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他者的神學

◎林宛柔

上週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WCRC)辦公室討論到歐冠盃,大家關注是否足球員會開口唱國歌這件事,提及德國人不太唱國歌,一大原因來自於歷史。二戰後,德國的愛國心是很隱性的,彷彿一不注意地展現就會燃起暴力的火光。

德勒斯登(Dresden)是東德薩克森州的一座城市,它的名字幾乎與戰爭畫上等號,聖母堂(Frauenkirche)更是不例外。聖母堂的歷史源於11世紀,在宗教改革時期成為新教路德教堂,1727至1743年由德勒斯登城市建築師George Bähr以巴洛克式設計並改建完成。這座聖母堂最大的特色是用12000噸砂岩(Sandstone)完成聖母堂極具特色無堅不摧的穹頂,被稱為die Steinerne Glocke 或是Stone Bell。

1945年2月13日聖母堂在攝氏1200度的火燄中燃燒,2月15日用砂岩建成的穹頂因英美盟軍的猛烈轟炸後崩毀,燃燒了整整兩天,整座城市在轟炸的高溫下幾乎被夷為平地,而整座聖母堂只剩祭壇存留。聖母堂在2005年完成內部與外部的重建,並於同年10月30日舉行落成典禮的宗教儀式,儀式延續到31日,以記念馬丁路德宗教改革。

成大歷史系兼任教授王琪曾經描寫這段歷史:「英美盟軍對德勒斯登的地毯式轟炸引發了包括歷史學界較大的批評與爭議,特別是針對英國1942年2月14日所發布的區域轟炸令(Area Bombing Directive)。這道由英國空軍總部(Air Ministry)對皇家空軍(Royal Air Force)所下達的訓令,要求皇家空軍可以不顧一切盡全力轟炸德國,目標是摧毀德國的勞動力與士氣,方法則是轟炸德國的城市與平民。」

德勒斯登的居民對於英美盟軍席捲式的轟炸,至今仍然受傷著。

每週三有晨更禮拜,WCRC辦公室會與The Reformed Alliance的同工一起晨更,幹事莎賓娜(Sabine Dressler)述說這個故事,她說著主日她在德勒斯登的聖母堂聚會講道的章節:「基督來的目的是要傳和平的福音給所有的人,包括你們這些從前遠離上帝的外邦人和接近上帝的猶太人。藉基督,不管是猶太人或是外邦人,我們都能夠在同一位聖靈裡來到天父面前。這樣看來,你們外邦人不再是外人或陌生人;你們是上帝子民的同胞,是上帝一家的人。」(以弗所書2章17~19節)

當講道正繼續時,某些信徒(或者是觀光人群,教會有說明主日時間教會不開放觀光)起身離開教堂,而其他信徒則疑惑著,或像莎賓娜一樣帶著不安,看著離開教堂的人群。當時繼續留在教堂的信徒,與正在晨更的我們無從得知在那當下離開的人群的內心。

我想起2014年,與ILT同工們討論主題時出現的擁抱神學,願意張開雙手擁抱未知,是冒險的;而帶著傷痕張開雙手,那是掙扎的。  (作者為WCRC實習生、長老教會青年)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