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論壇】我們都需要上一堂性別教育課

進入11月,選戰越近,張力也越大,從2013年性別教育議題開始在社會與教會中熱議,不同意見的雙方相互攻擊,這樣下去即使哪方贏了公投,社會的鴻溝也可能會拉得更大。

雖然我們竭力地把關下一代接受的教育,但也需要謙卑地坦承不足之處。過去我們缺乏性別資訊與相關教育,以致我們無法回應網路興起後大量顛覆傳統的性別知識。其中最難理解及違反現行社會建構法則的就是性別光譜。

社會結構來自知識體系的積累,而知識建構則來自於對不同生命樣態的理解。我們以過去的知識,建構了二元性別,再將所有人擺進二元分類中。如今,社會漸漸地發現有些生命無法,或難以被單純歸類,並且很辛苦地生存於社會中,例如你我身邊一定不乏陰柔的男性、陽剛的女性。光譜理論奠基於男女的基礎,打開分類的尺度,讓不同樣態的人都能在這個被建構的世界中立足,社會不再以不夠格的男性或不得體的女性認知他人,開始能尊重每個樣態的呈現。這是光譜的目的。

光譜理論中的生理性別、性別氣質、性傾向需分別討論,性別氣質與性傾向不直接相關,不用擔心性別氣質不符合主流的學生變「不正常」。家長擔憂太早教導孩童性知識,是變相鼓吹性行為。然而,根據衛福部2016年統計,國中生中有5.6%學生曾有過性行為,其中更有50%發生在11歲以前。該結果凸顯出對於認識身體的渴求與行動的年齡已漸漸下降,我們需要及早為孩子建立完整齊備的知識。

但未必所有家長都具備和孩子好好談性的能力,因此在校園內配合品格教育的雙方彼此尊重、欣賞的教學,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提供典範和保護,才能建構出更友善、健康、安全的社會環境。

這次公投爭論主要來自於世代價值差異:國中小學生是身心發展尚未成熟、需要保護與掌控的孩子?抑或已具備獨立思考能力?主流性別理解是確知的真理?或是持續辯證的過程?當每個人對性別有更完備的知識,才能更柔軟回應社會,才能談尊重。支持平權的人應該理解父母的擔憂,理解上一代教育養成的背景及接收資訊的限制。在我們各自捍衛自己信念的同時,也要記得:同運團體可能就是我們的孩子、學生,護家盟可能就是我們的家長、上司。無論公投的結果為何,另一方的人都不會因此而消失,我們的關係也不能因此決裂。

公投過後,還是得持續面對問題。要達成更有效的對話,必須設法找到對立的癥結點、共同的擔憂,理解彼此都是在性別路上不整全的人,培養彼此相愛的能力和技巧,才有機會找到共存的下一步。
(本文由論壇小組成員討論而成,不代表本報立場)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