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

美長老會邀信徒揪團 上網為受暴婦孺發聲

【張洵宜編譯】聯合國2013年擴大舉辦反對性別暴力的「橙色日」行動,美國長老教會(PCUSA)也挺身加入,為受暴婦孺發聲,決意攜手消除世界各地對婦女及孩童所施加的暴力行為。 美國長老教會宣教處(Presbyterian Mission Agency, PMA)發文邀請屬下各層級深入參與這項和解的事工,彰顯福音的本質,跟隨耶穌進入世界上受到毀壞而破碎的地方,並強化和平、公義及和解的事工。除了消除家暴之外,PCUSA也著眼於發生在美國及世界各地的人口走私情事。陪伴療癒中的受害者、營造帶來醫治與寬恕的神聖空間、推動妥善及公平的經濟政策,這些努力將會帶來不可小覷的正面影響。 PMA呼籲會眾於1月24日禮拜五一同參與「橙色日行動」,著橙色衣服象徵團結及委身,發揮創意並拍照上傳至Facebook和Twitter,再以#endviolence或#pcusa分享至美國長老教會宣教事工(Presbyterian World Mission)的Facebook頁面,或是在Twitter貼文標記@PCUSAMission,讓更多人都能看見。PMA也提供相關連署網站及活動資訊,鼓勵會眾揪團一同參加。(資料來源:PCUSA)

WCRC遷至漢諾威 邁向新里程

領袖點燭傳承盼在各地持續燃燒發光 1月初在德國新辦公室啟用感恩禮拜   ▲WCRC主席佩雷(左)及兩位副主席盧悅文和蒲雷爾點燭代表離別與傳承。(相片提供:WCRC) 【林晚生編譯】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WCRC)自2014年1月起,將行政辦公室從瑞士日內瓦遷至德國的漢諾威。2013年12月舉行感恩禮拜,2014年1月也在新的辦公室舉行啟用禮拜。雖然離開待了65年的地方讓人感到捨不得,但這也代表WCRC從此大步邁向新的里程。 WCRC的前身為長老教會世界聯盟(PWA),1948年因普世教協(WCC)於瑞士日內瓦成立,乃自英國的愛丁堡遷移到日內瓦來與WCC比鄰;如今因經費緣故遷移漢諾威,12月5日特別在普世中心(Ecumenical Centre)的教堂舉行感恩禮拜,總幹事尼歐米(Setri Nyomi)說:「今日我們相聚在此,乃是為上帝65年來在日內瓦與我們同在獻上感謝。」 參與感恩禮拜的人還包括WCRC的主席佩雷(Jerry Pillay)、現任及從前的同工,出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WCRC副主席盧悅文也遠道前往參加。此外,並有瑞士及德國教會的代表、普世中心的姊妹組織代表及德國駐瑞士的大使。 佩雷表示,在日內瓦期間,是WCRC一段極具意義的歷程,到了德國將會又有一段新歷程。不論在哪裡,都是WCRC整體歷程的一部分。WCRC神學與共融部門的執行秘書維瑟(Douwe Visser)在感恩禮拜的講道中提到,WCRC過去65年在日內瓦實際成為普世教會這個大家庭的一員,共同領會上帝要讓我們明瞭的話語,為此向上帝獻上滿心的感謝。 瑞士新教聯盟(FEPS)日內瓦郡會的議長庫佛(Charlotte Kuffer)向WCRC致意,表示其聯盟一直以來都受到WCRC及其前身的重視。WCRC總幹事尼歐米則感謝瑞士新教聯盟過去以來對於WCRC的大力贊助,也相信他們會繼續做為改革宗傳統的守護者。WCC的副總幹事雷默普洛斯(Yorgo Lemopoulos)及世界信義宗聯盟(LWF)的助理總幹事辛帝卡(Kaisamari Hintikka)也都來參加此感恩禮拜,並確保今後他們的組織仍會與WCRC繼續保持密切的聯繫。 禮拜最後並由主席佩雷及兩位副主席盧悅文和蒲雷爾(Bas Plaisier)共同點燃一支蠟燭,象徵將自日內瓦離開,並把此蠟燭傳遞給日內瓦及德國姊妹教會組織的代表,最後並把此蠟燭放在教堂的前面,表明WCRC不論在任何地方,都將繼續燃燒發亮。 FEPS於2013年10月25日在伯恩舉行各郡會議長會議時,WCRC總幹事尼歐米也前往致意,並感謝FEPS將繼續給予WCRC的支援。 尼歐米提到改革宗乃是發源自瑞士,其神學與歷史淵源可追溯自慈運理、加爾文等人的宗教改革。他並說:「因此,不論我們以及分布在世界108個國家的227個會員教會身處何處,每當我們在回溯淵源時,都會連到你們這裡。所以,我們的相連是無法被分離的。」他說,WCRC將會盡其所能與FEPS及其各郡會保持聯繫,他也請FEPS在WCRC的這段過渡時期,能繼續為WCRC代禱與支持。 FEPS的議長庫佛則感謝尼歐米以及WCRC為世界改革宗大家庭所做的一切,而各郡會的議長也再次確保將繼續對於WCRC的工作給予關心、代禱與支持。 WCRC於1月12日在漢諾威的新辦公室舉行啟用禮拜,辦公室位在德國福音改革宗教會(Evangelical Reformed Church of Germany)的加爾文中心(Calvin Centre),德國改革宗聯盟(German Reformed Alliance)的辦公室也在同一處。WCC總幹事戴維德(Olav Fykse Tveit)牧師到場獻上祝福。他提到WCC與WCRC一向在經濟公義及營造全新財經架構的事工上有良好的合作關係,在南蘇丹及敘利亞等國面臨激烈衝突時也致力支持當地的教會。他表示WCRC為了實踐公義而努力的事工十分重要,雙方之於普世運動的呼召及委身將會延續下去,「目前這種全新的情況讓我們大家有機會以全新的方式來合作」。(資料來源:Reformed Communiqué, WCC)

