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

斐濟教會遭軍政府壓迫 普世教協呼籲關心代禱

【簡心怡編譯】原訂8月23日在斐濟召開的斐濟衛理公會年度會議被迫取消,這是連續第3年遭軍政府干涉,理由是教會領袖過度政治性。普世教協總幹事戴維德牧師(Olav Fykse Tveit)說:「我們絕不接受斐濟當局介入教會內部的決議和事務。」 斐濟陸軍指揮官Mosese Tikoitoga指示衛理公會牧者不可出境,並且取消任何衛理公會開會申請的公共緊急條款許可令。對此,英國衛理公會的世界教會關係(World Church Relationships)領導人金麥克(Michael King)表示,這項禁令是教會與國家關係的一個「巨大的挫折」。並有人認為此禁令,將導致教會的行政及財政緊縮。 英國國家電台(BBC)報導,許多斐濟教會的領袖和會友,在2009年4月因參與一個未經政府同意的集會而遭軍方拘捕,並在同年7月遭警方偵訊。但斐濟政府已於去年9月撤銷許多羈押。 衛理公會為斐濟最主要的信仰宗派,曾在2006年協助發動不流血政變。自政變以來,斐濟當局已暫停了憲法,拘留反對者,並剝奪言論自由。 戴維德向教協中央委員會重申2009年宣布支持斐濟教會的立場,並呼籲世界各地基督徒為斐濟禱告。(資料來源:ENI, WACC News, WCC News) &nbsp

馬約翰牧師的請安信

基督耶穌的僕人馬約翰,寫信給住台灣眾聖徒,願恩惠平安從我們的父神,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 台灣是美麗寶島;從太魯閣到台東,凡有氣息的都在讚頌萬物的造物者;人們熱切的歡迎,溫暖出外人的心。台灣,彰顯出基督的生命。雖然回美國已經2年,但對台灣的掛念與疼愛不減。我很感謝上帝,在你們當中,看到你們在未信主者面前活出基督的樣式,你們的事工大大激勵我,使我徹底改變。我也很感激台灣人的愛心、熱情款待,以及在服事中的友誼。 我現在服事的教會,每週有5堂禮拜,所以常有機會講道,我也會和敬拜團一起安排多元禮拜。我們教會很重視宣教,常到海地、肯亞、墨西哥和美國山區等地,以主耶穌之名服事。每個月在主日敬拜前,年輕人會去幫忙供應早餐給無家可歸的街友。我也很榮幸能至當地3所大學協助,並為台灣碩士生開辦查經班。為了保持中文實力,我每晚睡前都會讀中文聖經。 提筆寫這封信給你們時,讓我想到使徒保羅。我要以保羅勉勵腓立比人的話來鼓勵台灣的弟兄姊妹:「我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神,每逢為你們祈求的時候,常是歡喜的祈求。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 小檔案&代禱事項 馬約翰牧師(John McCall)是美國長老教會牧師,1996~2009年來台灣宣教,曾參與東排中會和比努悠瑪雅呢族群區會服事,之後赴台灣神學院任教,擔任靈性形成中心主任。在台期間常四處講道,拜訪教會超過400間。目前,他在北加州威斯敏斯特長老教會(Westminster Presbyterian Church)當主任牧師,該會信徒約2000名。馬牧師心繫台灣,常為台灣的福音事工代禱,求上帝加添信主人數;為台灣教會禱告,求上帝讓教會愛心與智慧兼具,服事有能力。他也請大家為其傳道同工、長老、服事團隊代禱,願他們在服事中有力量、愛心、智慧,把福音帶給社區和更多地方的人。也請為其關懷外籍朋友的事工代禱,特別是服事的學校有許多外籍學生。(編譯/涂藟薺、陳惠淑)

