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牆籬

◎李明晃(嘉義中會北港教會傳道師)

個人自2009年8月受派至北港教會,就任傳道師之前,即先後拜會母會新港教會,藉以了解北港教會的開創及由來。續而拜會當今小會議長,請教目前北港教會的教勢及會友狀況。

由各種資訊中得知,北港教會雖是個百年老教會,但是由於位居北港地區,是個世俗宗教信仰極為鼎盛的社區。當地的信仰中心即以朝天宮──林默娘的媽祖廟。每年當所謂「三月三、瘋媽祖」的「媽祖生日」,讓我深切體會所謂的民間信仰的「瘋」。

也從資訊得知,北港地區於2008年前,尚有幾近6萬多的人口,但至2010年只剩4萬2000多的人口。短缺的就業機會,造成嚴重的人口外流。

而基督徒的人數有,一間長老教會約100人、真耶穌教會約40人、天主教會約40人、浸宣教會10人、召會約20人,總數約210人。基督徒人數只佔北港地區約0.5%的人口,那北港地區到底是個「冷漠的無法開發地區」?或是個「無限潛力,值得開發的地區」?

2009年8月初至北港教會履任前,與小會的面談中,向北港教會明確表明,個人將會戰戰兢兢的完成傳道生涯。但是唯一的原則,「基督是教會唯一的元首」,並以聖經為根本的教導,以長老會的制度及規矩來共同帶領教會。

從教會資料中,發現北港教會曾經是個上百人聚會的教會。但是於2009年8月至教會就任時,禮拜人數卻未滿70人。從會友名冊中數算,在籍會友扣除保留籍人數,應該有80人以上可以參加禮拜。因此,向小會做事工計畫報告時,明確表示,將以3個月的時間,先行探訪教會全部的會友一輪,藉以了解會友的狀態,並且將以「人居住在北港,卻沒來禮拜的會友」為優先;其次是「逢年過節來禮拜的會友」;最後是「慕道而來禮拜的新會友」。在拜訪會友之時,絕口不談先前教會會友之間的磨擦、誤解;只強調北港教會光榮繁盛的一面,讓會友重新塑造北港教會的再造。個人明確向會友表示:「1個月內:容許1次合理的缺席;2次缺席,我必電話訪查;3次缺席,我必登門造訪。」

來到北港教會服事,最令個人意外的是,社區對教會,與教會對社區的態度,完全像是個漠不相關,牆籬內外的兩個世界。雖然教會存在北港社區趨近百年,但是,北港教會對社區的工作,卻沒有長、短期的規畫。如何讓會友能積極的認為教會應該在社區做長期撒種的工作,更不計較是否能在短期內看到成果,如何將福音的種子分享給年少的孩子、年輕的青年、年長的老人,如何將福音分享給身邊認識與不認識的鄰舍,都是我期待努力的方向,是當務之急。我希望教會能跨越地理、文化、種族、語言或社會的邊界,成為社區的中心。只有讓當地的社區,能認同教會並不只是牆籬內的建築,不是個神祕莫測的宗教殿宇,而是能夠作為社區內住民活動與起居的生活中心,方能突破牆籬。

個人朝著開放教會成為社區的中心外,更想積極的走出教會,向著「關懷兒童」、「關懷青少年」、及「關懷社會」3個方面,來營造生活共同體,同享未來上帝為北港教會所開啟的宣教之門。

&nbsp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