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CEI 2014 看見宜蘭之美

【林宜瑩宜蘭報導】在生態關懷者協會(TESA)秘書長陳慈美帶領下,該協會與日和教育基金會代表台灣地球憲章聯盟,在7月6至12日於宜蘭慧燈中學聚集來自澳洲、希臘、美國、荷蘭、愛爾蘭、俄羅斯、印尼、巴基斯坦、波蘭、匈牙利、馬來西亞、瑞典、葡萄牙、丹麥、蘇格蘭等17國、超過300位高中生,一起參與為期一週的國際環境守護組織(CEI)年會,透過參訪宜蘭各處生態園區、有機農業,了解台灣國在環保生態上的努力。 陳慈美表示,這次「CEI 2014」以自然、文化與未來(Nature, Culture and Future)為主題,主要是讓各國青少年透過參訪宜蘭環境生態與有機農業,能對糧食主權、友善環境飲食、傳統智慧與文化的啟發、如何降低生態足跡、怎樣適切運用科技與再生能源,以及生態的永續發展有初步概念,並透過分組討論來分享交流各國的經驗。 台灣參與CEI年會始於2011年7月受邀到匈牙利參加「以生物多樣性為基礎看自然遺產和旅遊」中學生研討會,2012年CEI董事會決定授權台灣地球憲章聯盟,舉辦2014年會。陳慈美說,之所以選定宜蘭,是因1987年宜蘭縣長陳定南決定拒絕台塑六輕設廠;同年也是台灣解嚴以及CEI創立的年份,基於這三個事件發生在同一年,加上宜蘭是全台灣始終維持低污染、全力推動有機農業的縣市,讓國際友人看見台灣之美,宜蘭當然是首選。  (攝影╱林宜瑩)  

101飄大旗 支持台灣獨立

【邱國榮台北報導】流亡海外的中國民運人士、前北京大學法律系教授袁紅冰,受邀在7月13日下午,前往台北101大樓前廣場,參與台獨運動團體「台灣獨立革命軍」舉大旗活動。「我支持台獨,但我應該準確的講,我是支持台灣創建台灣共和國。」 袁紅冰說,中共一直想要透過所謂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統戰手法吞併台灣,而一國兩制是個騙局,其實質是中共的極權專制要以中央政府的名義,凌駕台灣之上,台灣將因此失去國格及主權,這是極權專制對自由民主的吞併;然而,面臨如此巨大危險,台灣人不應依賴虛偽的政治概念,那無法保護台灣的民主自由生活方式。 袁紅冰指出,《中華民國憲法》的主權及於中國大陸,台灣2300萬人根本承受不起15億人的政治責任,所以「中華民國」是個虛偽的政治概念,而台灣人有權利活在真實中。他說中國人民被剝奪了政治選擇權,被剝奪了思想、言論、出版及宗教自由,台灣人民要認清中國的統戰陰謀,一旦被併吞,台灣人民將永遠失去作為自由人所擁有的權利。 關於台灣基督教界頻頻接觸中共宗教團體,袁紅冰提醒,所謂三自教會及中國基督教協會,他們的基本定位是中共特務組織,是中共的統治機構,根本不是宗教組織,但台灣許多宗教人士落入統戰陰謀的圈套。 在行人川流不息的101廣場舉著台灣共和國旗幟,袁紅冰說出感想:「台灣人享有的自由,在中國是根本做不到的,希望所有台灣人要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自由。」(攝影╱邱國榮)  

