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靈修

生活靈修

【舉目向山】上好的投資

將自己與主連結,得著豐盛的生命 馬太福音25章11~30節 ◎李冠呈(高雄中會援中教會牧師) 讓咱的生命真正與主連結來豐盛生命,無論咱有沒有錢,生活好不好過,心靈欠不欠缺,都可以來做這上好的投資,因為「生活的目的,在領受上帝同在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傳揚耶穌基督之生命。」我要再說:「這是上好的投資」 投資的時代 賺錢,可能是全世界所有人有志一同的希望,從孩子被接生開始(其實更早在媽媽肚子裡就已經開始做產前檢查),出生之後的衣服、尿布、奶粉、醫療,一直到安息主懷蒙主恩召,可以說從在母胎的第1天到回天家見天父的那天,每天活著都必須花錢;錢不是萬能,沒有錢卻萬萬不能的無奈,在世界上的每個角落演著。也因此,如何投資致富、月翻數翻、一本萬利,一直是眾人的夢想。古諺有云:「第1賣冰,第2做醫生」,便是教我們在什麼地方投資可以賺錢、回本之外還有賺頭;即使不若家財萬貫,至少也求溫飽,可知賺錢的重要性,有賺才能花,有入才能出。 處在21世紀,投資是現代人必學的功課之一,舉凡「實質投資」如房地產、黃金、珠寶、貴重金屬、古董、土地、產房、機器等實質產品,或是「金融投資」如股票、債券、衍生性金融商品,諸如保險、期貨、基金等都是投資。即便是在銀行、郵局、農會、合作金庫等金融機關「儲蓄存款」賺取利息收入,也都可視為投資的一部分,就算是把錢放在自家保險櫃或是「自行收藏」都可以算是投資,只不過投資報酬率是零罷了,可以這麼說:我們活在投資的時代。 選擇對的投資 從聖經的角度來看,上帝要咱投資,並且從中賺得報酬。馬太福音25章14~30節中,每個得到主人讚賞的僕人都是從投資中賺取金錢並以100%的報酬率,得到主人的讚賞;第3個僕人將金錢放置家中,什麼事也不做,當然是一毛錢也沒有賺到了。但是不要忘了一件重要的事,在這當中沒有算到人事與行政的花費,也就是說第3個僕人若以現代用語來說,就是每天上班玩Facebook,什麼事也沒有做,坐領乾薪,「吃呼肥肥,裝呼錘錘」,對於主人而言,這位僕人是他錯誤的投資,無怪乎主人如此憤怒生氣把他趕出去了。 怎麼樣讓資產能「漲高長大」真的很重要,選擇對的投資讓咱的心情好似在天堂,錯誤的投資,便讓咱的心情好像住在牢房。20世紀是投資在保險最好的年代,除了終身保單、儲蓄型保險、或是嬰兒保險,都是不錯的選擇。早年若有投資於黃金,現在已經漲了2~3倍,近幾年基金也成為家喻戶曉的投資項目。 上好的投資 投資已然成為顯學之一,因此懂得投資成為每個人的必備基本技能。在選擇對的投資之餘,有2件重要的事情一定要知悉: 1.投資與投機、賭博的區別,可以用「行為的動機」作為區別標準,若期望在承擔適當的風險下,未來能夠賺取長期、穩定的報酬,其行為可稱為「投資」。「投機」則著重於追求短期的暴利,且須承擔較高的風險,大部分是在未經由分析並預估報酬與風險的情況下進行。「賭博」係在公平(Fair Game)的前提下,其行為結果完全取決於運氣的好壞,如購買彩券、樂透。投資有其聖經根據,上帝也樂見我們投資並從中賺取投資報酬率。 2.做上好的投資。投資一詞解釋係「利用目前多餘的資金,從事未來具有增值效益的活動。」然而,上好的投資不在金錢,而在生命!馬太福音16章25~26節,主耶穌說:「因為那想救自己生命的,反要喪失生命;那為著我喪失生命的,反要得到生命。