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海經 講述鱟與人的故事

【陳怡萱台南報導】甫獲得金穗獎「最佳紀錄片」的《刪海經》,8月30日晚上在府城舊冊店播放,導演洪淳修出席映後座談。《刪海經》談的是金門島上的活化石「鱟」與人的故事,為了建設商港迎接小三通,鱟的棲地與漁民的生計都遭到破壞。洪淳修指出,這5年拍攝期間,他看見公部門說了一個又一個謊言,加上眾人的冷漠,導致目前後豐港已被填去80公頃,對於有問題的政策,人民必須更有警覺心。

播映會是由熱心網友發起,府城舊冊店免費提供場地和茶點。《刪海經》片長約70分鐘,源起為一位在金門關心鱟的民眾洪德舜打電話給洪淳修,請洪淳修來看看「金門這裡很奇怪的魚」。洪淳修說,當年因為國共對峙,嚴禁民眾進入海岸,意外保留豐富的海洋生態,如今進入「兩岸和平」時代,建商港迎接當年的敵人,卻摧毀鱟的生機、海洋原貌以及漁民的生計,十分荒謬。

鱟是金門沿海的特有生物,台灣本島已看不見牠的蹤跡。影片播放前,洪淳修展示的成鱟外殼與稚鱟標本,引起眾人驚呼,成鱟外殼比一個人臉還大,可以當面具。在金門則有在鱟殼上畫虎臉的傳統,擺在屋頂作為避邪之用。

洪淳修指出,金門由於宗族力量大,加上長年軍事管理,較缺乏公民意識,即使內港遭填平、海岸線要蓋公路,仍舊很難發出聲音抗議。連《刪海經》在金門上映時,一度面臨租借不到場地的窘境,最後是洪德舜自租小貨車和發電機,四處巡迴播放。洪淳修希望能有更多機會到金門放映《刪海經》,喚起金門人共同關注家園與海洋生態。

身為紀錄片工作者,洪淳修鼓勵大家善用手機拍照或錄影,用影像吸引人去注意想要表達的議題。以《刪海經》為例,他想藉由忠實呈現鱟與人的故事,讓觀賞的人了解,守護環境生態就是維持它原有的面貌,「不要去動棲地才是根本做法」,而不是還要去評估擬定補救政策、設保育區、進行復育等。

《刪海經》目前已出版DVD,除獲得金穗獎最佳紀錄片外,亦得到2014台北電影節最佳剪輯獎、2014日本國際環境映畫祭綠色印象賞、2014法國環境影展觀摩片、2014舊金山國際海洋影展競賽入圍。(攝影╱陳怡萱)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