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數字的背後

(相片提供/Pixabay)

◉賴允亮

最近一則報導標題寫著「癌友五年存活率增幅10.4%」,衛福部公告的最新數字肯定了台灣癌症治療的進步,也能帶給罹病的民眾許多信心。縱然癌症治療的品質影響著存活率的數字,但是在存活率中,我們更應該看的是有生活品質的存活。

「當初醫生跟我說,我的治療有70%的成功機會,我才想說好我拚拚看!但是現在,我希望我是另外的30%!」這句話,並不是出自一位癌症復發的病人之口,而是出自一位已經完成治療、影像上疾病穩定控制的病人的口中。

我在門診中固定都會評估病人疲累、睡眠、排便、食慾等這些看似再簡單不過的小事,因為這些症狀牽一髮動全身,小小的不順,會帶來生活上很大的困擾。就在一次問診中,不論我說到什麼症狀,這位病人都回答「他有」!他的手指和腳趾因藥物作用而麻痛,走路像是踩在棉花上,難以平衡。手指又麻又刺痛,甚至有時無法拿筷子、摸到就像電到那樣痛。四肢抽筋更是每天都會發生好幾次,睡眠受到影響,身體疲憊不堪,他淚濕眼眶說:「我不知道治療完會這樣!不然,我寧可是治療失敗的30%。」

或許有人會認為他屬於治療成功的那一群人卻不知感恩,或許有人覺得治療必定有副作用、活著就要忍耐,因為沒有人是能夠「早知道」。無論如何,他現在受苦是一個事實,而且這個苦,可能跟著他一輩子。多數人總習慣以數字衡量一件事的成效,沒有不好,這是一個客觀狀態的呈現,只是我們應該再看到數字背後的意義。當存活率增加了,也代表著治療之後因症狀所苦的人可能更多了;當存活率增加了,也代表著我們要更加用心在維持治療後的生活品質、減少副作用的照護上。

在我們四周時常出現的「數字增減」,不論是疾病存活率、公司營收、會友人數、學校招生等。求神賜下智慧,讓我們不只看到數字,也看到更多應盡的責任。(作者為馬偕紀念醫院主治醫師)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