逆風少年大步走 台少盟發表助學成果

【邱國榮採訪報導】根據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台少盟)指出,有7成以上的學貸族是必須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台少盟及全家便利商店共同辦理「逆風少年大步走」的逆風教育助學計畫,於7月4日召開教育計畫成果記者會,指出執行迄今4年的該計畫,共提供963萬2416元教育資助金支持,幫助學貸族的半工半讀青年,平均每週減少打工5小時。 根據計畫的調查顯示,大專與高中職揹學貸的比例,大專的學貸比例維持在6成,而高中職學貸比例維持在1成5,顯示高中職學生揹學貸的比例,實際上並未因近年的教育改革政策而降低。 調查進一步發現,申請就學貸款的學生中,72%必須半工半讀,顯見除了貸款支應學雜費負擔以外,還需要面對求學生活上的經濟壓力,尤其是今年民生物價的漲幅創下5年來的新高,漲幅達到6.26%,更加重學貸族面臨無可避免的隱藏性學習成本增加,即使揹學貸,仍然需要半工半讀的窘境。 此外,證照、檢定考試、畢業展等畢業潛規則,這些隱藏性費用,已經成為固定學習支出;例如,經濟部舉辦了30多年的「新一代設計展」,藉由設計相關科系學生的聯合成果展,目的是行銷學生自己的創意以增加就業機會,但最後卻變質為「教育資本化」的現象,而學校為了招生或配合這項政策,費用全數轉嫁學生;又,教育部為鼓勵學校規範學生通過證照、檢定考試等畢業條件,這些畢業潛規則也已成學生的固定學習支出。由於這些額外的支出,台少盟觀察到高中職生在學貸與半工半讀的比例,依舊未改善。 台少盟指出,與全家便利商店共同推出的「逆風少年大步走」助學計畫,試圖減輕學債族的學習費用負擔,據統計,本次第4屆助學計畫半工半讀的學貸族在參加該項計畫後,打工時數從平均每週15.43小時,下降為10.65小時,平均減少約5小時,顯示該計畫有助於減輕學員的半工半讀壓力。 本次第4屆計畫,申請的學生共127名,其中77名獲得資助,64名完成夢想實踐計畫,實踐夢想計畫的有證照考試類34人,設計藝術類18人,音樂類8人,研究發展相關的有5人,運動競技2人,其他類型有10人,都是透過數位學習、冒險學習、文創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計畫書撰寫、計畫執行、經費預算的規劃與使用,更能直接轉化成為自我能力的資產。  

青年佔領政治 投身基層選戰

石乃欣返鄉參選里長   盼把教會帶進社會   實踐信仰落實上帝國   【林家鴻採訪報導】支持青年投入基層選舉,近來蔚為風潮。318學運後,數以萬計不滿代議政治失靈、面臨高學歷低薪、失業等問題的年輕人,發出「自己國家自己救」的改變呼聲,已有不少有理想抱負者在公民團體培力下,投入年底的里長、市議員、市民代表等基層選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青年石乃欣也奮勇響應「青年佔領政治」團體的參選里長行動,強調國家要改變,得從基層開始翻轉,力行乾淨選舉。 來自七星中會錫安教會的石乃欣今年39歲,7日7日在澎湖縣馬公市長候選人吳國華陪同下,與有意角逐市民代表的22歲冼義哲,召開記者會,宣布成立聯合競選總部,會中除了表達青年長期被忽略等問題,也指出馬公市上屆參選里長的66位參選人中,僅2名低於40歲,而現任33位里長平均年齡竟然高達近62歲,「嚴重不利於政治的新陳代謝」,呼籲台灣應順應世界潮流,落實18歲參政權及投票權。 石乃欣表示,長老教會對她在關心社會公義及政治上扮演重要的啟蒙角色,熱衷社運的她,曾投入澎湖反賭場運動。之所以參選,與她在蘭嶼東清教會擔任幹事時,體會偏鄉的缺乏有關,「深感離島是格外需要年輕人投入服務的禾場」,加上318學運的激勵,讓她決定在離任幹事後,不回到台北舒適圈,反將戶籍遷回父親的故鄉澎湖參選,為離島基督徒青年及女性參政拋磚引玉,也希望號召更多的基督徒參與公民運動,落實上帝國,釘根本土。 帶著尋根心情和「把教會帶進無牆的社會」的參選初衷,石乃欣把選舉視為信仰實踐,爭取「榮神益人」的宣教機會,表示若有幸當選,除了著重重慶里未來的發展與想像、關注青年返鄉議題及服務里民,也希望在澎湖教勢衰頹的當前,打造有利民眾與教會接觸的平台。然而澎湖賄選風氣猖獗、人情關係緊密,零元選舉要融入社區和募款皆有難度。但她說,無論成敗,皆放手一搏勤跑基層,將一切歷練作為個人迎接40歲的獻禮。已有幾位基督徒青年開始幫忙她,盼能有更多人支持並為她代禱。 馬公出生的冼義哲是政治系學生,12歲就立志從政的他,也是綠黨第17屆後補中執委、第4屆台中市青少年市政諮詢委員、2012年「非核亞洲論壇」(NNAF)台灣代表團成員。雖然年齡未達憲法規定參選門檻23歲,身為「青年佔領政治」共同發起人的他,決定以「全台最年輕參選人」之姿選到底,突顯體制不公,響應民間修憲行動。 資深澎湖環保運動者林長興,力薦2位參選人,很高興澎湖反賭運動、環保工作能有後繼者,期盼疼惜澎湖鄉土的聲音可以前進體制內,帶來改變。「大家來選村里長」活動共同發起人何宗勳表示,里長在台灣選舉中是基層要角,扮演政府的橋樑及民意的傳聲筒,但本應大公無私、超越黨派的工作,卻往往淪為財團跟政府的酬庸或政黨樁腳,大埔強拆事件、士林王家都更案等皆與里長有關。劣質的里長應由年輕人汰換,目前全台里長職缺共近8000個,既有良好待遇和保障,又能實現從基層翻轉政治的社會理想,是不錯選擇。(相片提供╱石乃欣、冼義哲聯合競選總部)