2013年普世教會10大新聞

▼方濟各就任 天主教新氣象 【蔡聖欣整理報導】天主教前教宗本篤16世因健康問題,在2月底時退任。新教宗方濟各(Francis)本名伯格里奧(Jorge Mario Bergoglio),1936年生於阿根廷,他不但樸實親民,也常關懷社會議題,為窮人和被邊緣化的族群發聲。新教宗選方濟各為聖號,期許自己能追隨聖方濟的謙卑儉樸,為窮苦人付出。 方濟各是首位非來自歐洲的教宗,他的雀屏中選,反映出南美洲天主教徒人數明顯增長,影響力與日俱增。雖然教界都為教宗人選確定而歡欣,但方濟各所要面臨的挑戰才開始。 除了神職人員性侵醜聞、同志婚姻議題及是否同意任命女性神職人員,與中東、亞洲和非洲地區各宗教文化間緊張關係的改善,也是外界對新教宗的期待。 梵蒂岡教廷11月底公布教宗的新宗座勸諭《福音的喜樂》,內容論及:傳福音、和平、講道、社會正義、家庭、對創造的尊重、信仰和政治、合一、跨宗教對話、婦女與平信徒在教會的角色。方濟各就任以來,常公開闡述哪些議題應優先關心,如:貧窮、不平等、公義及婦女角色。此勸諭特別關注經濟不公義,呼召世界領袖共同抵抗貧窮,強調金錢是用來服務,而非統治。方濟各因在諸多議題展現無比的包容和同理心,並帶領教會走出新格局,12月初被《時代》雜誌評為2013年風雲人物。 ▼WCC釜山大會 啟動和平列車   【蔡聖欣整理報導】南北韓停戰協議從簽訂到2013年,剛好60年,適逢普世教協(WCC)第10屆大會於韓國釜山舉行,韓國教協(NCCK)與WCC大會籌委為提醒世人從過去戰爭記取教訓,開啟了和平列車(Peace Train)活動,喚起教會關注朝鮮半島和平,也力勸各國消除核武,以謀求世界永久和平。 和平列車分不同段落行進,包括從柏林到莫斯科、莫斯科到伊爾庫次克、伊爾庫次克到北京、從北京到平壤,最後在WCC大會開始前抵達釜山,希望鼓舞人們分享促進和平的故事,並激發和諧互助的思想。主辦單位也邀請基督徒透過讀經、祈禱及分享和平信息,反省人類的和平困難與衝突。 南韓的基督教組織「盼望之軌」也承諾援助北韓將其火車系統升級。無論是和平列車啟動,或教會促成和平協議,都說明韓國教會在和平上扮演重要角色。(相片提供/WCC) ▼強颱侵襲菲 各界捐款救援   【蔡聖欣整理報導】超級強颱海燕颱風11月初席捲菲律賓,造成嚴重災情,約3000多人不幸喪生。WCC除了向災民致意,並呼籲各界代禱,會員教會也動員投入救災重建。 11月11~22日在波蘭華沙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19),首要目標之一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菲國代表薩諾(Yeb Sano)開幕時,以其國家遭逢巨變為例,呼籲各國做出具體決議,並以禁食表達訴求。世界信義會聯會(LWF)支持薩諾的呼求,並加入禁食一日行列,呼籲各界加速因應提出方案與決議。 在海燕重創菲律賓後,來自各界的愛心和捐款不停湧入。為此,菲律賓天主教主教團呼籲政府要把捐款用途透明化。2009年,菲國曾接收大筆風災善款,但流向不明,甚至落入不肖者手中。主教團鼓勵會友協助災民,也力促政府捐款透明化,讓需要幫助的人真正受惠。(相片提供/UCCP) ▼曼德拉逝世 留下和解典範 【蔡聖欣整理報導】南非前總統曼德拉12月5日逝世,享年95歲。他是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也是反對種族隔離政策的重要人物。