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2020年教會十大新聞回顧

Photo on Visualhunt.com

 防 疫 影 響 禮 拜 

 

攝影/林宜瑩

【林婉婷專題報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影響世界各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率先於2020年1月30日發表了〈關懷武漢肺炎〉信函,列點請教會與信徒注意防疫與為疫情代禱;而總會另在3月5日發函,再次列舉教會防疫建議,4月4日則配合受難週發出關懷代禱呼籲文。

地方教會方面,除落實防疫程序及暫緩大型活動,亦有教會暫停實體禮拜、改為線上禮拜,透過網路直播讓會友在家中也能參與主日。例如七星中會雙連教會為因應疫情在臉書粉絲專頁公告,自3月15日起主日禮拜改為網路直播方式進行;而5月17日恢復實體聚會當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出席並予以肯定。

在遵守防疫上規定之餘,各單位發揮創意與能力,提供不同的貢獻,例如Nanpu(南布)中會Kui-nung(歸農)教會青少年團契以趣味影片宣導防疫;Sawalian ‘Amis(東美)中會Ciwkangan(長光)教會教導長輩跳洗手舞;台北中會樹林教會發行《基督救台灣禱告抗疫》代禱手冊;北中淡水教會舉辦多場公共衛生講座;台南中會沙美教會以會友熱心專款奉獻設置「新冠肺炎疫情救助辦法」;真理大學資訊工程系師生研發紅外線體溫感測器等。

在防堵疫情之外,教會界也注意到台灣弱勢群體和多個國家缺乏防疫資源,及居家隔離民眾和前線醫護人員心靈不安,於是發起相關行動,例如:海員/漁民服務中心為外籍漁工募集口罩等防疫物資;淡江高中及馬偕紀念醫院分別捐贈6000及15萬片口罩予加拿大。

總會教社與愛慈基金會赴長老教會屬下馬偕、彰基、新樓醫院等總分院致贈茶點,另七星中會、台北中會、嘉義中會及台南中會等也前往鄰近醫院慰問;總會教社和基督教芥菜種會合作在LINE設置「7885幫我解憂@芥助網」,提供代禱媒合服務;總會教社與普世關係委員會、傳道委員會合作,寄送防疫物資幫助普世宣教夥伴抗疫等。


辦基督徒青年知識節豐富眼光助創傷陪伴

攝影/張原境

【張原境專題報導】由台灣基督徒知識青年研究社籌辦之「2020第一屆台灣基督徒青年知識節」,2月28日至3月1日於七星中會濟南長老教會舉行,雖遭逢武漢肺炎疫情,仍吸引90多位學員與會。首屆知青節主題訂為「創傷與療癒」,講者橫跨醫學、心理、政治、社會、歷史、神學等專業領域。營會總召周宙緯牧師表示這些知識的學習,將使人有更豐富的眼光陪伴他人的創傷。

首場專講邀請政治大學社工所教授王增勇分享「同志出櫃與集體療癒」,談同志族群日常面對入櫃與出櫃社會汙名化的困境;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喬琪主講「台灣人的群體心理創傷與復原」,分享台灣人因殖民歷史所造成的群體心理創傷,以及如何透過台灣意識治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彭仁郁以「探索創傷心靈地景與療癒倫理」為題,分享政治暴力與家內性侵創傷的相似性。

台灣神學院教會歷史教授鄭仰恩牧師於閉幕禮拜,以「上帝的傷口:從普世基督教視野看創傷與療癒」為題證道,表示世界上許多民族均經歷痛苦的創傷經驗,並分享南非圖屠主教所著《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加拿大牧師彼得‧布許(Peter Bush)成立的彩虹共融小組等當代基督徒的反思與見證,指出基督徒不能再當無知的人,誤解與排斥只會帶來無止盡的傷害。


阿美族新版族語聖經  盼年輕人能熟悉母語

相片提供/阿美中會

【張原境專題報導】2020年3月3日上午,阿美族三中會聖經翻譯小組於’Amis(阿美)中會Fata’an(馬太鞍)教會舉行《阿美語聖經新約附詩篇箴言現代中文譯本》出版感恩禮拜。該版聖經在台灣聖經公會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族母語聖經翻譯審議小組支持下,經過阿美三中會聖經翻譯小組七年的努力,終於在2019年底出版。

