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信徒讀經筆記】荒野中間開闢通路

以賽亞書43~45章

◎猴子杯(繪本工作者)

第一次刻意去找日治時期的駐在所,是在能高越嶺古道的西段。當路未開通時,百年前的地形是多麼艱難。驅車再往上,經過(荒謬)霧社事件抗日紀念碑,抵達能高越嶺道西段的起登點之前,則會經過前身為斯固鐵線橋的雲龍鐵橋。能高越嶺道西段的起登處(屯原登山口)附近,即是現已不復見的屯巴拉駐在所。

「古時候,上主在海洋中間開闢一條通路,在浪濤中造了一條大道……我要在荒野中開闢通路。」(以賽亞書43章16、19節,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以賽亞書中,充滿了「道路」的比喻。這些道路,反映出創造諸天與大地根基的上主,是如何在「無路可走」之處,開闢能行走的「康莊大道」。甚至,帝國之王塞魯士,也被視為是上主的僕人與使者,上主將親自替塞魯士開路,為他削平大小山岡,攻破銅門,斬斷鐵閂。在以賽亞書裡,「開路」象徵著自由和正義的先鋒(45章)。

《理蕃志稿》記錄著,台灣總督府決定開鑿能高橫斷道路。從霧社上升,到稜線後向旁伸至奇萊南峰鞍部,再向花蓮港廳的木瓜溪口,有需要時,方便調動警備員從東部或西部馳援。每一步踩在古時的警備道上,對於僅揹負一人的登山配備,並且走在已削平大小山岡路徑上的我,都是體力的驗收。在因海拔爬升而飆高的心率與喘氣聲中,內心亦五味雜陳。其一,是對於在條件艱鉅的森林裡,硬是鑿出切過中央山脈的一條路,其中瘋狂的意志,與其後綿延的悲哀。

在無路可走之處開闢通路,不見得是自由與正義。這一條由南投通往花蓮、台灣第一條東西橫貫的警備道,亦利用東部豐富的森林資源,在沿途設置16處駐在所。在霧社事件中,這些駐在所全受波及。這一條道路帶來的,究竟是誰的康莊大道?霧社戰爭之後,為了加強該山區控制,日人於古道上重新設立駐在所──松原駐在所。我走過雲海保線所,接近木炭窯遺址處,原應為松原駐在所之處,近百年後,昔日的一切被山收回去,曾被砍伐死亡的,重獲新生。針葉、松果與樹枝鋪成毯的山原,蟲類匍匐,鳥鳴婉轉。

「諸天哪,歡呼吧!地的深處啊,高唱吧!森林群山哪,都來歡呼!林中的樹木啊,都來歌唱!上主已經救贖了雅各;祂已藉著以色列顯示祂的大能。」(44章23節)在時間的年輪中,上主所開的路,也許並非人類視角。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