他以受囚27年的政治犯身分宣揚「和解」理念,帶領南非人民放下歧見,實現民主體制。他的影響十分深遠,也為世人留下美好典範。 曼德拉自2004年退休後就鮮少公開露面,最後一次是2010年於南非舉辦的世界盃足球賽。南非12月15日為曼德拉舉行國葬,全球各界皆表哀悼,各普世機構亦發函致意。 曼德拉生於1918年,1943年以法律系學生的身分加入非洲民族議會(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與其他人一同反對南非種族隔離政策。南非歷史上有數百年由荷蘭及英國等地的白人殖民者掌權,他們以種族隔離制度剝奪黑人權利,藉此讓白人保有經濟優勢及領導權。20世紀初南非獨立後,白人人口只有18%,卻掌控國家各個環節,更於1948年將種族隔離制度正式立法。 身為一同對抗種族隔離政策的夥伴,南非大主教屠圖(Desmond Tutu)發文緬懷這位好友,也提到曼德拉並非聖人,他的弱點在於對同事的忠誠,以致任命幾位不適任的內閣成員,他們的平庸與貪污也帶來負面影響。不過,曼德拉充滿憐憫之心,關懷他人,渴望和平、寬恕與和解,都是神聖的屬性。 ▼印度女子接連受暴 引發全國示威 【蔡聖欣整理報導】2012年12月中,印度新德里發生女大學生在民營巴士遭輪暴並重傷不治,引發全球關注印度婦女人權及人身安全。事發後不到1個月,印度北部旁遮普邦又發生類似案件,引爆全國性示威,呼籲政府制定更嚴謹的法律,以保護婦女人身安全。 對婦女性侵一再發生,激起教會對性別暴力的檢視。亞洲福音會(GFA)會長尤哈南(K. P. Yohannan)表示,此悲劇已讓全球目光都聚焦於印度的性別暴力。世界信義會聯會總幹事馬丁‧楊格(Martin Junge)牧師在寫給印度信義宗的公開信中,鼓勵支持社會改變的潮流,以杜絕這類案件再發生。他也呼籲所有信義宗教會致力於追求性別平等。 ▼土耳其民關心環境 聚集抗議威權 【蔡聖欣整理報導】5月31日,一群靜坐抗議伊斯坦堡市府徵收公園綠地的環保人士,遭鎮暴警察強力驅散後,隔日抗議人士從「阿拉伯之春」民主運動獲靈感,聚集塔克席姆廣場(Taskim Square)的哲吉公園,展開近10年來全國最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共約40萬人參與反對總理艾多根的威權統治。 土耳其所在的小亞細亞與基督教歷史有密切關係。新約所提的初代教會如以弗所、士每拿、老底嘉等,和基督教信仰告白的發源地尼西亞(Nicaea)皆位於土耳其境內。 儘管鎮暴警察驅散廣場的抗議群眾,但民眾對決民粹執政者的緊張態勢卻無解。牧師阿米爾(Amir)的禱告或許可瞥見普世教會的期盼:人權將受保障,民主使穆斯林能接納異己,如此基督徒便能分享他們盼望的緣由! ▼波士頓傳爆炸案 教會齊關心代禱 【蔡聖欣整理報導】源自1897年的波士頓馬拉松,是史上持續最久的馬拉松賽,2013年4月的賽事卻驚傳爆炸案,造成3人死亡和170多人輕重傷。在警力追緝下,26歲的塔默蘭.查納耶夫在拒捕時遭擊斃,19歲的弟弟佐哈傷重被逮。WCC對此不幸深表遺憾,總幹事戴維德也為受害者及家屬代禱。 美國長老教會表示,神是人們的力量和避難所,是眾人在困難中的幫助,盼望神能為救難和醫護人員加添力量。美國福音信義會(ELCA)也發代禱信,求神安慰。(相片提供/Baptist Press) ▼走出埃及組織 揚舊觀念降低恐懼 【蔡聖欣整理報導】「國際走出埃及組織」(Exodus...