該禮拜由三中聯會主席Nikar Namoh(徐美花)牧師主禮,Sawalian ‘Amis(東美)、’Amis、Sa^tipay ‘Amis(西美)中會牧傳會均預備詩歌獻唱,Sawalian ‘Amis中會議長Sapod(嚴明福)牧師代表致贈感謝狀予修訂委員、顧問及各區審查委員,台灣聖經公會董事Sing ‘Olam(星‧歐拉姆)牧師,及長期提供協助的聯合聖經公會翻譯顧問、加拿大長老教會宣教師麥煜道(Paul Mclean)亦出席致謝與分享。

牧師Iwan Sing(一萬‧星)在禮拜中回顧修訂族語聖經的歷程時表示,此次修訂書卷的簡介並增加提要的內容,也統整共觀福音、比較經文及專有名詞。

原本漏翻或多譯的部分也進行縮減或重議,試圖更加精確地貼近原文的本意。Icilo Namoh指出沒有一個族群的文本可以像聖經一樣包含19萬個單字,相當珍貴。初期的修訂僅能藉由手寫與郵寄紀錄彙整,而後因台灣聖經公會與聯合聖經公會提供聖經翻譯輔助軟體Paratext及相關師資進行訓練,讓修訂同工平時可以在個人所在地修訂並線上標註意見,節省許多時間成本。

曾參與1997年阿美語新舊約聖經的翻譯出版、擔任三中聖經修訂主席的Yohani(顏約翰)牧師表示,修訂族語聖經可以喚起族人對母語的珍惜,比起華語聖經更貼近自己的族群文化,對不懂華語的長輩是一大福音,也讓不熟悉母語的年輕人有對照閱讀的學習機會。


濟南教會設粵話聚會  盼穩定聚會重新得力

相片提供/濟南教會

【林婉婷專題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一個廣東話禮拜,於2020年9月6日下午在七星中會濟南教會舉行,並進行聖餐禮。教會主任牧師黃春生受訪表示,期待這群香港人聚會禮拜有朝一日發展為隸屬長老教會的教會一員。

黃春生表示,濟南教會成立的廣東話禮拜是依據長老教會規矩,呈報七星中會及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總會教社樂見濟南教會的模式可以運作成功,且中部與南部也有香港人團契複製濟南教會模式。黃春生強調,一定要用香港人的母語聚會,才能夠構成香港人的網絡,尤其呼籲投資移民台灣的港人照顧赴台就學的「手足」(參與反送中抗爭者),如此香港網絡才能夠進一步成為教會,進行廣東話禮拜。

事實上,隨著來台定居港人增加,總會教社也已規劃在桃園、新竹、彰化、台中、台南、高雄等地區設立香港團契,歡迎對牧養香港移民有負擔的教會牧長聯繫。總會教社幹事林偉聯牧師坦言,港人到以台語做禮拜的長老教會聚會,可能因語言隔閡而轉去其他教派,卻又無法接受華語教會牧長的政治傾向與意識形態,故最終沒參與聚會。

根據香港團契輔導觀察,香港團契聚會人數增長很快,從最開始的三人,半年內增長至30多位;在台港人面臨適應環境、重找工作等問題,屬靈生命已是乾渴狀態,透過穩定聚會能重新得力。


胡忠銘接任南神院長  盼成全然委身養成所

攝影/張原境

【張原境專題報導】台南神學院9月14日於頌音堂舉辦2020學年度開學禮拜,以及第11任院長胡忠銘牧師暨羅光喜、楊順從、劉信宏等教授就任感恩禮拜,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議長Abus Takisvilainan(阿布絲・打給絲非來南)主禮,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代理總幹事蔡南信牧師代表總會出席致意。

Abus Takisvilainan引用腓立比書2章1~11節「以基督的心為心」為題證道,並表示胡忠銘在玉山神學院完成階段性的任務,將繼續用生命回應呼召,而接任南神院長不僅是地位的提升,更是重大責任的託付,透過宣教以生命影響生命,甘心樂意為主付出才華與努力,以謙卑及順服的心用神學回應社會的需要。講道後由Abus Takisvilainan主持院長誓約及就任式,禮成後南神董事與胡忠銘握手表示接納。

