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國榮採訪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3月醫院就診次數較去年同期減少15%,唯有精神科較去年同期上揚7.5%,媒體指出上揚因素是受到疫情影響,使精神壓力大。對此,身為牧師的彰化基督教醫院精神科醫師黃以文不以為然,因為換季也是精神疾病好發時期,除非有進一步分析,否則不能單憑數據上升就斷定為武漢肺炎引起。針對民眾在疫情下該如何預防精神疾病,他建議最好的防備是好好了解疫情,並跟著疫情指揮中心的指引走。

黃以文指出,人有適度壓力反而可以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但若民眾本身有心理或精神疾病,如潔癖、強迫症、廣泛性焦慮等,症狀在疫情中則會加劇,例如他有名強迫症病患始終擔心口罩是否夠用,就是肺炎因素引起。就精神方面而言,疫情壓力下產生的焦慮感是神所容許,而這種設計保護人類從災害裡逃脫、獲得生機。壓力的產生,常是遇到不能控制或預測的環境及事物,例如疫情不能預測所以會有猜測,而猜測愈多壓力也會愈高,當壓力過度,失眠與憂鬱比例會增加。

他指出,完全沒有壓力的人並不健康,這會使自己身陷危境,適度的壓力反而是好的,例如第一線防疫人員一定要感到壓力,促使他們知道最好的防備是確實理解病毒。民眾在疫情下想要避免過度焦慮,他強調,照著國家規範處理的方式走,因為有多位專家學者與防疫團隊所擬定出來的標準作業流程(SOP),絕對是目前所知道的最好方式,社會民眾照著做就對了。

黃以文說,心理學已證明人在焦慮時關心別人,會降低焦慮感。九二一大地震時,民眾擔任志工或捐獻物資其實是表達焦慮,因此要減低焦慮感,他建議「做點什麼」,例如口罩欠缺時,就一些人來說,排隊買口罩這件事能調適焦慮感。他呼籲,根據防疫安全規範的指引,關心周遭的人,如果知道有確診者與居家檢疫者,就幫助他們,用愛與關懷取代歧視與汙名。

封面圖片提供|Freepik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