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宣教,教會準備好了嗎?

◎王宇軍

如今,很少再聽到不要使用網路的言論,最多就是要限制上網時間以及瀏覽的網站。因為,網路已經成為你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無論工作、通訊、教育、休閒、資訊的取得等等,幾乎都離不開網路世界。1995年之後出生的世代甚至被稱為網路原生族,意思即是生下來就活在網路普及的世代,顯見網路的使用影響人類生活之巨大,徹底改變人類訊息的獲得方式。

隨著網路普及化之後,網路作為傳福音的工具渠道的探討,也隨之增多。從最基本的在網路上分享見證文章,在網路上經營福音性質的部落格或臉書粉絲團、社團,甚至透過網路聚集特定興趣專長的弟兄姊妹,在網路上聚會或形成網路團契。

說一個有趣的歷史,貝爾發明電話並且逐漸普及開來之後,歐美的教會曾經有一段時間,架構了以電話為基礎的「電話主日崇拜」,會友透過家中電話連線到教會,聆聽講道、參與聚會。

套用麥克魯漢的說法,媒介是人類身體的延伸。望遠鏡是眼睛的延伸,電話是耳朵的延伸。網路毋寧是人類五感的共同延伸,透過網路可以抵達世界任何一個角落,可以聽讀寫看感覺……,相信不久的將來還能夠嗅聞,出現像科幻電影「企業號」裡的全息室,透過虛擬實境的方式與遠方的人接觸,未來,什麼事情都能在網路上進行。

基督的教會的確不能自外於網路世界,固然網路世界也與真實世界一樣不完美。網路上各種訊息思想流通快速而氾濫,若基督徒與基督的教會不能在網路上分享福音,則高度仰賴網路的現代人,恐怕失去一個非常重要的認識福音管道,非常可惜。

能夠面對面的交流互動、參加聚會固然是最好,如果因為工作、生病或其他原因而無法親身來到教會,透過科技媒介參與教會生活未嘗不是一種好的補償方式,比起斷絕教會生活與肢體溝通,網路媒介至少幫助我們維持必要的基本交流。

不得不說,目前雖然眾教會在網路事工上陸續有所著墨,但仍未能在網路上形成氣候,不一定是我們人數少的緣故,很多大型網路企業的員工數也都很少,卻能發揮非常大的效益,可見得網路事工未能更加成熟,更可能是教會不夠了解網路世界的生態,以及在網路上傳福音、經營網路社群的方法。

我發現,不少教會都成立了自己的網站部落格或臉書社群粉絲團,然而,卻因為過於分散且過於小眾而被淹沒。在網路上,團結力量大,若要成立網路社團,應該以教派甚至是跨宗派的事工為單位來建立社群,才能夠凝聚夠多的人一起服事,才可能提高網站在搜尋引擎上的排名以及瀏覽率。教會界若要進入網路宣教事工,或許應該像網路行銷專業人士請益,經營網站的確有許多的專業know-how需要學習,並不是架一個網站或成立一個粉絲團就可以了。

我們應該在網路宣教與福音事工上更多著墨,除了網路行銷的學習,還有很重要的一門預備功夫:培養大量的文字與影像工作者,除此之外,還要有精通社群網站經營的弟兄姊妹投入,畢竟網路還是高度仰賴文字與影像來溝通。眾教會也應該在網路福音事工更多的聯合,畢竟網路無國界,在網路上能邂逅各種教派的弟兄姊妹,如果能夠在網路上共同服事,為主得人豈不美好!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