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晴美珍貴手稿公開 巡迴展重溫民主先輩心路歷程

(攝影/Dalul)

【Dalul台南報導】為了讓民眾更了解台灣歷史真相,並促進國內外建國知識及經驗交流,四二四教育基金會於今年舉辦全台巡迴的「黃晴美kap四二四:我ê歌,mā是台灣人ê歌」文獻展。台南場於6月15日在三合總和空間舉行「反國會濫權:424的未竟之業」講座,邀請鄭南榕基金會執行長劉璐娜、台南在地公民團體台南新芽創辦人嚴婉玲、在地商家StableNice BLDG.負責人張育齊,分享他們的民主參與經歷。

(攝影/Dalul)

四二四教育基金會蒐集來自台灣、美國、加拿大、瑞典等地的歷史文獻,展出黃晴美的珍貴手稿及其在瑞典、英國營救鄭自才的重要史料,期望台灣社會對「四二四刺蔣事件」以及這位女性革命戰士有更清晰的認識。

劉璐娜。(攝影/Dalul)

劉璐娜回憶起與黃晴美的相處,並指出這些民主前輩如黃文雄、黃晴美、鄭自才、鄭南榕,雖然都是平凡人,但透過對民主與獨立的堅持,做出了不平凡的決定,激勵現代人面對社會不公時也能有所行動。她引用紀錄片《風箏》中黃文雄的話:「在不平凡的年代,許多平凡的人也會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嚴婉玲分享台南新芽的創立,源自地方青年對地方事務的關心,提供平台讓民眾參與公共議題討論。她指出,在反國會濫權的社會運動中,參與的民眾有四成曾參與過野草莓運動、太陽花學運,但仍有六成是新的年輕人,顯示對社會議題的關心未減反增,成為一股新力量。她強調,民主道路並非直線前進,會有倒退和曲折,但新力量會持續推動它前進。

張育齊。(攝影/Dalul)

張育齊談到,2008年自己在國外留學,適逢北京奧運,目睹中國學生們種種令人難以理解的行徑;特別是當他因不公義事件向學校表達抗議時,卻沒有人站在他這邊,讓他意識到身為台灣人需要時刻努力、勇敢。

回國後,他也慢慢開始關心台灣與在地議題,不過也曾經歷思想淬煉的過程,例如在三一八學運當時,他還不理解學生們為何不透過溝通協商、而要採取激進手段抗爭;而讓他真正轉變的契機是韓國瑜宣布參選總統。如今在反國會濫權運動中,張育齊帶著孩子參與台文館靜坐,看見許多年輕人的積極參與,讓他感受到新世代並沒有消失在社會議題的討論中,反而更願意主動參與和號召,這是一個新的開始和串聯。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