學子以藝術為橋樑 跨越以巴世代藩籬

【吳銘恩編譯】雖然在政治上,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政治領袖經常意見相左;然而,雙方的年輕學子卻經由藝術創作學習彼此溝通。 14歲的以色列學生諾加‧澤爾(Noga Zer)表示:「以前我僅把藝術視為一種興趣;現在我所看到的藝術,甚至可以把彼此有成見及偏執的人們連結起來。」 澤爾參加的這項名為「打開心內的窗」(Through the Window)活動,是一項為期2年,有50名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初中學生參與的交流計畫。起初,孩子們必須個別設計一扇窗戶,然後必須兩兩配對,把他們創作的窗戶連接在一片共有的空間中;最後,整個團隊則必須共同設計出一座城市。 學生們彩繪出動物園、糖果屋、服飾店、火車、博物館、天鵝湖、大樹與小鳥、清真寺、教堂與猶太會堂等等。有巴勒斯坦的學生說,城市裡面應該要有猶太會堂;這句童言童語,聽在動輒被否定存在正當性的以色列人耳中,內心委實激動澎湃不已。 14歲的巴勒斯坦學生麗罕‧嘉陸(Riham Zaru)表示,這個活動改變了她對以色列人的看法。她說:「這經驗將在未來影響我。不管我們的差異,我們同樣都是人。終究,我們都是平等的!」(資料來源:ENI)

記念911 再思和平意義

【蔡聖欣、馬慧真編譯】10年前發生震驚全球的911事件後,大家都想問,伊斯蘭教究竟是怎樣的宗教?這問題至今仍無共識,也在911事件10週年之際再度受重視。 美南浸信會神學院的基督教護教學主任馬克.庫潘格(Mark Coppenger)最近為文表示,人們對伊斯蘭教的看法,主要分兩派,其一覺得伊斯蘭教是成就非凡的宗教,只是現在受極端分子曲解而被詆毀;另一派則認為伊斯蘭教是個危險的思想體制,他個人則偏向第二派。除了上述兩大派,還有『桑普』派。庫潘格解釋說,兔子桑普是卡通人物小鹿斑比的好友,他爸爸曾教導他,「如果無法說好話,那就什麼都別說。」他說,先前很多人用負面看法論斷葛福臨牧師公開批評伊斯蘭教邪惡一事,就非常的「桑普」。 庫潘格解釋,或許我們所接觸的穆斯林大多不具侵略性,但他指出,也有很多浸信會會友一點都不想傳福音或愛人如己;不過,這些人其實都只是打混信徒,並未真正實踐該宗教的教導,「或許,某些身處異地的教徒只是無法號召足夠力量來推動他們篤信的教條;因此,千萬不可藉由這些類型的信徒去定義一個信仰的內涵。」 庫潘格對美國的領導者完全無法幫人們釐清這樣的迷思感到遺憾,他認為,外交的確對國家是很重要的一環,但是,「我真希望當初小布希能不要那麼友善又天真地去讚揚伊斯蘭教是個和平的宗教,也但願歐巴馬沒有在開羅講出『伊斯蘭教所帶來的學術之光為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鋪出一條路』等話語。」他並引用馬來西亞的知名部落客兼時事評論家賽.阿巴.阿里(Syed Akbar Ali)在2006年曾出版《大馬與滅亡俱樂部:伊斯蘭國家的瓦解》(Malaysia and the Club of Doom: The Collapse of the Islamic Countries)一書,指出伊斯蘭國家都可能瓦解,並且列舉了很多數據佐證。庫潘格認為,共產主義才走了80年左右就瓦解,但伊斯蘭教的激進分子靠著威脅恐嚇及壓制等手段,就撐了好幾世紀。如果想要製造大災難,材料很簡單,只需加上「強烈又排外的部落意識」即可。 儘管如此,普世教協(WCC)總幹事戴維德(Olav Fykse Tveit)以同為過來人身分,提出另一種面對恐怖事件的觀點。戴維德來自挪威,當地今年7月底也傳出恐怖事件。他說:「我們要堅決譴責任何恐怖事件。WCC認為,提升安全措施,依法辦理以彰顯公義是必要的。但我們堅信,非暴力是阻止暴力及建立和平與公義最大的關鍵。信仰有巨大能力及影響力,儘管它可能被人誤用、扭曲。因此,普世運動已委身與不同信仰對話,建立和平文化,尤其是基督徒、猶太人和穆斯林之間。我們祈禱,『生命之神,引領我們走向公義與和平。』在這10週年紀念日之際,讓我們重新委身於公義的和平。這祈禱也是WCC大會未來10年的主題,我們將重新委身於以對話及合作尋找公義的和平。」 (資料來源:Baptist Press, ENI)