胡忠銘致就任詞時表示,成為南神校友會連署推薦的院長人選很意外,除了要離開玉神之教職、遠離喜愛的花蓮及原住民教會,還要擔心自己甫擔任南神董事五年,卸任一年半即接任院長恐為人詬病,直至與東部中會東方教會長老方菊雄餐敘,對方分享自己以基督徒身分接任佛教慈濟大學校長的見證時,內心方才篤定。談到未來的規劃,胡忠銘期盼承續南神過往良好的聖經與系統神學教育,並加強較欠缺的實踐神學,讓神學院成為全然委身的牧者養成所。


第一位女性總會議長

 

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專題報導】因受到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65屆總會通常議會延期至2020年6月16、17日在彰化基督教醫院舉行,16日下午選出第一位女性總會議長──布農族牧師Abus Takisvilainan(阿布絲・打給絲非來南);17日在獲得超過半數正議員票數下,由彰化中會彰山教會牧師、彰基董事長陳信良牧師獲選為下一任總會總幹事。

第65屆總會幹部如下:議長為Abus Takisvilainan、副議長為徐信得、書記為戴碩欽、副書記為彭志鴻、會計為蕭瑞益;後來蕭瑞益請辭,經第65屆總委會第三次會議決議通過由前會計詹天民代理。Abus Takisvilainan在致就任詞時表示,她成為第一位女性原住民總會議長,不是她一人來領受此一榮耀職分,是全體女傳、女性會友一起有份,也是長老教會在台灣落實性別公義的普世價值,讓兩性一同來成就上帝國的宣教。

陳信良則在獲選後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長老教會在上帝恩典祝福保守下走過155年歲月,成為一個容納台灣各族群的大家庭,也有教育、醫療、社福、神學等教會機構進行多元宣教,將「焚而不燬」打死不退的改革宗精神放在每個人心中,使27個中會、族群區會及1200多間長老教會遍布全台,「我們唯有合一,才有好的見證,一起見證上帝的榮耀。」他也以「同擔責任,同享祝福」與眾兄姊共勉。

 


彌迦國際區域性年會  思考基督徒三個問題

相片提供/芥菜種會

【林婉婷專題報導】根據聖經彌迦書6章8節,彌迦國際(Micah Global)會議每三年辦理全球性年會,另每三年辦理一次區域性年會。2020年亞洲區域性年會由台灣基督教芥菜種會主辦,因應防疫需求,為期四天的會議,其中10月15、16日是線上會議,22、23日是在芥菜種會萬里營地,以線上與實體雙軌並行方式舉行。

本次會議共有34個國家、320人參與,邀請台灣、加拿大、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日本、菲律賓、印度等國內外講員,透過工作坊、大講堂及論壇等方式,探討教會及基督教組織在社會議題、民主思潮、社會正義等公共場域中的社會責任與角色。

彌迦國際會議主席克莉絲汀・麥米蘭(Christine MacMillan)表示,這次會議聚焦於在公共場域倡議和改變所帶來的意義;麥米蘭點出基督徒應思考三個問題:如何將神國的語言帶進公共場域?對公義的看法是什麼?如何理解受到武漢肺炎襲擊的社區生活?

芥菜種會執行長吳小萍則在10月15日開幕致詞時指出,本次年會主題「公共場域」,根據美國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在2019年報告,台灣的民主、自由度與公民社會活絡度為亞洲區域翹楚,芥菜種會盼藉由這次會議推廣台灣上述特質,以聚焦公共場域的探討與經驗交流。

彌迦國際會議成立於1999年,立基於聖經彌迦書6章8節「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成立至今已有99個國家、近900名會員。今年由在台灣唯一會員「芥菜種會」主辦亞洲區域性年會,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列為合辦。


國家祈禱早餐會停辦  未能見證出愛無國界

【林宜瑩專題報導】第20屆台灣國家祈禱早餐會(簡稱國禱會),原本應在2020年10月30日於新店行道會美河堂舉行,卻因總統蔡英文臉書發表挺同貼文,新店行道會牧師張茂松、張光偉父子藉此先去電國禱會籌備會召集人洪善群,表達新店行道會不認同總統挺同舉措拒借場地,後又在籌備會線上會議投票前發言,最終表決以12比8票,婉拒國家元首出席。因首度打破國禱會慣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隨即宣布退出,國禱會籌備會也臨時宣布停辦國禱會。

