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介】《偽魚販指南》好好做,活得更好


《偽魚販指南》

出版|寶瓶文化
作者|林楷倫

 


◉林婉婷

1986年生的林楷倫,是作家,也是第三代魚販。他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台北文學獎和台中文學獎等文學獎項肯定,並於2022年出版首部散文作品《偽魚販指南》。

《偽魚販指南》邀請作家朱宥勳、王浩一和學者李明璁撰寫序文,他們從自己對林楷倫的認識和對魚販生態的了解出發,談到林楷倫以富有戲劇張力又真實、坦然的筆法,寫出兼具魚販知識和作家自省的作品。林楷倫則在接受博客來網路書店採訪時指出,《偽魚販指南》呈現台灣魚市和菜市場的日常與人物風景,透過寫實描寫來喚起共鳴、消除偏見。在本書後記中,作者另點出寫作是為了面對自己,「那些過去的事,我過去了一點點。」

可以想見,《偽魚販指南》是一本不欲遮掩、不為美化的文學作品。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輯一「身為魚販」;輯二「魚販日常」;輯三「三代魚販」。首章是〈身為魚販〉,林楷倫回憶童年,祖父是魚販,父母曾經營飲料店、生意興隆。但之後父親沉迷賭博,賠掉了婚姻與事業,最終成為魚販,經常掛在嘴邊的話是「很累」。歷經變故,祖父始終是魚販,父親始終是賭徒,而林楷倫對世事的觀察從懵懂到透徹。

林楷倫還是青少年時,已開始分擔家中魚販的工作,也開始老師要他爭氣、同學嫌他腥臭的生活。原本他對未來還有想像,希望透過教育翻轉人生,最後仍然為撐住搖搖欲墜的家而放棄了學業,投身魚市。面對「讀這麼高,幹麼賣魚啦?」的質疑時,他回答:「只是工作。」

在被環境推著走的過程中,林楷倫學會面對現實。在〈偽裝魚販的指南〉中,他娓娓道來如何從混亂與疲倦中摸索出規則與從容,如何在穿著、步伐、問價、挑魚到打包各個環節下功夫。雖是「偽裝」一位批發魚販,但在對的時間扮演對的角色,演著、演著就成真了。

輯二首篇〈貴人與小耳朵〉中,經餐廳老闆的鼓勵與牽線,林楷倫於三十而立之年重新取捨,離開原生家庭和父親的魚攤,開啟餐廳漁獲批發之路。他放下一些堅持,也放下一些艱苦。

〈是的,主廚〉中,林楷倫講述魚攤和餐廳批發的環境差異。在魚攤,靠買賣當下的交談來決斷,餐廳批發則是透過與餐廳人員的交情。他在流動率高的餐飲業,看見不同夢想的實踐與殞落。值得額外一提的是,輯二的〈魚之占卜〉結合台灣海鮮與人性觀察,吃什麼海鮮反映什麼樣的個性,類似心理測驗的形式提升閱讀的互動性與趣味性。

輯三第二篇〈冰箱〉中,林楷倫進一步披露對父親的複雜心情。他從冰箱的使用習慣切入,說父親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方式,就像把食物放進冰箱,以為這樣就可以延長保存期限,不用面對某些問題。但隨著時間過去,冰箱裡的食物會腐敗,人與人的情感會消耗,最終只剩失望、無感。長輩們口中「冰箱冰的東西怎麼可能會壞?」是對這段親情拋出最諷刺的叩問。輯三還收錄林楷倫與家人的互動回憶,包含情感的拋接落空或懸在空中。

因為工作關係,筆者也曾數度採訪漁業工作者。受訪者有認真稱呼筆者為「女士」的年輕外籍漁工,有台語說得相當流利的資深外籍船員,有西裝筆挺卻對漁業加工流程如數家珍的老闆,也有對海上人權倡議與法規深感不滿的船長,在重重標籤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與性格,但本質都是人。身為無法輕易得到他人理解、人生難有戲劇性機遇的普羅大眾,多數時候只是日復一日為活得更好而努力。「好好做」,書中幾次出現這句話,在讀完此書後深烙於我的腦中。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