了解迫害實況 關懷中國宣教

【林宜瑩台北報導】台灣教會合作協會(NCCT)第12屆第2次會員大會,1月7日在長老教會總會事務所2樓召開,總會總幹事林芳仲上台報告時,特別邀請NCCT眾教會牧長,參加25日下午2點半在中山長老教會舉行的「中國宣教研討會」,一起關心中國北京守望教會被中國當局打壓的情況。 林芳仲表示,長老教會一直在關注中國教會的發展,他呼籲台灣眾教會牧長除了與中國官方教會積極交流外,其實還有非官方家庭教會被中國當局壓迫的情況,值得我們大家一起來關心。因此,這次長老教會與中國福音會合作,邀請曾是家庭教會牧師、現為溫哥華浸信會信友堂主任牧師洪予健來台,以「從守望教會事件看中國宣教未來發展」為題進行分享。 北京守望教會從1993年開始在信徒家裡聚會,目前已成長為1000多人的家庭教會,可是從2009年起,守望教會一直受到中國當局的打壓,非但不允許登記,也不許可信徒進去自購的會堂聚會,只能在街頭聚會長達4年多的時間,甚至守望教會主任牧師金天明,也被中共當局非法軟禁,實在需要台灣教會界給予重視與聲援。 事實上,連中國官方教會主管、河南濮陽南樂縣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的牧師張少杰、20多名信徒及律師夏鈞,2012年11、12月也遭到中國公安的拘捕、毆打,甚至南樂附近的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牧師前往探視時,也遭到南樂縣政府派不明人士圍毆,而被捕拘禁的牧長信徒,至今仍下落不明,使得南樂教會幾乎陷入停頓狀態。林芳仲直言,中國官方教會牧長都難逃迫害,更何況非官方的家庭教會? 林芳仲也籲請台灣牧長不分教派,在25日下午2點半能前往中山教會,聽洪予健詳細分享中國各地教會被中國共產政權迫害打壓的實際情況,一同關心中國宣教未來的發展。    