一個人就是贏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沒有!他能夠拿什麼去換回自己的生命呢?」 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咱的生命可以投資在有形的物質上如上所述豐富所有,也可以投資在無形的心靈上,從事休閒娛樂嗜好,如看場好電影、聽首好音樂、讀本好書籍、泡杯茶品茗等豐厚所是;在此之外,有一件上好的投資就是在生命上,奉主名來讀經、禱告、聚會、事奉、傳福音,如每天讀《新眼光讀經手冊》、到教會參加「舉目向山祈禱會」,讓咱的生命真正與主連結來豐盛生命,無論咱有沒有錢,生活好不好過,心靈欠不欠缺,都可以來做這上好的投資,因為「生活的目的,在領受上帝同在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傳揚耶穌基督之生命。」我要再說:「這是上好的投資」。 舉目向山祈禱會──尚好的投資 預備:請安靜心預備好自己來到上帝面前 序曲:我要向高山舉目(我beh舉目向高山) (司琴彈奏一次後吟唱數次) 「我beh舉目向高山 我的幫贊叼落來 我的幫贊是對創造天地的耶和華來」X2 「哈利路亞X3 哈利路」X2 宣召:同心來到主面前(齊念詩篇67篇1~7節) 願上帝憐憫阮,賜福阮,互伊的面照光阮, 通互世界知?的道路,萬國中知?的救恩。 上帝啊,願列邦謳咾?!願列邦攏謳咾?! 願萬國快樂出歡喜的聲;因為?欲照公道 審判列邦,治理地上的萬國。 上帝啊,願列邦謳咾?!願列邦攏謳咾?! 地已經出土產;上帝──就是阮的上帝,欲 賜福阮。 上帝欲賜福阮;地的四極攏欲敬畏伊! 《泰澤詩歌本》70首〈哈利路亞〉(讀完1節吟1次) 哈利路亞 哈利路亞  哈利路亞 詩歌: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主 《泰澤詩歌本》36首:〈上帝?堪得謳咾〉 (吟唱數次) 上帝?堪得謳咾 上帝我感謝? 讀經:馬太福音25章14~30節 默想:默想3分鐘,聽到音樂吟詠〈我的靈魂稱頌天父〉。 《泰澤詩歌本》35首〈我的靈魂稱頌天父〉 (默想後吟唱2次) 我的靈魂稱頌天父 我全心全靈稱頌 祂的聖名 我的靈魂稱頌天父 永遠感謝天父的豐盛恩典 信息:上好的投資 奉獻:甘心樂意的奉獻蒙主喜悅 《泰澤詩歌本》55首〈即若有仁愛〉(奉獻完吟唱2次) p即若有仁愛和愛心 即若有仁愛 上帝就同在 祈禱:主請聽、請憐憫阮的禱告 ‧ 為上帝引導咱選擇對的投資來祈禱 ‧ 為咱所做的投資都能獲利祈禱 ‧ 為了上帝引導咱做上好的投資祈禱 ‧ 為了上帝保守咱不會投資在肉體的私慾、目睭的私慾及人生的驕傲祈禱 ‧ 為咱懂得投資在得救、得勝、得榮的生命祈禱 ‧ 為咱投資在內在的生命,能夠勤讀經常禱告祈禱 ‧ 為咱投資在外顯的生活,能為主事奉、傳福音祈禱 ‧ 願咱的投資三生有幸,在生存、生活與生命上都有豐盛果實祈禱 《泰澤詩歌本》73首:〈主耶穌求?憐憫〉 (每項禱告完吟唱1次,結束吟唱2次) 主耶穌,求?憐憫X2 詩歌:求主親自教導與引導 《泰澤詩歌本》45首: 〈主聽阮祈禱〉(唸完主禱文吟唱2次) 主聽阮祈禱 主聽阮祈禱 懇求? 聽阮求 主聽阮祈禱 主聽阮祈禱 聽阮懇求的聲 祝福:唱完請自行離開,或繼續留下禱告直到音樂停止 《泰澤詩歌本》42首: 〈不免再煩惱〉(吟唱數次) 不免再煩惱 不免再驚慌 即若有上帝 無欠缺一件 不免再煩惱 不免再驚慌 有上帝夠額 願主耶穌基督豐盛的恩惠 天父上帝豐富的愛疼 保惠師聖靈豐厚的充滿與相通 與咱同在,直到世界的路尾,阿們

