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與科學

◎蕭文

英文的「科學」(Science)一詞源自於拉丁文Scientia,其原意為「知識」、「學問」。這個名詞初次傳入中國時譯為「格物致知」,在某種程度上表明了「科學」所蘊含的內在精神。

科學的任務在找出既有的運作法則,並以精確的方式表達出來。科學所要解釋的是:為什麼某一件個別事件會發生?為什麼某一類事件總會如此這般的發生?譬如,伊薩克‧牛頓看到蘋果落地,而孕育出萬有引力的觀念,進而了解地球與月球的關係,潮汐與彗星運動的關係,奠下物理學與天文學的基礎。

約伯記26章7節:「神將北極鋪在空中,將大地懸在虛空。」約伯記26章8節:「將水包在密雲中,雲卻不破裂。」以賽亞書40章22節:「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蟲。他鋪張穹蒼為幔子,展開諸天為可住的帳棚。」「大圈」指一個立體的球面,已說明地球不是一個平面的弧形,已點出宇宙的奧祕。同樣的,約伯記38章35節:「你能發出閃電,叫它行去,使它對你說,我們在這裡。」隱約的指出運用電磁波傳遞資訊。傳道書1章6節:「風往南颳,又向北轉,不住地旋轉,而且返回轉行原道。」指出風向系統。傳道書1章7節:「江河都往海裡流,海卻不滿。江河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指出水迴圈的理論。自然科學家研究的結果是證實聖經的記載。

然而,科學不是萬能的,譬如我們的創意、理念、信念等。我們每天生活主要面對的是人,而人是無法用科學來衡量的,所以,科學方法有其侷限性。譬如,追求利潤是企業的基本生存條件,一個沒有利潤的企業是沒有辦法在社會上生存的,管理學以科學方法,以數理邏輯發展出經營管理模式,但是運用此類經營管理模式,企業就可以獲得預期的利潤嗎?管理學家彼得‧杜拉克指出,只強調投資報酬率是危險短視的,並且會鼓勵一些差勁的管理行為。

英文的「信仰」(Religion)一詞源自於拉丁語的Religio,原意為人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對神的信仰、義務和崇拜,以及神人之間的密切關係。這個字中文翻譯為宗教或是信仰。宗教具有對世界解釋、司法審判、道德培養和心理安慰的意思。信仰指對神的信服和尊崇。

信仰使我們能夠探尋自然界以及人類社會的律則,了解自然界以及人類社會的律則,進而尊重律則,律則就是制度,而能夠以積極的態度生活,並使生活與自然界維持一良性循環。

基督教的信仰讓我們不斷對上帝創造世界時,建立的律則進行探索,其最終目的如英國科學家李約瑟(Joseph Needham)在《中國古代科學》一書的導論中寫道:「中國文明已致力於探索自然界的眾多奧秘,並利用自然常識服務於人類生活。」所以,基督教的精神是科學的。

(作者為台南南門國語教會會友,南門鐘聲同工)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