小羊宿營來台 同享愛與恩典

【林宜瑩桃園報導】為了讓福島核災災區孩童能暫時離開被核輻射污染的家園,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與日本基督教團(UCCJ)合作,從2014年至2016年將於每年春、冬兩季在台灣舉辦「小羊宿營」活動,總計3年內有6次訪台行程,每次約接待15組的日本災區親子。第一批共29人在1月4日下午搭機抵台,總會議長許榮豐、總會總幹事林芳仲、教社幹事林偉聯、負責接待的嘉義中會議長王豐榮、嘉中總幹事黃世偉、嘉中教社部長杜謙遜、新竹中會迦南教會牧師鄭正人、許晟愷等牧長,及立委趙天麟連同妻兒都到機場迎接,並在桃園第二航廈舉行記者會。 記者會一開始由迦南教會的兒童主日學親子團獻唱歡迎歌後,將印有「TAIWAN」字樣的漁夫帽替日本親子們戴上,日本孩童也同唱日本童謠感謝大家的接待。日本311大地震後,PCT前往日本災區協助家園重建的「東日本災後義工團」,就是戴著這樣的帽子,因此日本受災戶對這頂台灣漁夫帽的印象特別深刻。 接著,由迦南教會兒童代表許承恩致詞歡迎日本親子們來台,期許彼此一同以「多啦A夢」的智慧為非核家園來努力,一起做保護地球的使者;日本孩童平栗靜那致詞時感謝PCT的接待以及幫忙,並表示由於福島災區輻射污染嚴重,平時孩童大多戴口罩、緊閉窗戶待在室內,他們很珍惜PCT愛心誠意的接待。 許榮豐代表PCT歡迎日本親子們來台,因彼此都在基督信仰中同享上帝的愛與恩典,深知核災的痛苦,正如台灣過去在經歷921等災害時,有來自世界各國的援助與關懷一樣,PCT也願實踐聖經「與歡喜的同歡喜,與哀傷的同哀傷」的教導,讓大家在台灣4天的行程中能再次感受到上帝平安喜樂的同在。 「台灣歡迎你們,PCT也歡迎你們。」林芳仲說,台灣與日本一樣都是海島型國家,都會經歷地震、颱風,也同樣有溫泉、高山,這次會參訪日籍工程師八田與一興建的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也會參觀由日本監造、台灣師傅施工的嘉義西門長老教會,更會去關子嶺泡溫泉,「歡迎你們,一起經驗台灣之美」。 率團前來的UCCJ救援對策本部擔當幹事飯島信牧師,也帶來UCCJ總會議長石橋秀雄的感謝信函,感謝PCT本著「肢體受苦,全體就受苦」的精神,熱情接待災區親子到台灣休養生息。一行人搭高鐵到嘉義時,嘉義縣長張花冠、嘉中牧長們與嘉義中會橋頭教會的孩童到高鐵站迎接,晚上並設宴款待。

西斯汀壁畫恐受污染 教堂擬限制參訪人數

▲西斯汀教堂壁畫因訪客多恐受污染。(相片提供/Wikimedia Commons) 【涂藟薺編譯】梵蒂岡博物館高層主管安東尼(Antonio Paolucci)表示,西斯汀大教堂(Sistine Chapel)內的污染程度已達危險級,足以影響破壞教堂內的珍貴壁畫,使壁畫褪色。為此,教堂將會引進一套系統並預計於2014年底開始啟用,推估若這套新安裝的空氣淨化器與空調設備等硬體設施系統無法改善教堂內的潮濕度、二氧化碳及塵埃污染程度,那館方就將會忍痛做出限制觀光人數的決策。 這套空調設備是由開利(Carrier)科技公司所捐贈,目的在於控制污染值,使其不超過800ppm。安東尼向媒體表示,他對這套系統有信心。 根據近期的研究顯示,每年進入西斯汀大教堂參觀的人數大約550萬人,所帶進教堂的塵埃與濕氣就足以威脅到教堂內的藝術品了。然而,光是旺季,一天大約就有2萬多人次的觀光客湧入西斯汀大教堂參觀,與30年前比較起來,參訪人數呈正成長整整3倍。相對地,每天帶進教堂內的塵埃量和濕度,也跟著大幅增加。 目前,恐怕受到破壞的文物是在西斯汀大教堂天花板上的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壁畫,與在教堂祭壇後方的米開朗基羅作品《最後的審判》,這些都是學者們認定世界獨一無二的珍寶。西斯汀大教堂內還收藏彼得羅.佩魯吉諾(Pietro Perugino)、桑德羅.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盧卡.西紐雷利(Luca Signorelli)及其他知名畫家的作品等。 上一次西斯汀大教堂修復工程是在1990年代。安東尼說,重大修復工程對教堂藝術品來說太有「殺傷力」,所以他不希望見到西斯汀大教堂再次修復,但維護文物的工作仍會持續進行。(資料來源:ABC News, UCA news, Religion News Service)

