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麗外表下的掙扎──淺談韓國集體文化處境

◎吳以琳

首先得先承認自己對韓國是有偏見的,更直白地說,如果有選擇,韓國不會列在我的必行清單。但我相信上帝有祂的旨意在。「為什麼要去韓國?」「你不是不喜歡韓國!」這問題被問過上百次,但總輕描淡寫回答:「因為有朋友在那。」有這麼多國家的朋友為何選韓國?一切要回到2013年第一次參與WSCF-AP在馬尼拉辦的人權工作坊,認識了韓國牧師朋友,之後受邀到韓國參加韓戰停戰60週年和平論壇,開啟了對韓國文化的好奇心,他說:「不論好的、壞的,這就是韓國,來看看吧!」

一句邀請,讓自己走了一段近一年的韓國旅程。一般對韓國的印象在此不贅述了,但試著從外貌視角中理解韓國社會文化與價值觀。

一個集體意識強的國家,走在街上從外貌即可看出端倪,應該長什麼樣,穿什麼衣服和維持何種體型,似乎成了無聲的共識。女生有一樣的妝容,男生造型相似度極高。一位韓國朋友在聊天中,用帶點無奈的語氣說出:「我媽存錢要我去整形。」這句話對身為外國人的我難掩驚訝。他們對外貌的重視猶如呼吸般重要。

一位畢業於師大的韓國朋友分享她去英國打工度假的故事,她提到即使國外生活辛苦,但她第一次感受到能為自己而活的自由,再返韓的旅程中感受到即將面臨社會各種壓力使她情緒潰堤了。然而,這不是單一故事,所結識的韓國朋友幾乎都有面對傳統社會結構與自我意識的價值衝突,用各種方式,如出國打工、讀書等,找尋另一種生活方式與價值。

台灣人或許不陌生,女人嫁人比擁有自己的社會地位重要太多,應善於打扮自己才能讓男人看上似乎變成生活重心,更是獲得自信心要素。如果聽到韓國朋友說外貌決定一生時,也無需太驚訝。男女平等還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我並不排斥化妝能更美的事實,而是當自己選擇不化妝或更想做自己時,還會受到周圍家人朋友的過度關心,即使厭倦集體意識的生活,但為了融入群體硬是戴上面具,是許多韓國朋友的無奈。在一個籠罩強烈「自我」與「他者」氛圍的社會中,儘管要面對龐大社會壓力,卻也看到許多韓國年輕朋友正在努力活出自己。   (作者為高雄大專畢契)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