府城百年教堂──天主教無染原罪聖母聖堂

                創立時間:1868年 地址:台南市中山路86號 歷史143年   建築特色 台灣的教堂始建於荷西時期,但今皆無存。19世紀中葉,到了清領時期,開放通商口岸,第2波的基   督教與天主教再度登陸台灣,此時西洋傳教士特意將台灣鄉土特色融入教堂建築中   增加親切感。但日治時期由日本建築師設計的教堂卻完全模仿西洋建築原型,在建 築中大量放入西洋建築語彙,台灣並沒有嚴謹的哥德式教堂建築,但這些建築語彙不斷出現時,一般稱為仿哥德式教堂,天主教無染原罪聖母聖堂即是這種建築。 教堂採仿哥德式建築風格。在造型上面,教堂入口門廊及正面中央的陡斜山牆都傳達出歌德尖拱的意象,門廊由兩根獨立方柱與兩根壁柱組成,柱間並有兩 根小圓璧柱方柱形成類似簇柱之組合,小圓壁柱上撐一個圓拱,拱心石部分則為類似勳章式的紋樣,正面左右兩側牆面開圓形拱窗,拱窗的飾帶橫貫全壁面,兩端壁柱上端的屋角有多層次的流蘇設計,裝飾甚為細緻。山牆山尖內為天主教道明會標誌 ,左右兩側的次入口,各有3個拱窗,彼此間有3個壁柱作為隔間。背面斜邊收尾設計非常精巧,輔以5根梯型壁柱強化,兩邊有小圓窗與中央的透光拱弧窗,甚為少見。教堂最高點以十字架收頭,充分傳達了宗教的神聖意涵。 教堂建築本身為長方形巴西利卡式空間型態,中央為中殿兩側為通廊,室內原本由8根石柱撐起如雨傘弧形之拱頂天花板,兩者之間有2排列柱,用意在將男女各分一邊,最底部為木造聖壇,雕刻精美古色古香。1986年,教堂再進行改修工程,修改之後,分隔中殿與通廊的柱子被拆掉,聖壇也略作修改。室內成單一大空間,天花板則4分成為變形拱頂,從承重柱上延伸出來一根根筋勒,在拱頂上形成特殊的十字。內部的陳設主要還有前方那1片壓克力裝飾,每格各有不同意義,三角及中間的眼睛,代表3位1體上帝看顧世上萬民;手及&Alpha&Omega標誌代表上主是創始成終的創造者;其餘還有代表誡命的摩西石板、代表施洗的流水。而在教堂內正中央的地板上也有道明會的標誌。   歷史沿革 天主教傳入台灣,可溯源到1626年,西班牙道明會馬蒂內神父率4位神父及1位修士隨軍登陸三貂角,他們以基隆為中心,在台灣北部向平埔族原住民宣揚天主的福音,但隨著西班牙殖民軍於1642年被荷蘭擊潰退出台灣,剛剛萌芽的天主信仰,不得不宣告中輟。 1866年,郭德剛神父派傳道員前來台南辦理孤兒收容救濟事宜,成立「聖幼兒之家」。1868年購地建屋,地點就在今成大光復校區的榕園,然而在全台灣皆瀰漫著排外仇教的氣氛下,再遭居民百般阻礙,建築工程中斷,最後僅能搭蓋草茅竹屋一間,權充臨時聖堂及住所,這就是台南天主教第一座自建的聖堂! 1871年,李嘉祿神父受命前來台南府傳教。1872年在小東城門外,建造2層樓高的聖多瑪斯聖堂。1889年又在今中山路段以640元購買中式房屋一座,內有房廳10餘間,可充臨時聖堂、道理廳、神父與傳道員宿舍之用。此外又另購臨近一大片土地,以備新建聖堂,後經過與官府交涉,以蓋2層樓為限,如願完成聖堂之興建,天主教台南教會從此奠定鞏固之基礎,這就是目前中山路天主堂的前身。 1911年,日本政府開闢自火車站至市政府之大正町2丁目道路(即今中山路),教堂基地被徵用,一分為二,乃將路西北邊土地變賣,保留今中山堂用地,從此教堂面臨大街,更加有利傳教。1925年,洪羅肋神父以歷年向國內外各界募捐所得的8000餘圓,大興土木,興建了新聖堂,這就是一直延續到戰後的無染原罪聖母聖堂。雖然台南無染原罪聖母聖堂有百多年歷史,但因後來歷經多次修建,致無法列入古蹟。 畢生致力於傳教工作的郭德剛神父,第1站就是福爾摩沙,他在台10年又2個月,除了台南教會外,他也創立了目前的高雄主教座堂、前金堂區、萬金及溝仔墘、老埤堂區、山腳(鼓山)天主堂。 (圖文提供/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