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唱〈千風之歌〉

◎鄭世璋

「說什麼天堂,簡直侮辱大地」 梭羅。

讀了陳祐陞牧師在《台灣教會公報》第3141期撰文〈再談〈千風之歌〉〉中表示,因為歌詞中帶有所謂泛神論的思想,不適合在基督教禮拜中獻唱,並認為這首歌是包裹著「迷惑及魔鬼糖衣」時,我驚覺,這實在是天大的誤會。

原名〈千?風????〉,是日本聲樂家秋川雅史於2006年發行的單曲。這首歌原為美國詩作,詩名為&ampldquo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amprdquo,是由美國詩人Mary Elizabeth Frye在1932年所寫的詩作(是不確定的考據)。歌詞的概念是死者安慰活者,說我並沒有「死」,已化為千萬的風,以另一種存在,存在著。它再度受到世人注意是因為美國911事件後,在某次的哀悼會中,朗誦了這首詩,大大安慰了911事件受難者的心靈,也撫慰了眾多為此事件感到悲傷的靈魂。該詩早期被印製在明信片的全文如下: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
I am not there, I do not sleep.
I am a thousand winds that blow.
I am the diamond glints on snow.
I am the sunlight on ripened grain.
I am the gentle autumn rain.
When you awaken in the mornings hush
I am the swift uplifting rush
Of quiet birds in circled flight.
I am the soft stars that shine at night.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cry
I am not there. I did not die.

所謂的泛神論(pantheism)這樣的一種界定,主要是透過「單一神論」(Monotheism/Theism)者的標準所下的設定,認為只要把自然萬物將神等同起來,或是認為上帝/神就在萬物之中,就是泛神論的思想。反對泛神論害怕將自然可見萬物「等同」了上帝,恐有偶像崇拜之云云。但這實在不是個很理想的說法,因為透過對萬物(上帝創造的)奧妙的讚嘆,萬物本身是個載具,是個引導我們進入上帝奧妙裡的美妙器皿。上帝不也引導陷入苦難中掙扎的約伯,要他從自然萬物的現象中去思索上帝(約伯記38章8~16節)!

這裡又是大海、雲彩、濃霧、晨曦、陽光、泥土、山陵、丘谷,但這是上帝本身嗎?當然不是,它們是上帝對我們的啟示。陽光,不只是陽光,它同時述說著溫暖;泥土,不再只是泥土,它同是具備了生命滋長的意涵;濃霧,不再只是濃霧,它亦是詩人創作的泉源,是聖靈如風吹動的,富有創造的生命力。

「風隨意吹動,你聽見它的聲音,卻不知道它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凡從聖靈生的,也都是這樣。」(約翰福音3章8節)讓風成為偶像崇拜的,是失去自由的生命,視親近風為偶像崇拜的,同樣也是。

至於陳牧師所擔憂的,會擔心基督徒有選錯房間的憂慮,或許我們可以重新思考,什麼是永恆生命的意義?耶穌指的那裡是哪裡?

基督徒相信,死亡並非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非肉體生命的重組,是永恆生命的存在,屬於基督的復活。天國的樂園,不僅是那個未來,尚未發生,只能想像的樂園裡,它更是在風裡,在陽光裡,在所有屬於上帝創造中,從過去、現在到未來,以「在地上如同在天上」的姿態出現的樂園。

贊成陳牧師所說的「與神同住在天堂,同享天堂的榮耀」,但哪裡是天堂?有上帝的愛的地方,就是天堂。住在上帝的愛裡,就是住在天堂。「上帝那看不見的特性,就是祂永恆的大能和神性,其實從創世以來都看得見,是由祂所造的萬物來辨認出來的。」(羅馬書1章20節)開口唱吧!

(作者為台南中會三一教會牧師)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