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樂團前進澳洲 慈善音樂會為三單位募款

(攝影/林婉婷)

【林婉婷高雄報導】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壽山中會德生教會「德生樂集」出身音樂家組成的「佳音室內樂團」,在今年規劃澳洲城市交流之旅,結合德生樂集每年固定舉辦的慈善音樂會,攜手留法音樂家組成的「A-Team」薩克斯風合奏團,將於7月陸續舉辦三場慈善音樂會。首場在7月6日下午三點於台灣的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善廳登場,接著將遠赴澳洲的雪梨市、布里斯本市演出,分別為台灣生命之窗慈善協會(SMA治療藥物爭取協會)、瑪麗之家(Mary’s House Services)、布里斯本市長公益信託(Lord Mayor’s Charitable Trust)募款。

德生樂集總幹事陳采芹長老受訪時介紹,事實上2016年教會就曾過布里斯本市舉辦慈善音樂會,當時是為南蘇丹偏遠鄉村興建學校而募款。不過跨國交流因為疫情而暫停多年;就在去年7月底,教會執事孫聖婷前往澳洲探望就讀雪梨大學的兒女,回到台灣後萌生再辦國際性慈善音樂會的構想。

這次與8年前音樂會最大的不同,在於有文化部、外交部、僑務委員會等公部門的文化交流資源挹注,為此音樂會也加入三首與台灣文化相關曲目:張証勝的〈一九九〇-致新台語歌運動〉、李哲藝的〈馬卡道狂想曲〉和蕭泰然的〈來自福爾摩沙的天使〉。在雪梨、布里斯本的兩場音樂會屆時有實況轉播,雪梨場特邀當地青年音樂家Isabelle Lin合奏兩首曲目。

(攝影/林婉婷)

陳采芹和孫聖婷在受訪時特別感謝國際傑人會澳洲總會長盧金煙、前總會長柯文耀擔任總籌劃,協助找尋在雪梨、布里斯本演出之場地;也感謝立委賴瑞隆等協助連結政府資源,以及包含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張文豹文教基金會、台電、中油、港務公司、高雄市基督教青年會(YMCA)等個人與單位的贊助。

本次音樂會行政總監林淑芳談到,籌辦國際性慈善音樂會,背後有多個團體連結與公部門資源,需要花許多時間彼此協調、配合,以及大量文書作業;但在這過程中都能感受到上帝的恩典,讓那些超出人們能力所及的事情也能水到渠成。她強調,包含自己的孩子、A-Team樂手陳信穎在內,這些樂手多是德生樂集出身,因為感受到上帝的恩典與教會的溫暖,而願意回到這裡奉獻、形成美善的循環。

(攝影/林婉婷)

德生教會主任牧師王道仁受訪時表示,上帝給每間教會不同恩賜,而德生教會多年來推動青少年音樂事工是因為教會內有許多音樂專業人才;他感謝上帝的帶領,也謝謝同工們的委身。

他也提到,德生樂集重視每年度的慈善音樂會和對外奉獻,是實踐「上帝的愛」的優良傳統。今年受贈單位台灣生命之窗慈善協會正在爭取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預防與治療藥物擴大納入健保,瑪麗之家致力於服務受暴婦幼,布里斯本市長慈善基金則透過資助上百個慈善機構以關懷社會上不同需要的群體和議題。教會也會利用7月4日團練時間透過影片向樂手、家長們介紹受贈單位,讓他們認識這些團體的需要。

(相片提供/德生樂集)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