國禱會籌備會早在2020年7月發函邀請蔡英文出席,卻以反同為由臨時變卦,婉拒她出席,首度打破國禱會自2001年開辦以來邀請總統出席慣例,此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認為極為不妥,對國家元首毫不尊重,長老教會總會因應小組才決議發表聲明,確定不參加此屆國禱會並從籌備會退出。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65屆總會議長Abus Takisvilainan(阿布絲・打給絲非來南)牧師表示,聲明是經過總會因應小組及總會幹部充分討論、凝聚共識後,以最嚴謹態度對外表達長老教會的立場,因為國禱會自2001年開辦至今,每次都會邀請國家元首與會,如今卻因單一議題婉拒蔡英文出席,已失去國禱會舉辦的意義。PCT的聲明中也表示,第20屆國家祈禱早餐會以「愛無國界」為主題,卻拒絕國家元首出席,此舉何以見證在基督裡「愛無國界」?

回顧過往,馬英九任台北市長時,由民政局每年編列100萬預算舉辦同志活動,甚至還定下了台北同玩節。到馬英九選上總統後,在他執政的八年內也未曾遭任何一屆國禱會拒絕出席。然而,第20屆國禱會籌備會卻選擇性婉拒國家元首蔡英文出席,此舉遭台灣各界輿論批判與檢視。


中市公帑建媽祖雕像  基督教界聯合表反對

攝影/洪泰陽

【洪泰陽專題報導】2020年台中市公共建設「大安媽祖文化園區──雕像及周邊景觀工程」因媽祖雕像興建引起中部地區民眾注意。11月24日的台中市議會質詢中,台中市觀光旅遊局長林筱淇表示,原本規劃配合「海線雙星計畫」推動大安港媽祖文化園區OT案,後來又改為ROT案,觀旅局正積極辦理中。

5月時,台中市觀光旅遊局針對大安港媽祖文化園區「有基座沒有雕像」行文議會,請求同意編列預算興建媽祖雕像乙事,引起部分市議員與台中地區各教派牧長的反對與抗議。6日下午,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第64屆副書記戴碩欽牧師、台中中會教社部部長林仁謙牧師、公義行動教會牧師張顯爵,與貴格會台中中心教會牧師廖金河等十餘人,面見市長盧秀燕,表達強烈關切。

5月15日上午在當台中市議會進行提案討論與表決時,由中中教社部主辦的聯禱會則在當日上午10點於台中市議會廣場進行,包含彰化地區與台中海線各華語教會眾多牧長與會友近百名出席,和平表達台中市議會不要通過以公帑興建神像、違反宗教自由原則的訴求。

5月23日台中市府觀旅局於舉行「甲安埔地區整體觀光發展公聽會」,希望能廣泛蒐集民意。會議後,教界代表們向林筱淇局長表達贊同偏鄉發展觀光,但堅決反對興建媽祖神像,期盼市府尊重宗教自由的精神多方研議。


林芳仲復原狀況良好 眾教會持續關心代禱

相片提供/陳義明

【林宜瑩專題報導】2020年12月16日包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幹部、幹事群部分成員,前往彰化基督教醫院所屬復健中心,向中風的總會總幹事林芳仲牧師報佳音,也一起為他祝福祈禱;目前林芳仲恢復狀況非常良好,不過還需持續復健,他兒子每週也會前來為他做腳底按摩。助理總幹事陳義明牧師則呼籲眾兄姊,持續為林芳仲代禱。

林芳仲是在2020年1月4日清晨5點半左右,被家人發現倒臥家中,經緊急送醫、手術後住院。在加護病房數日後,於1月9日已恢復意識、可自行呼吸;1月13日則轉往普通病房,1月20日已可正常飲食、積極復健;2月7日也由總會代發感謝與請安信,感謝各界的代禱與關心,信中引用牧師黃彰輝所言:「合一就建立,分裂就會失敗。」期許長老教會牧長信徒繼續扮演先知性角色,帶領台灣走向公義和平的道路。

林芳仲於2月22日出院,次日前往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參加台北中會公義行動教會設教10週年感恩禮拜、24日參加總會事務所早禱會,感謝總會同工的關心代禱。3月11日林芳仲又感到身體不適,經馬偕醫院檢查,發現腦部有出血狀況;23日出院返家,之後又有返院治療。在退休牧師蔡三雄的推薦下,曾在北市景美某復健中心住了一段時間,後在牧師陳信良等多位牧長協助下,轉往彰基所屬復健中心持續復健。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