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彩見證】敬虔的大利|在背道的年代,我們如何保持恩典的活力與熱忱?

(相片提供/pixabay)

 編 按
基督徒絕不會因為受辱罵,在人前丟了面子,就跟著失了裡子,就像星辰被人起了不恰當的名字,光芒也沒有絲毫減損。辱罵,不過是十字架剝落下來的碎刺……

文◎多馬‧華森
譯◎郭熙安

💡請思想:在眾人敗壞的時代持守聖潔,是神大大喜悅的事。主喜悅瑪拉基書3章16~18節這段經文裡聖徒的相會和談話。當其他人都在埋怨時,應當有一群靈魂聖潔的餘民在談論將來的榮耀和生命,而他們的談論在神耳中宛如樂音。

💡請思想:在淫亂的世代保持靈魂的聖潔,乃是基督徒的榮耀。這是別迦摩教會的榮耀,因為他們在撒但王座所在的地方,堅守基督的名(啟示錄2章13節)。世代的不敬虔更襯托出恩典,讓它大顯光彩。基督徒若能像柏樹一樣,在冬天保持青翠和活力,那是最為可愛的。「你要細察完全人,觀看正直人。」(詩篇37篇37節,新譯本)正直人總是禁得起考驗,當他像一顆明亮的星在黑夜中閃耀,即便失去一切仍持守正直,是他最值得欽佩的時候。

💡請思想:在放蕩的時代保持敬虔,能大大激勵軟弱的初信者,能穩固搖動的膝(以賽亞35章3節),能支撐那些即將倒塌的聖靈之殿。人的熱心就像燃燒的火把,能點燃周遭的人。看看殉道者的堅貞不屈,點燃了多少人熱愛真理的心!雖然唯有基督的血能拯救靈魂,但殉道者的血能使人的心堅定不移。因著保羅受到捆鎖,尼祿的宮廷裡有人信了主,其中兩人後來更為主殉道。這些事都清楚記載在史冊上。約翰‧布拉福德(John Bradford,註)的建言和榜樣,堅定主教羅勃特‧費拉爾(Robert Ferrar)的心志,決意不受羅馬教廷的思想汙染。

💡請思想:如果信徒離棄真道,轉而信奉別的新宗教,那是多麼可悲啊!羅馬皇帝尤利安用祭拜異教諸神的祭牲之血沐浴,將自己幼時受的洗禮洗掉了。他是在即位後才發生這樣的事,就好比豐年過後,葡萄藤上出現了野葡萄,預示著不好的結局。人看似結出義的果子,卻又結出不敬虔的野葡萄,正預告了滅亡的結局!「既然認識了義路,竟又背棄傳給他們的聖誡命,對他們來說,倒不如不認識好得多了。」(彼得後書2章21節)但願這些思考,使我們在最邪惡的時代裡,保有聖潔的能力。儘管別人會奇怪我們為何不像他們一樣犯罪,但我們總要謹記在心:和少數人一起上天堂,總好過和一大群人下地獄。「你們當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的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但引到生命的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馬太福音7章13~14節)

我們要問:在背道的年代,如何保持恩典的活力與熱忱?

👉回答一:我們應當謹慎,不可以過分心繫於這世界。這世界會抑制熱心,就像塵土會熄滅火焰一樣。我們必須愛我們的仇敵,但世界是我們不可以愛的仇敵,「不要愛世界和世上的東西」。(約翰一書2章15節)世界用花言巧語迷惑人,用誘人的銀箭殺害人!作了貪愛今世的底馬,也必定作棄主的猶大!愛世界的人,會為了錢而背棄聖潔的使命,任憑良心染上汙穢。

👉回答二:我們應當甘心投入敬虔的事奉,選擇事奉神的道路。「我揀選了信實的道路。」(詩篇119篇30節)懷抱聖潔的動機行善是一回事,偽善的人出於屬世的動機行善又是另一回事。他們接受福音只是為了世俗的益處,時間久了,他們就會背道。傳說中的燕石(Chelidonian stone)只有包覆在黃金裡才能保有品質,一旦從黃金裡取出來,就不再美麗了。虛偽的心只是外面包裏著金錢和成功,才有善良的行為,一旦把金衣剝開,表面的善良就蕩然無存。我們如果想在背道、退後的時代保有聖潔,那麼事奉神的時候就必須全然甘心。人若是自己甘心選擇敬虔,就算失去一切珍寶,也會因為聖潔的美妙而熱愛聖潔,並持定福音。

👉回答三:我們應當內心堅定。木材開始彎曲,是因為它本身不堅固。為什麼會有人背棄良心而讓步、屈服?因為他們的心不堅定。「他們的心對祂不堅定,也不忠於和祂所立的約。」(詩篇78篇37節)堅定的心必不致動搖。使徒勸勉我們,在邪惡的世代中要穿起軍裝,把腳步站穩,這軍裝包括真理的腰帶,「你們要站穩,用真理當帶子束腰。」(以弗所書6章14節)真理的腰帶,其實就是指堅定的心。

👉回答四:我們應當愛基督。愛是聖潔的燃料,能點燃情感、增強勇氣,使基督徒不再貪生怕死。「愛情,眾水不能熄滅。」(雅歌8章7節)因著愛,基督為我們受苦。如果有人問基督為何而死,我們可以這樣回答:「祂因愛而死!」如果我們愛基督,就會在最壞的時代承認祂,好像巴西流(Basil of Caesarea)說的那位童女,不肯以罪惡的條件換取釋放,只說:「任生命和金錢離我遠去吧!至於基督,我願祢來!」

註:宗教改革家約翰‧布拉福德(1510~1555年)曾與羅勃特‧費拉爾(1500~1555年)被關在同一座監獄。布拉福德受火刑殉道,費拉爾得了激勵,最後也在火刑台上殉道。

👉回答五:我們如果想在邪惡的時代保有恩典的活力,就要堅心忍耐,不怕惡人的譏笑辱罵。大衛曾成了酒徒之歌(詩篇69篇12節)。基督徒絕不會因為受辱罵,在人前丟了面子,就跟著失了裡子,就像星辰被人起了不恰當的名字,像是熊、龍等,光芒也沒有絲毫減損。辱罵,不過是十字架剝落下來的碎刺。將要承受死刑的人,難道還受不了一點嘲笑嗎?為基督受的羞辱,乃榮耀的旗幟,是身為神兒女的徽章(彼得前書4章14節),基督徒應當將這些辱罵編織成頭上的冠冕。人因你敬虔而辱罵你,總好過神因你邪惡而詛咒你!別人因你敬虔而恥笑你,你不要受到影響,就像如果有個瘸腿的人笑你走路平穩,你會因此就刻意跛行嗎?

👉回答六:如果我們能在邪惡的時代保持敬虔的活力,就應當祈求神賜下那堅固我們的恩典。永遠內住的恩典有時會變得衰微。彼得擁有這樣的恩典,卻曾遭到試探。他曾輸掉一場戰役,幸而沒有失去最終的勝利。我們需要那鼓舞、幫助、扶持的恩典,不單需要住在我們裡頭的恩典,也需要與我們同在的恩典(哥林多前書15章10節)。聖靈以潔淨的氣息賜下扶持人的恩典,帶領我們無所畏懼地度過世界的狂風暴雨。如此,我們才能在敗壞的世代保持勇敢的熱忱,像錫安山一樣,不致動搖。


本系列摘譯自17世紀清教徒多馬.華森(Thomas Watson)1681年所著《敬虔的大利》(The Great Gain of Godliness),講解瑪拉基書3章16~18節的專書。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