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第一主日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所定的「普世事工紀念主日」,本期專題採訪多位曾參與普世交流或事工的牧者與青年,分享他們對於「普世」的經驗、理解與期許。


 

【洪泰陽專題報導】曾代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參與第11屆普世教會協會(WCC)大會以及會前青年大會(WCC-EYG)的青年代表之一,也是現任草屯教會執事的王御恩,在回顧參與普世事工的經驗時,表示單單能成行就非易事,「這是數不盡的恩典所促成的。」

王御恩分享三項特別的感恩:第一是能見證教會合一盼望的實際行動;世界各地教會面對彼此不同的教派傳統、聖餐禮儀、文化差異、政治信念等,但卻願意聚集一起,敬拜、團契、分享教會生活,一起尋找和解與合一的過程。

第二則是感謝普世運動所有的前輩。身為代表,行前有龐雜、大量資訊與資料要預備,亦有許多普世會議的「鋩角」(mê-kak,關鍵、要領),有太多需要學習之處。他由衷感謝歷屆普世前輩們願意在一次次的對話中傳承寶貴經驗。第三則是感謝許多人促成,讓身為基督徒社青的他能找到願意准假,並對他參與普世會議給予大力支持、鼓勵的組織。

青年發起關懷氣候變遷遊行。(相片提供/王御恩)

王御恩表示,WCC跟許多普世組織或運動,例如基督教青年會(YMCA),受到約翰福音17章21節的啟發、回應經文中的「使他們都合而為一」。去到了大會,好像進入基督教博覽會現場,紅袍、黑袍、牧師袍、原帽、方帽、掛飾、手杖,各種族的族服、配件,一個基督信仰各自表述,恐怕那個9月是卡爾斯魯爾族群最多元、基督信仰者比例最高的一個月。而WCC代理總幹事Ioan Sauca則在勉勵青年的話語中提到,正是因為教會彼此不同意,才有這個平台產生、開啟對話的可能。

不過,王御恩坦言,與會青年們皆發現青年代表被提名擔任中央委員的人數確實不足,距離期待的四分之一有段不小差距;在第一次的提名名單中僅有9%的青年,甚至比九年前在釜山舉辦的大會的10%還少。經EYG群組揭露後引發熱烈討論,普世青年紛紛站出來呼籲教會提名青年擔任中央委員,最終成功將青年中央委員比例提升到13%,最終送交WCC大會以共識決方式通過。

王御恩也點出:普世到底是誰的普世?「PCT」的普世還是「台灣教會」的普世?當非原住民與原住民青年代表認真為PCT立場發聲,然而統一口徑化約成「一個台灣認同」時,這個台灣是誰的台灣?是漢人執掌底下依然對原住民族有各種標籤的台灣?在面對中國的勢力時不得不一起反抗,那對原住民來說也是這樣嗎?

日本基督教協議會(NCCJ)餐會中,文創小物成普世交友最佳工具。(相片提供/Umav)

關於青年參與普世活動,王御恩認為報名擔任大會管家(Steward)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只要自付路費,大會提供食宿,就能透過服事眾人累積普世經驗。在管家團隊中,能與一群普世青年深刻、緊密交流,此次就有位來自台灣彰化的青年莊友羑參與其中,雙方見面時都十分感動。「這是青年參與世界級大會最好的方法,可以進入各種場合聽聞大會現況,可以學到非常多,很多現今普世教會機構的負責人都是從這裡出發的。」

最後,王御恩指出,自己身為平信徒、頂多現任教會執事,代表的層級有限,回台之後就回到原本的生活中,所能接觸的或是深化普世經驗的管道亦有限制。普世事工、台灣各族群與各教會等,是否有合一的可能?「至少我們在大會期間的Home Group裡,見證俄羅斯青年、烏克蘭青年到最後願意彼此聆聽,看見合一的一點點盼望。」他認為眼下雖有許多問題,但是基督的愛激勵著人們以合一的步伐共同邁進。

|延伸閱讀|【普世主日】


封面圖片提供|Freepik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