網路趨勢來看,筆者認為教會機構還好沒有投入進行發展。這並不是表示教會機構可以拒絕運用新科技來增進行政效率或者推廣宣傳,而是應該了解工具的屬性後再決定是否導入。

教會機構的資源都相當有限,加上資訊網路有高度的專業知識在內,因此在評估是否採用資訊網路相關的工具時,大多都會因為對其陌生、複雜而採取較保守的決策。但筆者認為,不能夠因為對工具陌生而拒絕採用,而應該是確定目標與對象,並了解工具的屬性,是否能與自身教會或機構的發展正向配搭而決定。

另一方面,開啟新型態的服務方式並不容易。如何評量一個新服務的方式?如何設定查核點以作為是否持續推動服務的決策參考?更重要的是心態上的調整,用新科技推廣服務的過程中一定有許多無法預期也超乎經驗的事情,同工們這時候應該學習一起站在「被服事者的需要」來修正調整新科技的使用方式或者內容。

從這個觀點看,教會機構的決策團與執行同工在新科技的工具應用上仍有許多預備工作需要準備與學習。筆者認為可從自主性高的facebook或blog開始,把聚會活動的內容、照片發布出來,整理與提醒需要代禱的事項,也與使用者互動對話,用各式的管道多了解我們服事的對象。

我一直認為,科技的進步並不是我們用任何藉口推拖一下就可以不用面對的!科技推陳出新不斷的演變,若我們失落了3、5年的新科技使用,我們約莫喪失了對一個年輕世代的需求認識。「由各樣的方式了解被服事者的需要,進而在需要的地方提供服務,產生價值。」我想這就是這堂APP開發課老師想要說的話吧!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