緬懷魯益師 影響逾半世紀

善用童話、神話、詩歌、科幻小說、論文談信仰 文學作品影響深遠 ▼探進衣櫥的魯益師雕像。(相片提供/Wikimedia Commons) 【詹秀音編譯】2013年11月22日當美國正在記念甘迺迪總統逝世50週年,許多基督徒想到英國文學大師魯益師(C. S. Lewis)逝於同天,離65歲大壽只差一個禮拜。被稱許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基督徒知識分子、護教學家的魯益師,芳名長存於西敏寺詩人角的紀念石上,與莎士比亞、約翰米爾頓及勃朗特三姊妹並列。 不少人對魯益師的印象是哲學家、神學家、教授及作家,以《納尼亞傳奇》聞名。在其影響甚鉅的著作《如此基督教》中,他主張耶穌若不是瘋子和騙子的話,一定是上帝。時至今日,魯益師的著作依然廣傳,甚至比他生前還熱銷。 魯益師在愛爾蘭教會成長,15歲以前都是無神論者,之後透過喬治.麥克唐納(George MacDonald)、托爾金(J. R. R. Tolkien)和柴斯特頓(G. K. Chesterton)等人的作品,才漸漸擁抱基督教。後來他加入英國聖公會,使原本企望他成為天主教徒的托爾金大失所望。前坎特伯里大主教威廉斯(Rowan Williams)認為,魯益師作為一位基督徒作家的偉大恩賜並不在於學術性的神學家,「可稱之為牧會神學:他詮釋人們的道德及靈性危機,他有天賦能診斷人是否自欺,他喪妻後在書中力促人們表述對上帝從他們身邊帶走親愛的人所產生的憎恨與憤怒。」 然而,奇幻文學名作家菲力浦.普爾曼(Philip Pullman)評價魯益師的宗教著作則說:「在各方面無不霸凌、欺壓、虛偽。」例如他在作品中奚落雙腿肥胖的小女孩。「在魯益師的讀者中,肯定有一些胖腿女孩因為這樣的詆毀深感困惑、尷尬和苦惱。」英國當代女作家拜雅特(AS Byatt)的評論是:「我確實覺得他是一個從來不曾長大、但天資聰穎的男學生。他處處被保護著。我不認為他知道任何關於我所生活的世界:一個有寶寶、有尿布和金錢問題的世界。我認為他不喜歡女性。在他的《地獄來鴻》(The Screwtape Letters)書中出現駭人聽聞的場景,魔鬼試圖引誘某人認為牛奶是噁心的……。我認為他不喜歡牛奶是因為他不喜歡女性。」 儘管受人針砭,魯益師最卓越之處在於他用來談論信仰信息的類型之廣袤。跟魯益師在牛津大學結識、溫哥華維真神學院(Regent College)創辦人之一的詹姆斯(James Houston)說,「魯益師至今仍為眾人風靡,實在是因為他跟人談論真理時,使用超乎常人能掌握的多元類型。他使用童話故事、神話、詩歌、科幻小說、兒童故事、學術論文。」 HarperOne出版商資深副總米奇.毛德林(Mickey Maudlin)說,「他看待基督徒生活的眼光似乎簡單實則複雜。他採取了解說家的立場,而非一個專家的角度。魯益師個人對神學有許多看見,但是他毅然以寬闊的姿態書寫基督教。寫作《如此基督教》讓他得以不關上任何一道門。沒有幾本書能像那樣跨黨派超越族群。天主教徒想要跟其他的天主教徒談,主流改革宗只想跟那些他們教派內的人談,福音派的人想讓大家知道他們是對的,沒有人想要以文化為整全來參與,或者說鮮少有人這麼做。」 和很多作家一樣,魯益師自過世後才享有名氣。即使還在世的時候,他也把約收入的9成都捐給慈善機構。(資料來源:RNS, the Guardian)

