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教派交流 台灣科普特正教會在濟南教會舉行復活夜聖禮儀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台灣科普特正教會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七星中會濟南教會於2023年共同舉辦了一場意義深遠的跨教派座談會。這場對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長老會青年趙頌揚的推薦,他的行動促成了兩個教派之間的交流。在今年5月4日晚間,科普特正教會在濟南教會舉行「復活夜聖禮儀」,本報記者藉此機會專訪趙頌揚。

趙頌揚分享他首次接觸科普特正教會的經歷,以及他為何向濟南教會推薦科普特正教會。他提到,自身對於台灣的各基督宗派本就有所了解,但是對科普特正教會的認識始於2023年,當時他受聖公會朋友邀請,參加在南港玫瑰天主堂舉辦的復活夜禮儀。作為濟南教會泰澤祈禱的同工,他向濟南教會主任牧師黃春生介紹科普特正教會在台灣的活動,並表達對其歷史悠久但在台灣相對不為人知的遺憾。

趙頌揚表示,與科普特正教會合作,不僅支持台灣的埃及信徒在熟悉的宗教氛圍中敬拜,也具體展現長老教會對基督信仰兄弟間的關懷。因此,濟南教會協助科普特正教會辦理奧古斯丁神父(Fr. Augustine Rezk)的來台手續,並在2023年4月無償提供場地舉辦首次復活夜禮儀。

(相片提供/趙頌揚)

談到跨教派座談的重要性時,趙頌揚強調神學背景的討論對增進不同教派間理解的重要性。他回顧2023年4月濟南教會與聖公會、科普特正教會共同舉辦的座談會,其中三位代表分別介紹各自教派的神學脈絡、宣教歷程和未來展望。趙頌揚認為透過了解各教派豐富的神學歷史,參與者能夠從不同角度思考,並發現宗派間雖有差異,但共同點更多。他提倡:「在不拋棄自身的宗教傳統的前提下,同屬父、子、聖神的各教會應有充足的對話空間,並進而將其轉變為合作與服務社會的能量。」

趙頌揚表示,宗教多元化是衡量民主社會的重要指標之一,台灣各宗教派別能夠相互尊重並合作,是非常珍貴的事情。尤其基督宗教內部,從保守的禮儀崇拜到活潑的讚美敬拜,信徒有多樣的選擇。台灣的埃及科普特正教信徒雖然人數不多,但同樣應享有在自己教會聚會的權利。他強調,透過不同宗派協助與合作,科普特正教會能夠成為台灣基督教大家庭的一部分,這對於促進宗教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趙頌揚提到,科普特正教會在某些人眼中被誤解為「一性論者」(Monophysitism),與基督教派的「基督神人二性」觀點相衝突。然而,經過深入的理解與對話,他發現科普特正教會實際上主張的是「合一性論」 (Miaphysitism),這一神學立場是所有合作可能性的基礎。他表示,這些討論不僅釐清對科普特信仰的誤解,也加深對自己所屬長老教會信仰體系的理解。他特別提到科普特禮儀中「篩選羔羊」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個儀式中,神父從烤餅中選出一個外觀最佳的作為獻祭的羔羊,而落選的其他烤餅則在禮儀後供與會者分食,不論是否在科普特正教會受洗都可以吃。

趙頌揚表示,科普特正教會的傳統是一份珍貴的恩賜,尤其在當今西方教會面臨紛擾之際。儘管現代化與全球化的影響無遠弗屆,科普特正教會卻能堅守其最古老的禮拜儀式,保持其禮儀的基本樣貌。相比之下,台灣許多教會花招百出,打著吸引年輕人的大旗,不斷異變,「最後復興的烈火不過是前一波燒來、後一波燒去,最後剩下教會本身的崇拜被搞得面目全非。」他說,科普特正教會堅持不隨波逐流,以及對自身文化、傳統和信仰本質的自豪,為台灣教會提供一個重要的借鏡,證明保持傳統的教會更能獲得尊敬與支持。這對於台灣教會面對福音直銷型態引起的混亂,提供了一個值得思考的方向。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