排灣中會》習技藝 傳統射箭班結訓

【實習記者李俊毅採訪報導】為喚醒族人對傳統射箭文化的記憶及保存,排灣中會今年4月開始在玉泉教會開辦射箭初級班,每週四下午邀集教會牧者學習射箭技巧及弓箭製作。7月10日正式結訓,排灣、玉泉、涼山、賽嘉、達瓦蘭等教會牧者,分6隊進行比賽,也讓參加的牧者驗收這些日子以來的訓練成果。 射箭初級班負責人陳聖華傳道師表示,射箭一直是原住民的傳統技藝及謀生方式,近10年來隨著射箭運動的復興,從花蓮、台東,一直到屏東,陸續舉辦射箭活動,除了鼓勵族人傳承這項技藝外,也培養休閒運動風潮。此次課程透過專人教導實際的弓箭製作、材料選擇,讓牧者親手打造弓箭,體會早期祖先生活方式,希望牧者回到教會後能影響更多族人,讓射箭傳統不會因為狩獵的沒落而消失。 射箭班教室設於玉泉教會旁的鐵皮屋,在那裡製作完弓箭,個人畫上自己的圖騰彩繪,就可以到鐵皮屋外空地進行練習,透過一次次的改良與調整,就能打造出較好的弓箭使用。射箭課程開辦,也讓原本就有製作弓箭的牧者大感喜悅,屏原教會傳道師尤文生歡喜地說,射箭一直是族人踴躍參與的活動之一,能夠磨練心志、建立專注態度,若不是剛好碰上部落的豐年祭,結訓這天人數可能更多。 結訓日的團體競賽雖無特別獎勵,牧者們還是相當感謝受邀教學的講師,期盼下次能夠開設進階的射箭訓練班,在傳統技藝的傳承更上一層樓。