南蘇丹爆發衝突 教會領袖籲學習曼德拉和解典範

【蔡聖欣編譯】2011年宣布獨立的南蘇丹,是世界上最新成立的國家,同年7月聯合國大會也正式接納為第193個會員國。但被喻為全世界最窮國之一的南蘇丹,獨立後情況仍舊艱辛。2013年7月,總統基爾(Salva Kiir)為化解國內緊張局勢,宣布解散內閣,並將副總統馬查爾(Riek Machar)免職。此後,政黨派別分歧日漸嚴重,終於在12月爆發嚴重衝突。 有媒體認為,這是長期累積的民族和政治敵對狀況引發的嚴重衝突。隨著流血衝突日益擴大,不僅英美等國宣布撤僑,當地的聯合國基地也遭武裝青少年攻擊,導致數名聯合國人員喪生。目前南蘇丹內部衝突已造成上千人死亡,4萬多名平民前往聯合國營區尋求保護。普世教協(WCC)及南蘇丹教界領袖皆發聲期盼以和平為念。 WCC總幹事戴維德發信給南蘇丹總統,表示他對該國人民的關心,信中寫到南蘇丹的人民所受的苦難已長達數10年,人民對和平公義相當渴望,他盼望衝突情勢能早日落幕、和平再次降臨。WCC中央委員會新選出的主席艾格妮絲‧亞本(Agnes Abuom)表示,南蘇丹是個相當年輕的國家,對國內多種族、文化和宗教的聲音,需要學會傾聽跟包容。她也談到,這個世界剛送走了令人尊敬的領袖曼德拉,他所留給世人的是和解、公義及自由的美好典範,這也是南蘇丹所必須學習的。身為肯亞人的亞本指出,非洲這塊土地沒有空間讓武裝叛變和流血衝突再度發生,她也深信和平對話的力量,並且藉由選舉的方式能夠和平的轉移領導政權。 南蘇丹的教界領袖共同發表聲明,對各地衝突表示難過,並為後果憂心。對於眾多人喪生和數萬人流離失所,教界領袖也為此哀悼,並譴責暴力行為。對一些媒體將起因歸咎丁卡族(Dinka)和努爾族(Nuer)間的衝突,南蘇丹的教界領袖也嚴正指出此說法並不正確,不該將政治力量間的紛爭說成是種族衝突,也呼籲丁卡和努爾族人勿全盤接受外界媒體對這次事件的陳述。 此外,教界領袖希望南蘇丹政府的軍隊和保安機關能致力於保護人民安全,儘快控制衝突避免擴大。這些領袖也盼望國內的政治領袖能避免發表任何可能會煽動更多暴力衝突的言論,並且以平和、充滿善意的方式來解決這次紛爭。(資料來源:BBC, Reuters, WCC, the Guardian, Wikipedia)