英國王子世紀婚禮 教會扮要角

【蔡聖欣編譯】英國威廉王子與交往多年的女友凱特‧密道頓(Kate Middleton)於4月29日共結連理,這場皇室婚禮受到全球矚目,當天有數萬人湧上倫敦街頭想要一睹皇室風采,全球約20億觀眾透過各家媒體直播同步收看這場世紀婚禮。 威廉王子為英國女王伊莉莎白2世的孫子,也是王室第二繼承順位(僅次於他的父親查爾斯王子)。威廉與凱特是在就讀位於蘇格蘭的安德魯大學(Andrews University)時相識相戀;女王在婚禮前冊封他為「劍橋公爵」(Duke of Cambridge),婚後凱特則成為公爵夫人。 婚禮在西敏寺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舉行,它除了歷史悠久,更是許多皇室、偉人舉行婚禮的主要場地。前往觀禮者除了兩人的親友外,還有各國皇室成員、宗教領袖代表及名流。整場婚禮程序依照英國國教聖公會的公禱書中1966年修訂的婚姻聖禮儀式舉行,由西敏寺大教堂牧師團長霍爾(John Hall)主持、坎特伯里大主教威廉斯(Rowan Williams)證婚,而與皇室相當親近的倫敦主教查特斯(Richard Chartres)則是擔任致詞,用上帝的話語給予新人祝福。在政教分離聲浪日漸高漲的英國,這次的婚禮無疑是兩者合一的最佳展現。 在7分鐘的致詞中,查特斯主教數次提到「寬厚的愛」,婚姻相處就像上帝差派耶穌到世間對世人所展現的愛,他勉勵新人要照著上帝對世人那寬厚的愛來彼此相扶持。查特斯主教在致詞中也提到,越是奉獻自我,靈命會更加的豐富 越是在愛中能超越自我,越能接近真我,也越能彰顯靈命的美好。 蘇格蘭聖公會(Scottish Episcopal Church)監督長奇林沃思大主教(David Chillingworth)對於能參加這場皇室婚禮感到榮幸,並說道:「每一場婚禮都是充滿希望以及信任的時刻,因為在婚禮中,新人對彼此以及未知的未來許下承諾。」 但是就在全球媒體強力報導時,也有人對這樣的緊迫盯人感到遺憾,「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為美國知名選秀節目)的前參賽者卡莉萍勒(Kellie Pickler)表示,婚禮是新人跟彼此及上帝立約,這麼重要也美麗一刻,應該要能好好與最摯愛的親人朋友分享,但像威廉跟凱特這樣被大批媒體與狗仔圍繞的婚禮,她真替新人們感到難過。 不過,對於卡莉萍勒的看法,威廉斯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他相信,婚姻不是單單只屬乎兩位新人,沒有人可以離群索居,對於這樣特別的婚禮,朋友和家人們聚集祝福新人的婚姻,當然,來自世界各地的擁護者們也能一同見證。 威廉斯除了鼓勵全球的觀眾收看婚禮轉播外,也呼籲大家為這對新人代禱,求上帝在他們的婚姻中賜下力量跟堅持,讓他們在接下來的人生道路上,能夠彼此扶持。(資料來源:ENI, Christian Post)

賓拉登之死 引發美國教會倫理反省

【吳銘恩編譯】基地組織(Al-Qaeda)首腦賓拉登遭美國政府斬首擊斃後,美國教會對如何看待賓拉登的死,呈現兩極思維。知名福音派牧師約翰‧派博(Rev. John Piper)引用以西結書18章23節:「主耶和華說:惡人死亡,豈是我喜悅的嗎?不是喜悅他回頭離開所行的道存活嗎?」說明惡人死亡非上帝所樂見;然而,上帝的標準有其更深刻一面,當一個反叛、邪惡者被審判,上帝喜悅的是真理與正直受到高舉。 大體上,保守派教會的牧者,如Steven Furtick, Greg Laurie, Kevin DeYoung, Christopher Morgan, 或神學家,如Richard Land, Daniel Heimbach, R. Albert Mohler等,皆認同保羅在羅馬書13章對權柄的教導;因此,對美國政府為數千無辜子民犧牲所採取的突擊斬首行動,多視為理由正當,毫無疑義。 不過,對美國政府常持反省批判態度的自由派基督徒作家吉姆‧瓦理士(Jim Wallis),則發表文章指出,「使用暴力常表示我們無法以和平方式解決彼此衝突,也常是我們需要深切反省的時刻!」他表示,我們應跨越國家、階級、政黨的藩籬,結合不同信仰理念,經嚴謹方法,「務要追求和睦的事。」(羅馬書14章19節a)(資料來源:Huffington Post, IRD, Christian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