公民團體再轟中市 媽祖園區違法違憲

【林家鴻採訪報導】台中市府耗資12億的大安媽祖文化園區開發案,民間反彈不斷。長老教會台中中會教社部、台中公義行動教會自今年2月率先串聯台中中社、大台中市政監督聯盟等公民團體,質疑市府該案違憲、規避環評、浪費公帑,已有愈來愈多人加入監督行列,工程一再延宕,更令市府備感壓力。日前教會與民團再次聯手,召開記者會砲轟市府,籲請暫緩該案。 7月7日中中與多個公民團體於市議會召開記者會,律師柯邵臻及李宣毅指出,沿海一般保護區開發面積1公頃以上,依法須實施環評,但媽祖園區4點多公頃卻未依從法令,根本是美麗灣渡假村案的翻版。公義行動教會長老、前國防部長蔡明憲表示,他不反對地方建設,但市府編列預算興建特定宗教神像,違反憲法保障的宗教平等原則,應重新思考,資源分配應兼顧公義。公民出征連線傅東森則痛批觀光局和法制局並非中央機關,卻自圓其說稱該案不必送環評、無大法官釋憲問題。 中中教社部長王進財牧師表示,自2月教會率先發起關心媽祖園區案後,如今民進黨市議員除了沿海區的幾乎紛紛表態反對。針對該案已於7月2日流標,王進財說,召開記者會除了向市府、市議會施壓和督促,也希望讓廠商有所警惕,勿參與第2次投標。目前教會與民間團體「且戰且走」,必要時將提釋憲案,「會努力朝這條路走。」  

精神科醫師看文明病 污名化剝奪患者自由

【邱國榮台北報導】七星中會和平教會社青團契於7月11日邀請新竹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吳易澄分享他觀察現今文明人的社會精神問題,他以「撕裂有時,縫補有時」為題談及鄭捷事件時表示,輿論很簡化地把鄭捷跟精神疾病劃上直接關係,這也是社會容易將精神疾病污名化的寫照。 吳易澄說,身兼協助台灣人權促進會推動人權工作的精神科醫師,他看待精神疾病並不會單從疾病的程度給藥,而是先了解病患罹病的脈絡;有時會發現,並非病患本身的問題,而是旁人不適當的態度而導致。 他進一步指出,精神病人是很少威脅社會安全的;可能因恐懼、基於自我防衛才做出暴力行為,「公共治理把這些人排除,能夠換取人們免於恐懼的自由,但這樣的自由是否剝奪了弱勢者(精神病患)的自由,以換取我們的自由?」司法有無罪推定原則,而精神醫學的臨床工作者也要有無病推定原則,但這是否違反精神醫學,吳易澄說:「但對我來說,愛人如己,愛鄰舍如同愛自己的同理心,這才是我的想法。」

南神修剪樹木傳爭議 校方強調要考量專業

【陳怡萱台南報導】創校超過百年的台南神學院校內草木扶疏,有超過兩、三百年的老樹,為市中心少有綠色空間。6月中,學生投書媒體質疑校方修剪樹木不當,引起注意與討論。負責校園景觀的南神總務長史中信認為,種樹有種樹的規則,移除或修剪某些相對發育較差的樹木是出自整體校園景觀考量,也為其他老樹爭取生存空間,「任何事都有討論的空間,希望沒有種樹經驗的學生能尊重專業。」 史中信說,校友常好意在校園各處種植樹木,未考量成長後樹冠需要空間發展,導致部分樹木發育不良或形狀彎曲。他走訪校園,指出數棵生長在大樹或老樹間的小樹,因缺乏充分陽光或營養不夠而長不大、無法發展理想樹冠。 史中信平時興趣是養盆栽與鑑賞各類美術收藏,他認為校園景觀必須有理想動線、充足日照、勤奮修剪養護植栽。上任不到1年,他調整行政大樓前停車空間、車輛出入校園動線、整理校園樹木。最近院長宿舍旁300年樟樹重新展露原有姿態,還鋪上草皮,看不出先前是水泥封地、架設鐵皮的停車棚。 除此,南神預計在巴克禮故居旁增設露天咖啡座,將以木棧板、庭園傢俱布置。史中信說,校園有300年的雞蛋花樹和楊桃樹、200多年的龍眼樹,還有許多鳥類、松鼠,歡迎兄姊常來走動。 逢今年黃彰輝牧師百歲冥誕,南神預定於年底舉行黃彰輝紀念圖書館、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破土,預定地點有許多樹木,該如何處理?史中信表示全權委託建築施工單位,一切處置考量專業與校園整體景觀。(攝影/黃以勒)