WCC參與UN論壇 提倡人權

總幹事戴維德:基督徒要實踐公民權,與他者共同邁向公義和平 【詹秀音編譯】長期支持原住民人權的普世教協(WCC)本著基督信仰,派員在聯合國(UN)論壇為人權被侵犯者大聲疾呼,總幹事戴維德(Olav Fykse Tveit)更呼籲基督徒實踐公民權,一同邁向公義和平。 長久以來,WCC透過瓜地馬拉和哥倫比亞的會員教會支持原住民人權,其屬下的教會國際事務委員會(CCIA)派員參加12月2至4日的第2屆聯合國年度論壇,從商業與人權角度看跨國企業如何侵犯人權,包含強佔土地等問題。 討論間,原住民代表指出義大利電力公司Enel在瓜地馬拉興建水力發電廠,引發人權侵犯問題。瓜地馬拉人權護衛者賽多(Pablo Ceto)當著企業代表和瓜地馬拉官員說:「我們的聲音不只促使人們覺醒並明白原住民所面對的威脅,也鼓勵國際上的社群來支持我們。」 來自哥倫比亞的歐士比納(German Ospina)則指出,這次的對話促使政府和跨國企業看見發生在原住民土地的人權侵犯問題。里昂(Miguel de Leon)直指:「唯有原住民自己能代表原住民族群,就算非政府組織也不行。原住民的聲音一定要被聽見,企業和政府應該為他們的行為負責。」 支持人權行動,除了讓被刻意消去的聲音浮上會議檯面,戴維德也以聖經的眼光指出基督徒需要和他者共同締造公義和平的社會。他在11月21日舉辦的第9屆宗教和平世界大會(Religions for Peace 9th World Assembly)的演說開門見山說:「『生命的上帝,帶領我們邁向公義與和平』。在今日的世界,我們相信一齊追求公義和平才是基督徒的見證,也是教會與普世運動扮演的角色。同樣,這也是我們神學和靈性的核心。」 「聖經中的和平具有豐富意涵,絕不只是『沒有戰爭』而已,聖經所傳遞的是整全、完整的概念,跟一個『和諧的社會』脫離不了關係。」他指出,在社會裡,所有公民的差異性和特殊性皆應受重視與珍惜。當平等的公民權並不明確、或公民權沒有真正落實時,教會需要特別對這些人付出關心。 戴維德舉例說明,奈及利亞是個基督徒和伊斯蘭教徒人數幾乎各半的國家。有時很難讓勢均力敵的其中一方把他者當作公民看待。而這也迫使兩個宗教傳統認真思考他們在信仰和公領域之間的關係。戴維德直言:「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在於全人類皆依上帝的形像所造,我們本當看待所有人都具有上帝的形像。希望這兩個宗教能真誠地尊重彼此,藉此作為一個社會裡面共同的公民和建造者。」他相信,公民權能夠、也應該是保護所有人類尊嚴和權利的工具,尤其是保障容易受傷害的人。他並邀請會員教會與他者同行於公義和平的天路歷程,他也挑戰所有心存善念、任何宗教傳統的人,「以上帝施予的恩賜投入轉化的行動」。 另外,巴西基督教協會(National Council of Christian Churches of Brazil)總幹事蘿蜜‧班克牧師(Romi Márcia Bencke)因投身捍衛人權,於12月12日獲得巴西聯邦政府頒予人權獎之殊榮。她是首位擔任巴西教協總幹事的女性,她稱這個獎肯定了眾教會致力於連結不同宗教,以克服巴西境內性別暴力及宗教互不相容的雙重威脅。   班克進一步指出,巴西不同區域的地主和保守派的基督徒團體,為了阻擋農地改革政策,並阻撓在原住民與非洲奴隸後代的土地上劃界,兩者不惜結盟合作,而「這正是傷害上帝公義和平計畫的作為。」(資料來源:WCC)

英國西敏寺學院修繕 PCT奉獻助臨門一腳

【林宜瑩採訪報導】1844年成立、原本隸屬於英國長老教會、現位於劍橋大學學區內的西敏寺學院(Westminster College, Cambridge),建築物在1897至1899年間修造完成,後英國長老會與公理會合併成為英國聯合歸正教會(URC),西敏寺學院便隸屬聯合歸正教會,如今因建物年代久遠,需要募款700萬英鎊修繕。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總會奉獻5000英鎊,協助該修繕計畫順利進行,展現美好的普世夥伴關係。 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主委鄭仰恩表示,2013年初與教會歷史委員去英國考察時,特別前往西敏寺學院拜訪,因為裡頭保存許多早期英國長老教會宣教檔案,才得知英國歸正教會為了修繕西敏寺學院,已經推動募款3、4年,當時已募得680多萬英鎊。 鄭仰恩說,由於西敏寺學院培育許多優秀的英國宣教師,如安慕理、彌迪理,黃彰輝牧師也是該學院畢業的,因此回台後,他特別向總會報告這項訊息,後來獲得總會普世委員會同意撥款5000英鎊。西敏寺學院募款部主任表示,感謝PCT參與臨門一腳,讓該學院得以順利進行宿舍、辦公室及檔案館的修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