守護中央公園老樹林 高市民籲撤建圖書館

【林家鴻高雄報導】「還權於民,還權於樹!我要森林,不要水泥!」7月12日高雄市民組成中央公園護樹護地聯盟,偕同台灣護樹團體聯盟、高雄市野鳥學會等團體數百位民眾遊行高呼口號,抗議市府未經溝通即黑箱決策在公園興建「李科永紀念圖書館」,移植47棵珍貴老樹及綠地,主張公共議題應全民參與,要求市府撤銷計畫。 李科永文教基金會捐款8000萬元給高雄市府,雙方選定在有「高雄之肺」美譽的中央公園興建圖書館,引發民間不滿。中央公園護樹護地聯盟發言人柯士翎表示,公園是都市人接近自然的窗口,好比自然對於野生動物一樣重要,市府卻選在有四、五十年樹齡、生態最豐富的老樹林,欲拆除隱身林中、高雄最早也是唯一的兒童圖書館,擴建298坪的李科永圖書館,不但犧牲老樹林及綠地,毀滅老高雄人的成長記憶,也將破壞2級保育鳥類「鳳頭蒼鷹」的棲地。 聯盟並指出,紀念圖書館預定地周圍方圓3公里內已有7座圖書館,公園內也有具圖書館功能的文學館,沒有必要再蓋一座,且對北高雄或原住民部落也是資源分配不正義。聯盟籲請市府撤銷原計畫,將捐款用於補強、更新公園附近的舊市立圖書館總館,創造公園與圖書館兼得的雙贏。柯士翎表示,市府定案後召開說明會,溝通流於形式,還稱反對民意不理性,呼籲市府公共議題應召開聽證會,讓全民參與。 聯盟並舉行樹祭,悼念一棵移植後適應不良已死亡的白千層。隨後遊行環繞公園,邀請市民共同守護寶貴綠地,日益炎熱的氣候裡,樹木正具降溫功能。(攝影/林家鴻)

民進黨凍獨案 長老教會表遺憾

主張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   符合公平正義的信仰精神   不應因現實考量擱置理想    【邱國榮台北報導】民進黨即將在7月份召開黨代表大會,有近40位黨代表提案「凍結台獨黨綱」,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7月2日回應是「一切按照程序來處理」。不過,新北市長候選人、前行政院長游錫堃則強調,台獨是民進黨創黨核心,反對凍結。這兩種聲音顯示台獨議題已經是民進黨內白熱化的矛盾。 1977年即主張台灣要建立「新而獨立國家」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於台獨路線的發聲,比1986年創黨的民進黨更早;面對民進黨越來越白熱化的「凍獨」聲音,長老教會總會教社委員會幹事林偉聯牧師表示,已經有7成民意主張台灣是獨立國家,這是民意趨勢,但創黨即有台獨黨綱的民進黨內部,有人卻要背道而馳,這是在鬧笑話,也相信這會更促使第三勢力出線,民進黨地方議員選舉席次會因此下降。 「台灣不是正常的國家,而是未完整狀態,還差的是制訂新的憲法;現在民進黨內有這樣一股凍獨勢力的聲音,我們表示相當遺憾。」林偉聯說,長老教會長期以來,未曾改變建立新而獨立國家的主張,這是長老教會的信仰精神,根據是上帝賞賜一切公平與正義,若在外邦侵略下,先知的話,是要鼓舞人堅強起來,尋求豐盛的獨立與自主,面對著當今世代,長老教會呼籲台灣人尋求國家的獨立與自主。 如今台灣獨立建國這個理想,卻因為現實考量而被擱置一旁,這樣的理想根本不會贏得尊敬,反而全盤皆輸,「沒有贏到尊重,也沒有贏到選票,」林偉聯指出,既然台獨是理想,就要勇敢地堅持下去,倘若遇到選情便轉來轉去,這樣不會獲得人民尊敬,「與其想要獲得中間選民,不如去教育中間選民。」所以,放棄台灣獨立建國的理想而做現實性的考量,並不會得到預期效果。 更何況太陽花學運後,民進黨原本擔心學生選票不支持台獨,現在已經不是問題,學生捍衛台灣主權的聲浪高漲有目共睹,反而真正恐獨的,是把雞蛋放在一個中國籃子裡的資產階級,不是無產階級的學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